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强调内部评级法在风险管理和资本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国际活跃银行基于内部数据和管理标准,建立包括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两维评级体系,以增强风险计量的精确性、敏感性和标准化。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分别是客户评级和债项评级的定量基础,两者构成了IRB法的核心变量。本文将围绕新资本协议有关规定和技术标准,对LGD的测算要求、计算方法和模型构建进行较为深入的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违约损失率是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中的重要参数,一般通过二维评级中的债项评级进行量化。目前欧洲、澳洲、新加坡等主要银行系统已经基本完成新资本协议实施进程,在信用风险领域,主要的大型领先银行普遍采用高级内部评级法,即通过开发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模型,建立二维内部评级体系,对银行提高风险管理水平、防范信用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中,建立非零售主标尺的目的在于区分不同类型客户的信用风险,进行违约概率区间划分。通过在违约概率和信用等级之间建立统一的对应关系,实现不同客户违约风险的比较,从而为实施差别化的风险管理奠定基础。主标尺设计不当,不仅会造成评级结果过于集中于某些特定的级别,而且容易造成部分或全部级别预测的违约概率大幅偏离实际违约率,监管资本计算失真以及经济资本错误分配等后果,直接影响风险预测的合理性。本文主要介绍主标尺构建的方法论、评估主标尺合理性的标准,探讨中国银行业在设计和优化主标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德国公司违约概率预测及其对我国信用风险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部信用评级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核心,而违约概率的预测又是内部评级的基础。本文利用具有出色分类功能的非线性支持向量分类(SVC)方法来预测德国公司的违约概率,识别其信用风险。结果显示,SVC模型的预测能力优于基准的logit模型;而且非线性SVC模型能够捕捉线性logit模型所不能识别的影响信用风险的重要变量。本文虽然分析的是德国公司数据,但是同样对我国商业银行和公司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抵押贷款违约损失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巴塞尔资本协定将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纳入监管资本衡量的基本框架,国际活跃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指标已从不良贷款率转向PD和LGD。本文简要综述了国际上LGD理论与实证研究的成果,并对国内商业银行抵押贷款LGD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一些重要结论与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是信用风险管理中的一对概念,国内商业银行如何运用PD和LGD来进行内部评级管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这是在加入世贸组织后应对外资银行挑战的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银行新一代客户信用评级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评级系统建立的背景客户信用评级,也称内部评级,是银行准确评估借款人的资信水平,测算借款人的违约概率,把握授信风险,从源头上提高授信资产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信用风险进行估值的内部评级法(IRB,InternalRating-BasedAp-proach)的推出。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是适应新的监管要求的必然趋势。巴塞尔新协议代表了新的监管趋势和要求,只有适应了这一趋势和要求,银行才能在日趋国际化、多元化的市场中获得生存与发展。建立内部信用评级体系是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新资本协议对于银行风…  相似文献   

8.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鼓励银行采用内部评级法评估所面临的信用风险,采用内部评级法,可以使银行资本和所承担风险的联系更加紧密、更加直接,可以大幅度提高资本对风险的敏感性。内部评级法计算资本充足率需要四个变量,违约概率是其中之一,同时只要采用内部评级法,不管应用高级法还是初级法,违约概率都需要由银行自己估算,国内某些商业银行已开始着手违约概率的计量。本文主要对违约概率的定义、作用及在现实中的应用作一些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审视内部评级体系:风险权重、风险偏好与银行业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部评级法下,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暴露、期限是风险加权资产计算的重要参数,假设资本总量不变的前提下,4个重要参数的变化都会对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本文按照内部评级法的资产分类方法,通过分别分析每个参数的变化对各类资产风险权重的不同影响,提出实施内部评级法以后银行业务策略应该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结构调整的新常态下,我国银行对公客户的实际违约率呈逐渐增长趋势,并且与预估违约率的离差也越来越大,内部评级模型估测的准确性逐渐降低。通过对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公司类客户的实际违约率进行检验发现,实际违约率与经济波动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实际违约率相对于GDP增长率变化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在建立信用评级的违约概率模型过程中,可以将经济增长指标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或采用较短的经济波动期间来估计违约集中趋势,从而改善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体系的敏感性,提高评级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基于内部评级法要求的银行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可以作为测算客户信用风险违约概率的依据,但其有效期不得超过1年;构建预警模型进行中期(2-4年)预警是深化信贷风险管理的客观要求。在对当前国内外财务预警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择线性判别模型和logit回归模型作为信贷违约预警的基本分析工具,并利用医药制造行业样本公司实际指标数据,对各个模型的中期预测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信用风险限额的构建方法——内部评级体系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银行授信业务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从理论上解析了公司授信业务中的信用风险限额(Credit Limit)的结构、层次;并从实施角度提供了具体的计算办法。作者首次提出了条件违约概率的概念,并介绍如何应用条件违约概率构建风险限额。鉴于集团公司客户在管理中的重要性,作者重点讨论了集团公司限额制定的办法和规则,介绍了如何综合利用客户评级信息来计算信用风险限额。此外,本文围绕信用风险限额介绍了授信业务中的交易结构优化、客户评级系统相关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违约概率(PD)的计量是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基础,它对整个内部评级体系的效果有根本性的影响。目前各种违约概率计量方法最大的缺陷是完全忽略了时间效应的影响,本文提出的含随机效应的二值响应面板数据模型是对现有各种方法的完善。首先,它将二值响应模型融合在面板数据分析中;其次,它特别考虑了因为观测时间不同而产生的时间效应,依此在模型中加入了随机截距项和随机系数。实证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和预测效果,是银行业进行内部评级工作的理想模型,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违约概率测度: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中,违约概率是指借款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不能按合同要求偿还银行贷款本启、或履行相关义务的可能性。对借款人进行违约概率的测度,已经被列为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的关键内容,是现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采用内部评级法的银行必须对处于风险暴露中的每一借款人进行评级,并估计其违约概率。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更有效的资本竞争优势,首先从核心定义入手,阐述了新资本协议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下商业银行进行监管资本套利的可行性。随后,以信用风险内部评级法监管资本公式为基础,利用数理解析和图形分析等方法,详细分析了监管资本要求(K)与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有效期限(M)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在不同风险暴露中监管资本要求(K)的系统性差异。最后,以数理分析和图形分析结果为基础,提出商业银行应采取积极推进内评应用、优化资产结构、以组合管理模式积极推进微型和小型企业业务发展、提升合格风险缓释品的覆盖比例、设置合规且有效的合格风险缓释拆分规则等策略,实现监管资本套利。  相似文献   

16.
违约概率(PD)的计量是商业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基础,它对整个内部评级体系的效果有根本性的影响.目前各种违约概率计量方法最大的缺陷是忽略了时间效应的影响.本文提出的含随机截距项的二值响应面板数据模型是对现有各种方法的深入和完善.首先,它成功地将二值响应模型融合在面板数据分析中;其次,它特别考虑了因为观测时间不同而产生的时间效应,依此在模型中加入了随机截距项.实证结果表明,这一方法具有更好的解释能力和预测效果,是银行业进行内部评级工作理想的模型,因此具有很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是银行风险防范的基础,但是目前的客户信用评级体系中缺乏主观违约指标,不能全面反映客户的信用等级.主观还款意愿应作为信用评级不可忽略的要素,为此,本文在充分考虑影响客户违约的客观指标基础上,纳入主观违约这一刚性指标,以反映客户还款意愿,并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某银行对运用该指标前后的违约客户进行信用评级,评级结果的假设检验显示,纳入该指标前后,存在着显著性差异,表明主观违约指标纳入信用评级体系具有合理性,有利于推进国内评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大幅度提高了资本监管的风险敏感度,有助于增强银行体系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但可能导致信贷运行和经济周期的过度波动。本文认为,由于信用风险是变化的,违约概率、违约损失以及违约风险暴露具有亲周期的特点,亲周期程度取决于银行所采用的模型方法和预测时间;通过第一支柱下降低风险参数的风险敏感度、降低风险权重函数曲线的斜率,第二支柱下的压力测试、设立超额资本要求、平滑风险权重函数的输出值,以及提取动态准备金和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等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内部评级法的亲经济周期效应;监管当局应在更宏观的框架下分析内部评级法的宏观经济效应,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解决亲经济周期效应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信用评级中的违约率、违约概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评级是对个人、经济体与金融工具履行各种经济承诺的能力及可信任程度的综合评价,本文通过对KMV评级模型的研究,指出在信用评级中的关键指标——“违约率和违约概率”在评级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根据银监会最新文件要求,"银行内部评级应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准确量化风险"。本文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有风险因素出发,在构建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符合巴塞尔协议内部评级法(IRB)要求的风险区分能力检验和稳健性检验的模型检验方法,构建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的信用评分模型。同时,针对评分模型完成校准过程,开发出符合银行实际情况和中小企业特殊情况的主标尺和映射函数,使评分模型的输出结果与"现实"的违约率(PD)以及评级结果形成较好的映射关系,并采用相关的检验方法对违约率的准确性进行验证,从而构建完整的具备稳健的风险区分和排序能力并能准确量化风险的内部评级模型。本研究对银行构建内部评级体系以及提高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实证的支持,具有一定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