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云南省非公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非公经济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一个新热点.网络分析法(ANP)是一种用来分析和评价复杂系统问题的多准则决策方法.本文在云南省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引入网络分析法,从政府、企业和区域环境三方面构建基于ANP的云南省非公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Super Decision软件进行计算,最终得到各指标的权重排序以及云南省五个市州非公经济发展排名.文章不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非公经济定量化研究的欠缺,而且为云南省非公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方向,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2012’中国(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开幕 2012年7月16日,有“中国非公经济年度盛会”之称的2012’中国(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乌鲁木齐市新疆人民会堂开幕。1500多名来自中国非公经济界的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共同就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验、新观念、新趋势、发展前景及新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状等进行同台论道。  相似文献   

3.
单东 《当代经济》2005,(10):10-11
今年2月24日公布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非公经济36条”)文件是新中国成立56年来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的名义发布的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非公经济36条”进一步解放思想,放开民企的手脚,使本来正在蓬勃发展的民企有了更好的政策环境、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同时也正确引导和规范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这是民企期盼已久、深得人心、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文件,体现了中央对非公经济的发展指向。在今年3月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4.
第一,强调非公经济和国有经济不是对立的,完全可以融合于社会现实之中。如果把国有经济看成正道,把非公经济看成对立面,那贷款当然不给你,上市不给你搞。这是个重大的突破,这个问题说来也不容易,为什么我们把公有经济和非公经济看对立,因为非公经济是剥削,公有经济不是剥削,以前我们对非公经济的感觉是,我发展你是因为你能解决就业,是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5.
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俗称非公经济36条)于2005年2月24日正式颁布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尤其对于广大的民营企业来说,虽然这股春风来得有点晚,但这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部以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主题的中央政府文件不能不让人兴奋,它已向全社会宣布,从此以后,民企也可以享受到与国企同等的待遇。  相似文献   

6.
尤文江 《时代经贸》2012,(16):24-25
非公经济人士是我们党群众基础的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跨越武发展的有生力量。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必需拥有的终极信念,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改革开放以来,涌现出一支备受世人关注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天集团是东阳市企业的一面旗帜,其总裁楼永良的价值观是非公经济人士的楷模。如何把非公经济人士核心价值观作为突破口,§I导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东阳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7.
甘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方法对甘肃省14市(州)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区域划分和评价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市(州)间的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较低,地域差异性显著;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城市的发展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三产业在市(州)经济发展中占的比重小;第一产业分布与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态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非公经济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的生力军,是解决就业和建设资金不足的主要途径。非公经济发展对城乡统筹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是实现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举措。应该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鼓励和扶持非公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发达地区城市中,以苏(州)、(无)锡、常(州)为代表的苏南模式是在原乡镇企业改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国有(集体)经济的烙印;而以温州为代表的温州模式则是在全民创业的基础上自我积累、自我经营发展起来的,被专家称之为草根经济。虽然两地民营经济的发展各具特点,但两地的地方政府和民营企业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高度重视资本运营,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留存利润、招商引资等途径,多管齐下,以灵活多样的资本运作实现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9,(4)
非公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非公经济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成长壮大,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近年来,贵港市对非公经济发展作了积极探索,也取了一些成效,但非公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新旧动能转换慢、企业成本居高不下、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要促进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应以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宣传引导、加强技术创新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要素实现非公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建立一个研究中国整体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我国现行税制间接税税率调整,间接税向直接税转化,间接税调整对储蓄、投资的影响等措施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分析,提出一些可供选择的税收政策改革方案.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本CGE模型的局限与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2.
运用税收政策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美国作为世界上税收制度最为完善的国家之一,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政策极大地促进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完善。与美国的非营利组织税收政策相比,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税收政策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与完善。  相似文献   

13.
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税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T产业是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但它对于国民经济而言又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从某个角度上说,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因而有必要对其在税收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扶持的措施是完善税收政策,改革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使我国的税收制度更加有利于IT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西部大开发的税收优惠政策实施以来,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在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原定十年到期之际,本文对西部大开发现有税收优惠政策进行梳理,并对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效应进行评价,发现税收优惠政策对于西部地区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优惠政策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使得政策效果不明显。因此,本文结合前面分析以及对西部地区未来发展的展望,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未来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集群经济中的税收竞争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敏 《财经研究》2005,31(9):17-26
文章首先简单回顾标准/经典国际税收竞争模型的主要内容,然后引入集群经济这一新的经济概念,对集群经济下国际税收竞争模型及其结果进行重新审视,得出的结论是集群经济中的政府倾向于对企业进行补贴,而当存在集群经济的地区与不存在集群经济的地区展开税收竞争时,均衡状态下前者的税率将高于后者.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文章最后提出了集群经济中政府参与税收竞争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发展海洋循环经济是实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重要政策手段之一的财税政策,其在宏观调控、社会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动态回顾了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情况,针对我国现行发展海洋循环经济财税政策的不足,提出了综合运用各类财税政策手段促进海洋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以期更好地为促进海洋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萍 《经济问题》2012,(5):82-84
资源型经济转型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构建与综改区相适应的财税政策体系,强化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资源型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对于山西省的转型跨越发展意义重大。在山西省财政收入总量和结构现状分析基础上,探析当前制约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山西省财税政策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府阶段性政策偏好对税收公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明宇 《经济经纬》2007,(4):154-156
我国政府在改革开放之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基本建立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了不同的企业所得税政策偏好,通过企业身份设计、税率和优惠措施安排,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对税收公平也产生了程度不一的侵蚀。但政府阶段性政策偏好对税收公平的侵蚀并不具有当然的合理性,在企业所得税法中必须做出精当的制度设计,尽可能减轻或减缓政策偏好对税收公平的侵蚀。  相似文献   

19.
开征遗产税 调节中国居民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辉  张清  何伟 《经济与管理》2006,20(7):68-70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开征遗产赠与税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具有现实意义。开征遗产税,应构建科学的遗产税嗣,遗产税实行专款专用,用于农村社会保障,同时应建立相应的配套措施,以保障其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美国福布斯杂志推出了"税收痛苦指数"排名。该方法在税前扣除费用、税制结构、税率结构方面存在严重理论错误,分析了这些错误,并从宏观税负与"税收痛苦"的关系、专款专用税的权益性等方面驳斥了我国税负高的观点,最后就我国税收宣传方式与方法、财税体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