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 高桥芳郎先生从另一角度否定明清时期历次"雇工人"条例反映雇佣劳动者的法律身份解放过程.他的<明末清初奴婢、雇工人等级的重修和特点>[1]一文,认为明清两代对雇工人条例的修改,只是对"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私人支配隶属关系下的私人隶属民的法律身份,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整序、细分、规定的过程";[2]雇工人条例的历次修改只是"法律技术领域内的改革",而"在法律等级体系方面没有什么质的变化","没有从变质到解体过程";要想根据这种修改过程来"表明雇庸劳动者法律身份上获得解放,应该说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甲午战后的中国农业封建性雇佣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后的一个时期,中国农业自由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性质的雇工经营都有明显发展,部分地区开始了农业劳动力的商品化进程。但是,这种发展很不充分,农业资本主义相当微弱,农业劳动力的商品化进程远没有完成。一方面,在多数情况下,家族劳动仍是农业劳动的基本形式,雇佣劳动只是一种补充和调剂;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雇佣劳动也不具有自由的性格,封建色彩或前资本主义色彩仍然十分浓厚。同时,各个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在一部分地区,自由雇佣劳动已占居主导地位,而在另一些地区,封建性的乃至奴隶式的雇佣劳动仍然相当普遍。即使在同一地区,雇佣劳动的性质也往往因雇主身份而异。同一雇主也可使用不同性质的雇佣劳动。这反映了甲午战争后农业雇佣劳动的复杂性。本文着重讨论这一时期农业雇佣劳动的封建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农业中的商品性生产和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经营均有所发展。农业雇佣劳动数量和结构也相应地发生了某些变化。雇工农户增多,雇工队伍扩大。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自由雇佣劳动在整个雇佣劳动中的比重增大。但是,当时农村占支配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的土地制度不但严重地束缚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业经营的规模和性质,也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农业雇佣劳动的数量和性质。封建的土  相似文献   

4.
“资本雇佣劳动”与“劳动雇佣资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个长期困扰着经济学的问题是:为什么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新古典理论认为劳动和资本都是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是相同的,因而这两种生产方式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能使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的边际生产力等于其得到的报酬,即生产要素的报酬(价格)决定于其技术性质,而和采用的生产方式无关,这就使新古典经济理论成为超越任何社会形式的绝对真理。本文试图说明,资本不仅代表着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关系,而且还代表着生产过程中的社会关系,而后者在分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资本雇佣劳动而不是劳动雇佣资本,决定于资本的社会属性,而不是决定于资本的技术属性。  相似文献   

5.
一、劳动雇佣资本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出发点 "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从那里开始."①从16世纪开始,随着资本原始积累的进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此基础上,经过17、18世纪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30年代开始到19世纪中叶欧美各国产业革命的完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得以确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资本主权作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物质资本主权的存在,出资人理应获得剩余索取权,而经营者与生产者则获得相应的工资收入,这就是资本雇佣劳动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由于商品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和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增长,因而使雇佣劳动制获得了新的巨大的发展,名目繁多的雇工遍布于从中原到边疆的各个省区和城乡的各个行业,劳动力愈益普遍地取得了商品的属性。研究劳动力这种商品的价格,是了解和估量一个时代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变化面貌的一个重要侧面,也是深入探讨清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状况的一个具体课题。对包括清代工价在内的各种物价的研究,过去由于已刊典籍的记载极其残缺  相似文献   

7.
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客观地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变化的现实是我们每一个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迫切任务,现今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与当年马克思分析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比较,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主要特征已经有了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央生产资料从占有到实现形式的单一的私人性转变为多元的混合性上,而且还由此派生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节手段、劳动者的个人身份,及资本家对利润追求方式的多元性,从早期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关系特征看,主要是资本家个人占有生产资料,雇佣他人劳动,剥削劳动者的剩余劳动,甚至部分必要劳动,这种以生产资料私有制,雇佣劳动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特征,从资本所有权关系的全部内容讲是资本家个人全额投资、全权管理、获得全部利润,并相应地承担所胡风险,这种资本所有权关系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间至少已有二百年。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确立开始,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为止,这种关系占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关系的主导地位,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总体看,二十世纪五年3年代以后,这种经济关系明显地发生变化了,正如《新资本主义》一书作者所说“确切地说,‘旧资本主义‘仍然是必要的,但是不再满足要求,因为‘新资本主义‘正得更加重要”,所谓新资本主义是代之以混合性为主要经济关系特征的资本主义。这种混合性除了我们通常讲的资源配置手段的混合性,即将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结合起来以外,从市场运行的经济关系角度看,当代资本主义的混合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朱富强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40-45
"资本雇佣劳动"说是当前学术界占主流的观点,但显然,这种观点是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产物,没有用前瞻和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问题。实际上,雇佣关系直接地反映了资本和劳动的供求状况,如果供求发生变化,那么雇佣关系也将随之改变;而供求状况的改变则主要取决于资本和劳动的特性。随着劳动异质性的增强,劳动的优势越来越明显,那么也必然预示着劳动雇佣资本的来临。  相似文献   

9.
一门严密的学科,不仅要有明确的研究对象,而且必须形成与研究对象在逻辑上相一致的科学范畴.目前仍在建立中的世界经济学在这方面还有待提高.例如:认为世界经济学的对象是研究世界范围内现存诸生产方式相互间的关系及其发展和运动的规律,着重研究不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及其与相适应的交换关系.我们同意这种看法.但是,在这前提下,有的教材却把国际贸易学中体现各个国家之间交换的"世界市场"作为世界经济学的一个范畴.这样,研究的对象就和科学范畴发生了矛盾.本文试图用构成诸生产关系之间交换的"外部市场"取代世界经济学中的"世界市场",并且说明这种"外部市场"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同阶段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世界范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经过长期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包含着两个具有重大差别却又互相依存的组成部分,即资本主义的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它们之间的对立与统一,构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个基本特征,我们将其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二元结构,或简称为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1.
处于变革中的日本式企业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战后的经济发展中,日本的大产业企业形成了独特的经营模式,亦即日本式的企业经营。关于日本式企业经营的基本内涵,有一种比较普遍的看法,那就是认为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和企业内部工会为特征的日本企业劳动雇佣体制就是其核心内容。尽管这种雇佣体制的确是构成日本式企业经营的非常重要一环,但单从这一方面并不能从整体上揭示日本大产业企业的主要特征。其基因有二:第一,现实中企业的经营体制不仅包括企业内部的雇佣体制,而且企业内部的股权控制结构及其所决定的经营权力归属、企业的融资方式以及企业间的关系等都是企业经营体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第二,不仅日本企业的雇佣体制和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明显区别,而且在上述企业经营体制的其它方面也具有自身特点。所以,本文力图从更多的视角把握日本式企业经营的基本内涵,并分析其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结束后,特别是80年代末“泡沫经济”崩溃后的调整和变革。  相似文献   

12.
本书第一卷论述了自明后期迄清鸦片战争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过程。它分别考察了丝织、棉布加工、制瓷、造纸、制盐、制茶、制糖、制烟、酿酒、印刷、木材采伐、冶铁、锻铁、铜矿、煤矿等手工业,沙船运输业和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考察中,注重直接史料的考证,不够确切者宁可存疑;并注意其时间和地区限制,避免混同假借。本书是把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生来看待的,因而除萌芽本身外,注意考察它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对于明清两代的人口、耕地、农业和各手工行业的生产力,商品流通和市场,城乡雇佣劳动,以及有关的政治、法律制度、行会、行帮组织等,都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对于有资本主义萌芽的各行业,注意考察它发生前的历史和发生后的行业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以“结构”作为研究的方法,认为生产力本身并不是其研究的对象,一个物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才能够成为一种生产力,否则就只是一个单纯的物罢了,和生产的动作或过程完全没有关系,生产力必须要摆在特定的生产关系中来理解才行,由生产关系来界定生产力,故生产关系(或由此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才是占关键地位的.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应为“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亦即在资本主义时代下的生产关系或社会关系.透过对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互动来研究社会变迁,根据考察资本主义社会的经验,先从静态层面揭示了由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组成的结构,然后从动态变迁的角度考察这种社会结构是如何通过内部的矛盾互动来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解放以来,史学界对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展开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尤其近几年来对于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探索,又有了新的进展。但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依然存在着分歧意见。就萌芽开始出现的时期说,有唐、宋、元、明和清前期各种议论,而以主张明清时期的为最多。就萌芽首先出现的部门说,有主张从手工业开始的,也有主张从农业开始的。还有根本否定萌芽的。贯穿在这些分歧之中的,既有理论(包括萌芽概念)问题,也有史料问题。当然在史料的判别上,也有理论问题。这里试就有关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一些常用史料,提出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方家。一些专家指出,“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前人没有给我们留下足够的文献资料。又是进行商品生产,又是使用雇工,又是  相似文献   

15.
清代前期商人的社会构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等级和职业两方面考察了清代整个商人群体的社会构成。本文人为,清代商人的等级构成包括了皇帝、宗室贵州、官僚绅、绅衿、凡人、雇工人、贱民全部七个等级的成员,职业构成则包括了自身以外的十类职业人群和流犯、乞丐等无业人员。清代商人的主要社会构成则是凡人等级中的农民。由于各等级、职业本身的性质,一些乖有、职业人群在商业经营中的角色受到限制。清代商人社会构成的泛性,是清代商业发展的结果,同时也反映了清代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共产党宣言》主张的差异是当前我国中年特别是青年一代人感到困惑的问题。这既缘于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又有我国中青年一代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经典著作的不理解甚至是误解的因素。如何看待和处理好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著作的《共产党宣言》是理解资本主义的起点,但其也存在对资本主义分析不足的缺陷。为生产而生产、为积累而积累是资本家的历史价值,他们为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被共产主义所代替。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适合生产力的社会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在短期内并不会消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继续存在,我们应在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更为丰富的生产生活资料,推动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服务。鉴于此,中国人民大学胡钧教授、广西社会科学院寿思华研究员、《改革与战略》杂志社总编辑巫文强于2011年7月在北京专门就如何正确理解《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社会如何利用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交流看法。现将对话录音内容整理并予以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敦煌唐五代及宋初一批农业雇工契,是雇主与被雇人双方基于彼此需求、平等自愿订立的约定,其雇佣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价值交换关系。契约中的各项预防性条款,只作用于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不构成对被雇人的人身束缚和依附。雇契中所给的报酬是可观的,雇主基本上没有占有劳作者的自用价值,对佣作者所创造剩余价值的占有也有限。雇与佣在此实际上是劳动力盈与缺之间的一种调节,反映出一种互助、互惠关系。它是中世纪时期比较先进的一种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敦煌唐五代及宋初一批农业雇工契,是雇主与被雇人双方基于彼此需求、平等自愿订立的约定,其雇佣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价值交换关系。契约中的各项预防性条款,只作用于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不构成对被雇人的人身束缚和依附。雇契中所给的报酬是可观的,雇主基本上没有占有劳作者的自用价值,对佣作者所创造剩余价值的占有也有限。雇与佣在此实际上是劳动力盈与缺之间的一种调节,反映出一种互助、互惠关系。它是中世纪时期比较先进的一种雇佣关系。  相似文献   

19.
晓亮 《特区展望》2000,(5):20-22
私营企业主的身份:既是资本所有者,又是复杂劳动者   长期以来,我们国家形成这样一种观点是,只把私营企业主看做为资本的所有者,即资本家,而不承认这部分人同时也是复杂劳动者,即劳动人民中的一分子。   受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现在许多地方在评选和表彰劳动模范和先进生产者时,明文规定,不得有私营企业家、外资企业的高级打工者,等等。   这对不对呢 ?我觉得不对。   说私营企业主或私营企业家是资本的所有者、资本家,这并不错。在私营企业中,这部分人属于雇主、资方,而不是雇佣劳动者,一般职工。但不承认这部分人也…  相似文献   

20.
钞晓鸿教授<生态环境与明清社会经济>一书2004年由黄山书社出版,这是作者十余年来探讨明清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史部分成果的一个结晶,大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明清时期陕西商人、陕西社会、人口、清末民国陕西雇佣、租佃等经济关系研究;第二方面,关于明清时代"奢糜观念"及其演变、关于乾隆时代商业合伙的研究;第三方面对20世纪以来中国生态环境史学术史的研究及以陕西南部为例对明清生态环境史的探讨.从研究理路看,有对史料的专门考察,有对概念、范畴的理论思辨及界定,主体则是对明清社会经济某一方面专门问题的实证研究.纵览全书,我们不但可以发现钞著中存在诸多扎实新颖的观点、颇具功力的考证分析,更能深切地感受到作者与时俱进[1]、关注新的学术增长点、关注现实的眼光和情怀.其学术价值大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