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网络:一种跨企业界面的知识共享组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企业网络是一种有别于传统企业和市场的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新的组织形式,这就促使我们必须从知识资源配置角度去研究企业网络。本文通过知识交易效率比较分析,得出企业网络具有知识交易,特别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知识交易的有效性,即相对于传统的市场和企业来说,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企业间的知识交易,具有较高的知识资源配置效率。并进一步从知识共享与组织关系角度,分析得出企业网络是一种跨企业界面的知识共享组织。从而为企业网络的知识资源配置功能研究,为如何创建和管理一个高效的企业知识共享网络提供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基础资源观和组织学习理论,从知识型员工个人和组织社会网络两个方面构建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分析知识共享、组织学习及资源整合在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影响机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科技型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路径有3条,资源获取与整合、知识共享与学习及员工动态创新能力分别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在不同类型组织文化环境中,知识型员工双重社会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作用特征、作用重点以及作用机制存在显著差异,内部整合维度主要通过知识共享和组织学习影响企业创新绩效,外部适应维度主要通过隐性知识传播和资源整合影响企业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基于组织学习时空理论的空间维度,提出了组织从外部学习的模型。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基于外部组织类型的视角,以企业为例,探讨了组织向外部不同类型组织的学习——具体包括组织向政府、供应商、顾客、竞争者和合作者的学习,组织在向外部不同类型组织的学习中获取知识的维度和方式,知识的整合以及从外部学习与从内部学习的结合;另一方面,基于组织嵌入网络的视角,进一步探讨了组织与外部其他组织建立的网络,网络连带的强度、网络密度和组织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对组织从外部学习的影响,网络结构的决定因素,以及组织在网络中的权力和地位。最后总结了理论和实践贡献,并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以组织学习为中介变量,构建了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并引入潜在吸收能力作为组织学习与知识转移绩效间关系的调节变量。以河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概念模型中的研究假设。得出如下结论: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的结构特征维度和关系特征维度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校企合作创新网络特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在整个知识转移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企业的潜在吸收能力在组织学习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中起到部分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盈余管理,会计学界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归纳而言,盈余管理就是企业管理当局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私人集团利益最大化和企业利益最大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企业人力资本转化为组织资本是实现人力资本的效用,提升企业能力的过程,因此,也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之源。人力资本理论、知识管理理论及组织资本理论都有相关阐述。在上述理论基础上,许多学者分析了个体人力资本的价值更多体现为隐性知识,其转移与集体共享对企业获取的竞争优势却至关重要。但由于隐性知识依附于个体的私人控制性,需要运用管理机制的促动才能转化为组织资本,构建稳健的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7.
战略网络不仅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竞合战略思想,它深刻影响着企业的行为和绩效。文章将战略管理和社会资本两个领域的相关研究相结合,采用网络分析方法,从结构、关系和文化等三个网络嵌入维度研究战略网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同时将网络知识资源引入模型,探讨网络通过影响网络知识资源的转移进而对企业绩效发挥作用的影响路径。  相似文献   

8.
企业网络创新中的知识共享机带——丰田汽车的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仲伟  冯健 《经济管理》2007,(16):66-71
本文指出,促进分工的企业网络,必然有利于克服知识产品的市场失灵问题,推动知识在企业间的转移和转换。重点分析了日本企业“系列”,认为是一种以相互持股为基本特征的企业网络,在其中是与主流经济学竞争范式不同的不标准竞争。接着以案例的形式,分析丰田汽车生产方式中提高企业网络中技术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得出结论:日本企业网络拓展了企业学习的来源,促进了知识在网络内的共享以及进一步的创新,因而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很高的效率,值得我国企业在推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维兵  刘苗 《经济论坛》2009,(1):114-116
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知识共享,为了达到有效的知识共享,如何激励员工为了公司利益而共享自己的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公司就要设计一个奖励系统来激励员工共享知识。本文运用多阶段动态决策知识来设计此奖励系统。即公司对员工进行奖励后,员工根据奖励多少和学到的新知识来决定下次共享知识的多少,从而影响组织以后的收益,组织要使其所有阶段总的收益最大化,对组织设计奖励系统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刘帆 《时代经贸》2007,5(5X):66-67
通过对人力资本观念的分析,本文指出人力资本的产权属于私人对于企业的管理是个难题,而将私人人力资本向企业人力资本转移成为企业所面临的挑战。知识管理的出现和发展为企业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思路。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间的持续互动,实现了个人与组织之间知识的传递,本文建议企业应当从人力资本观念向知识管理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11.
Assuming imperfect competition and economy-wide welfare maximization, public enterprises should have lower profit margins and thus with comparable costs should have lower prices than private companies carrying on the same activity. Data from a sample of comparable Indonesian public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show lower public enterprise profit margins, but they also show higher costs, so that public enterprise prices were not lower than private enterprise prices. An attempt is made to explain and generalize on these results.  相似文献   

12.
China's state enterprise reform is often believed to have made profit the most important goal of SOEs. Nonetheless the poor performance of SOEs relative to other forms of enterprises remains puzzling. We offer an explanation based on the incentive aspect of the reform, which complements the theory based on a soft budget constraint. Under certainty, the incentives of enterprise managers to maximize their own compensation are consistent with profit maximization with or without a soft budget constraint. Under uncertainty, however, the managers' incentives generally deviate from expected profit maximization. This deviation is dampened by, but still exists even without a soft budget constraint.  相似文献   

13.
Partial privatization in mixed duopoly with price and quality competition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We analyze price and quality competition in a mixed duopoly in which a profit-maximizing private firm competes against a state-owned public firm. We first show that the welfare-maximizing public firm provides a lower quality product than the private firm when they are equally efficient. In order to maximize social welfare, government manipulates the objective of the public firm that is given by a convex combination of profits and social welfare.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n optimal incentive of the public firm is welfare maximization under the absence of quality competition, but it is neither welfare maximization nor profit maximization under the presence of quality competition. The result supports a completely mixed objective between welfare and profit maximizations or partial privatization of the public firm.   相似文献   

14.
Under symmetric information, a job protection law which says that a principal who has hired an agent today must also employ him tomorrow can only reduce the two parties’ total surplus. The law restricts the principal's possibilities to maximize her profit, which equals the total surplus, because she leaves no rent to the agent. However, unde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 principal must leave a rent to her agent, and hence profit maximization is no longer equivalent to surplus maximization. Therefore, a job protection law can increase the expected total surplus by restricting the principal's possibilities to inefficiently reduce the agent's rent.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决定企业经济利益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进行税务筹划,在依法纳税的同时,谋取最大限度的经济利益,已成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基本出发点。税务筹划活动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可以从税务筹划对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财务管理活动、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纳税意识等几个方面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利润最大化的理论困惑与现实困境使广义的利润目标成为可能,其实现必须拓展主流范式中自涉与稳定的偏好假定并进行偏好的融合,从而融合后的个体偏好是自涉偏好与他涉偏好的统一;是情景依存的,内生于社会制度之中;是异质的;是演化的。基于偏好融合的动态演化分析表明:广义的利润目标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内生变量,内生于企业的生命周期之中。这对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和谐发展的探讨具有较强的学术意义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资源是项目实施的最根本保证,包括自然资源和人造资源、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知识作为无形资源的价值表现的更加突出。项目管理是实现组织战略计划的一种手段,项目管理能力直接影响项目的成功与否。通过对企业的多种资源进行计划,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实现企业净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企业控制权是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的重要工具。从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角度,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的两阶段模型,探讨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的自身财富水平、投入风险项目的知识产权价值、努力水平、市场声誉、风险项目成功率、风险项目产出的变现性与可控性、风险项目运行的在职消费水平、风险投资者获取的剩余价值索取权、风险项目投资额度、风险监控成本、风险项目的战略收益、风险项目运行的私人收益与共享收益、科技型小微企业投入人力资本的专有性和专用性、风险投资者的投资专用性以及风险投资者风险规避程度等因素对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中控制权转移激励契约设计的影响机制,并通过定量分析得到了一系列科技型小微企业风险融资控制权转移的激励与约束契约设计机制,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投融资理论进行了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企业利润对工资差距的影响究竟来自效率工资还是来自租金分享,这是理论界和政策制定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利用2004年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实证分析发现:(1)企业利润是解释我国企业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这主要由效率工资导致。(2)国有企业存在租金共享,但它不是通过企业利润实现的,而是利用行业垄断地位直接将职工高工资转化为企业成本实现的。(3)集体企业存在着租金共享。(4)外资企业也存在租金共享,但存在租金共享的外资企业同时具有更高的效率。(5)私营企业存在效率工资。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不同的是,对私营企业而言,行业垄断不但不能提高反而会降低职工工资水平,或反过来说,产品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职工工资水平。最后,文章针对性地给出了一些缩小企业工资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Public sector goods and services can be produced in the private sector. The challenge is to provide incentives for allocative and technological efficiency. Either of two mechanisms is proposed to accomplish this. To ensure allocative efficiency, the proposed mechanisms require knowledge of the complete schedule of benefits. Alternatively, they can use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benefits in an efficient manner. Costs need not be known to authorities. Profit maximization leads to efficient private sector responses to cost changes over time. Either mechanism can be combined with the demand revealing process to circumvent the need for ex ante information on benefi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