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刘永清  冷颖  陈为民 《物流科技》2016,(4):41-43,49
传统的废旧家电回收模式的弊端已日益凸显,以"互联网+回收"为基础的家电回收行业正逐步地发展。文章通过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框架,建立了政府、生产商、居民三方的博弈模型,并对三方博弈主体采取策略的演化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社会与市场环境下,生产商更倾向于使用互联网方式进行家电回收;政府应积极策划和搭建基于"互联网+"的回收体系;居民应主动融入到家电回收体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框架,分析了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废旧家电回收难题,从企业和政府两个层面提出我国城市废旧家电回收管理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为解决废旧家电给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家用电器的使用数量日益增多,更新迭代速度也日渐加快,废旧家电的数量过多,会导致资源的浪费以及环境的污染。废旧家电的回收方式众多,相较于国外,我国废旧家电回收市场依旧存在诸多问题,如回收渠道混乱,政策法规不完善,回收后处理效率低下等。以此为背景,以废旧家电回收为研究对象,展开回收模式和回收现状的具体研究,对参与废旧家电回收再制造的各企业进行分析,确定模型参数,构建有政府基金补贴的回收模型,利用逆向物流,对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物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指出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废旧家电进行专门的回收、拆卸、分拣、流通加工、废弃物处理和补贴的发放将最大限度地节省物流费用,最后分析了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废旧物品回收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第三方物流企业废旧家电回收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物流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建立的必要性,指出利用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对废旧家电进行专门的回收、拆卸、分拣、流通加工、废弃物处理和补贴的发放将最大限度地节省物流费用,最后分析了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废旧物品回收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青岛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的建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敏  李艳 《物流技术》2005,(5):19-22
废旧家电的处理追求资源回收利用和环境保护两大目标,因此需要政府必要的干预。同时,废旧家电的回收利用又涉及多个环节、多个部门,应该运用现代物流这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建立废旧家电的回收物流网络,提高废旧家电的处置效率,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青岛市构建废旧家电回收物流网络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马晓兰  田艳玲 《价值工程》2011,30(14):19-20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废旧电子电器数量逐年增加。我国提出家电"以旧换新"的政策,对废旧家电的回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废旧家电走上正规回收道路,有利于资源的高效利用等等。但是此系统也存在一些弊端:运行资金由政府投入,缺乏生产商的参与等。建议在有效的市场机制下责任主体由政府向生产者转移。  相似文献   

8.
基于DEA的废旧家电回收模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容  江玮皤 《物流科技》2010,33(7):39-41
在大量电子废弃物成为焦点的今天,家电企业要在既定的环境下选择一种最有效的家电回收模式,将产生的废弃物资回收,重新加以利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针对废旧家电回收问题,介绍了四种废旧家电的回收模式,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四种回收模式进行选择,且最后给出了一个算例,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因人口众多,电子电器产品的实际拥有量非常大,当这些产品被淘汰或换代时,产品废弃的数量同样巨大。如何有效地进行废旧电器电子的资源化回收处理,已经成为当前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及我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分析了我国废旧家电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建立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机制及出台积极的经济政策,同时利用经济政策和利益驱动刺激回收市场发展,并加大绿色技术投入,使得废旧家电回收利用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是家用电器的制造和消费大国,在《家电再生利用法》实施之前,日本每年约有2000万台废旧家电,这些家电中的80%左右被零售者回收,约20%被市镇村政府机关回收。这些废旧家电仅有10%左右的金属被回收利用,其余则被直接或粉碎后填埋。  相似文献   

11.
餐厨废弃物以及餐厨废弃物的不合理处理已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加上回收企业的利己性行为和选择,都使得餐厨废弃物的回收和资源化处理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文中认为在回收企业与企业之间和企业与政府之间都存在着博弈,并对其进行了博弈分析。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的结论表明政府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的干预是必要的,因为企业只会做出利己选择;政府作为参与一方,与企业之间也形成了博弈关系,其博弈结果显示,政府提高监管力度、惩罚力度、补贴额度和降低资源化处理成本,都有利于刺激企业提高资源化处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2.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是贯彻国家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经之路。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体系的持续发展需要政府补贴作为保障,减少资源化产品与同类非资源化产品的价格差异,弥补相关企业投入产出不匹配的矛盾。本文基于社会福利最大化理论,将政府补贴作为决策变量,构建各利益主体之间的价格博弈模型,确定政府最优补贴额度和其他主体的最优决策,并根据结论提出相关建议。研究表明:要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政府需要在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的补贴方式与补贴额度。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废弃手机回收的影响因素,发现回收物流网络规划是提高回收率的关键问题。对废弃手机回收物流网络特性进行分析,建立回收物流网络模型,提出求解方式。最后以上海市为例,使用该模型建立手机回收物流网络,并对回收率变动情况下模型的敏感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付秋芳 《物流技术》2007,26(2):59-61,66
界定了广州大学城废弃物基本概念,分析了广州大学城废弃物类型和特性。通过对广州大学城的深入调查,分析了广州大学城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现状,并分析发现,其存在缺乏现代物流理念和对逆向物流的认识、各利益主体协作不充分和废弃物回收网络不健全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朱芸 《企业经济》2012,(3):84-87
采用最优控制方法,将企业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的过程分为回收、利用、清理三个环节,分析了其回收再利用的经济效益。通过建立模型并求解最优解,表明在考虑环境成本的情况下,废旧产品回收处理的边际成本不仅要包括回收和处理的边际成本,还要包括边际环境成本。企业只有不断改进其技术来提高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率,使废旧产品处理方式的整体变化趋势朝着资源化的方向进行,才能保证这项活动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原来以降低环境污能为代价的最终处理方式逐渐被回收所代替。  相似文献   

16.
王科  姜大立  张利  赵振华 《物流技术》2011,(23):236-239
对废旧军用航空器材回收处理中心回收模式进行了设计,提出了三种回收模式,即回收处理中心直接回收、第三方物流回收、航空器材保障单位回收三种回收模式,并对三种回收模式进行了建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引用废、旧产品回收、处理、再生以及生产库存的线性组合函数对传统的EOQ库存模型进行扩充,在扩充模型的基础上对再生系统库存模型的生产/再生批次进行分析,并讨论了生产/再生批次对库存成本的影响,这一研究为再生系统更好地进行库存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借鉴废弃家电产品回收模式,探讨快递包装回收策略,采用类比法,引入“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构建了回收企业主导、快递企业主导和基于押金制的3种回收模式,并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维视角提出了实施“互联网+”回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家电制造商的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模式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废旧家电回收处理模式的基础上,考虑废旧家电的梯级利用,并假设家电产品需求函数为非线性情况下,建立不同回收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模型,计算制造商的最优收益,并进行回收模式决策。  相似文献   

20.
A waste disposal problem of looming proportions, coupled with a lack of sufficient public engagement in the preferred alternative to disposal, which is recycling, continues to perplex English policy‐makers. Based on both a literature review across a wide range of disciplines and a national survey of consumer attitudes towards their own participation in recycling, this paper finds that past efforts at increasing recycling have been based on an implied model of consumer recycling behaviour that is not supported by what happens in practice. By disentangling thinking about recycling behaviour from academic thinking about green consumerism,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waste and recycling problem from a different angle. It suggests that research on the personal values of people who recycle could be utilized in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that show these values being fulfilled by recycling. Focusing greater marketing attention on people who already claim to recycle, and helping them through better communication and improved practical help, could achieve much higher levels of reclaimed materials.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and ERP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