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法律信仰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的精神支柱。当前,我国法律信仰的缺失已成为国家法制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我国法律信仰培植需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信仰,以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道德精神为底蕴,注重民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育,维护法律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法治建设的前提应是法治观念的确立,在价值认证和目标确立的基础上探索法治国家的发展道路,避免实践中对法治的歧义理解。从法哲学的角度分析人性缺陷是人类选择法治的根源。法治以法律至上为基础,以权力制约为核心,以权利保障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针对先秦儒家的“德治”主张,韩非提出了“法治”理论,韩非的法治思想其实质是君主专制与国家(政府)集权,它与现代法治所倡导的民主与法制精神相悖,但这种“国家(政府)法治”传统却被我们自觉 或不自觉地因袭了下来,成为我国经济改革深化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巨大障碍,为了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防止滑入一个坏的市场经济,法治应该由国家统治社会和民众的工具变为保护社会和民众的工具,进而成为社会和民众自我保护的工具,法律应该由君主专制的利器变为社会和民众捍卫民主与自由的盾牌。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非法治国家均把实现现代法治国家作为其法律和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目标。而法治国家的建构,离不开行政法作用的发挥。本从现代法治国家的人权保障、权力制约、法治政府、法律体系、法治观念五个方面,提出并论证了行政法对法治国家的实现能发挥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盲从西方社会以弥合法律与宗教之间出现的巨大鸿沟的方式来解决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本文对法律意识现代化的概念作了解析,分析了我国法律文化二元结构的不平衡状况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不利影响,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迫切要求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有利于树立法律的至上权威,有利于法律实际效能的发挥,有利于制约权力和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治社会要求具备科学合理的法律监督机制.其主体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其客体重点是圆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涉及相应广泛的监督内容、权力与权利,以及监督原则。现代法治社会法律监督应坚持相对性原则、合法性原则和程序性原则。当前,完善法律监督应积极培育公民的监督意识,加强制度环境建设,树立法律监督的权威性,建立健全科学的法律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
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角度看,一方面我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高度重视"法"的效能等现代价值,另一方面其封建特权思想等也对法治文化建设起负面作用;吸取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应成为我国法治文化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我国虽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但并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现代法治意识。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对此进行了探讨,一方面分析了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公民法治意识呈现出来的特点,另一方面从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探讨了其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没有信仰的法律退化成了僵死的教条,这是伯尔曼所处时代西方社会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存在着民众法治意识淡薄、法律信仰严重缺失的重要问题,中西法律传统的差异提醒我们,要建构法律信仰必须明确其内涵和偏误、培育法治精神和树立法律权威、转化和融合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信仰,而不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先秦儒家的"德治"主张,韩非提出了"法治"理论.韩非的法治思想其实质是君主专制与国家(政府)集权,它与现代法治所倡导的民主与法制精神相悖.但这种"国家(政府)法治"传统却被我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因袭了下来,成为我国经济改革深化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巨大障碍.为了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经济,防止滑入一个坏的市场经济,法治应该由国家统治社会和民众的工具变为保护社会和民众的工具,进而成为社会和民众自我保护的工具.法律应该由君主专制的利器变为社会和民众捍卫民主与自由的盾牌.  相似文献   

12.
和谐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现代化形式。“和谐哲学”的提出,适应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适应了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和谐哲学体现的和谐精神,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谐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成果,是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信仰的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就是人的法律精神现代化,树立法律信仰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人都信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培育过程,不仅需要主体条件,还需要客体条件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法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精髓。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腐败治理必须严格依照法治的原则要求。处于转型阶段的波兰,其国家审计在法治的基础上依靠为议会制定法律提供服务、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服务、监督法律体系的运行、监督政府政策的执行四个路径服务于腐败治理的需要,最终实现国家审计"帮助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国家"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处理好社会经济关系和利益矛盾,所有制结构决定着社会基本经济关系,因此,完善所有制结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文章通过对所有制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以促进社会和谐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机械制图》是各层次工科类大学机械类专业和近机械类专业必修的、高度实践性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目前流行的几种三维CAD软件,可以满足包括三维造型与三维设计、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机构运动分析与仿真、装配干涉检验、三维转二维、图样档案管理等各种应用需要。随着先进的三维设计、制造手段和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相应的《机械制图》课程的各个知识结构部分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健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同时,要加强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8.
雷锋精神是一个以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主体,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思想系统,集历史、现实、未来于一体,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和感召力。雷锋精神具有“博施于民”的外化实践精神和自省自励的内化的修养方法,具有至善至刚的道德品性和自觉自主的道德悟性思维,它是一座既有人格魅力,又有思想魅力的精神宝库,值得我们好好挖掘、研究、学习、发扬。要理解雷锋精神的意义,必须弄清雷锋精神中“当时当地”性的具体内容和作为“活的灵魂”的观念抽象形式的区别,要弄清雷锋精神、时代精神、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体系等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准确定位应该从其思想的深层理论逻辑得到阐释。孙中山民生思想的历史观基础是西方社会进化论中的社会有机体论和中国传统阶级调和论;孙中山民生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养民"的政治哲学理念,没有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政治价值观的倒转;孙中山通过其社会主义理论认识展现了其民生思想的道德乌托邦色彩,与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具有本质不同。对孙中山民生思想的深层理论逻辑的揭示表明: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近现代继承者,它不是一种完整意义上的现代政治理念。  相似文献   

20.
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下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构建现代人才观、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当前要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制度和价值契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