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李锑 《物流技术》2020,(3):106-110
为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及激励机制,在传统Shapley值法的基础上,考虑风险成本、品牌信任度、联盟忠诚度,引入综合修正因子,建立了基于改进Shapley值法的动态物流联盟利益分配模型,使利益分配更公平合理化,减少联盟中利益分配冲突,稳固联盟,为其提供理论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凤科  高宁 《物流科技》2012,(12):61-63
在物流企业动态联盟中,合理的利益分配对于联盟的成功运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使用Shapley值法计算物流企业动态联盟成员企业间利益分配的基础上,引入了风险管理能力因素,并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量化,使Shapley值法的利益分配结果得到了更加合理的修正,能够从风险管理能力角度更好地把握物流企业动态联盟成员企业间利益分配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李辉  李夏苗 《物流科技》2008,31(10):58-60
通过对物流企业联盟的构造模式分析,提出了各成员企业利益分配的基本原则,通过运用Shapley值法,建立了物流企业联盟评价成员的权力指标确定模型,运用该模型定量计算盟员企业基于Shapley-Shubik势指标和联盟总收益影响要素的利益分配比重。该方法体现了盟员企业间利益分配的公平合理性,实现了联盟利益分配的柔性化。文中算例表明该模型有较好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合理的利益分配对于促进风电零部件供应商联盟成功实施至关重要.针对目前风电零部件供应商的特点,建立基于Shapley值的利益分配模型,并在综合考虑风险承担能力、业务能力、增值服务能力、合作贡献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收益区间进行修正.实例表明,修正后的Shapley值利益分配模型更加...  相似文献   

5.
面对竞争更加激烈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有业务往来的相关企业组成协同联盟已成发展趋势。协同联盟具有一定的离散性,为了协同联盟运作的长期稳定,需要保证参与协同联盟的企业所得利益不受损失。基于目前一般利益分配法只考虑单个因素的做法,本文首先采用公平理论计算基于投资成本的利益分配值,又运用Shapley值法计算基于贡献的利益分配值,再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基于风险的利益分配值,最后运用TOPSIS算法综合三种利益分配值求出最终利益分配值,此种综合利益分配法修正了前三种利益分配法只考虑某一因素的做法,使协同利益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6.
供应链联盟利益如何分配是关系到联盟稳定性和能否使联盟整体效益达到最优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考虑到联盟中部分企业间存在的联结依赖关系及这种关系能够给联盟带来额外收益,针对应用Shapley值法进行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Shapley值修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证明该策略不仅保证了联盟的稳定性,而且使得联盟整体收益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7.
基于Shapley值法的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应链联盟利益如何分配是关系到联盟稳定性和能否使联盟整体效益达到最优的关键问题之一。文章考虑到联盟中部分企业间存在的联结依赖关系及这种关系能够给联盟带来额外收益,针对应用Shapley值法进行供应链联盟利益分配时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Shapley值修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证明该策略不仅保证了联盟的稳定性,而且使得联盟整体收益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融资联盟利益分配问题,是继中小企业融资难之后另一个研究要点。文章在传统Shapley值算法的基础上,考虑修正传统Shapley值的因素不具备准确性的现实,从影响中小企业融资联盟利益分配因素的多样性入手,利用粗糙集对多样性因素进行筛选,得出影响联盟利益分配的核指标因素,然后运用熵权法更加客观地计算出核因素的权重,最后通过直觉模糊数TOPSIS法在核因素权重基础上对传统Shapley值进行修正。结合算例进行论证,验证了运用修正因素的筛选、权重计算、修正系数计算的系统性研究方法在中小企业融资联盟利益分配中的可行性、合理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罗宜美  梁彬 《价值工程》2011,30(34):15-17
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是技术联盟稳定运行的保障,文章以Shapley值法为基础,结合技术联盟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影响利益分配的三种因素:投入资源、风险承担和创新能力,用理想点原理进行改进,并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穆慧萍  郜红虎  曹飞 《物流技术》2014,(1):280-282,291
在Shapley值利益分配策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绿色供应链系统利益分配的投入因素、风险因素及努力因素,对Shapley值进行综合修正,建立了综合修正Shapley值的绿色供应链系统分配策略,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策略的可行性。实例分析表明:通过合理的分配方案指导,可使系统实现帕累托意义下的最优。  相似文献   

11.
梁旭  刘艳 《物流科技》2014,(12):27-29
物流金融是在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物流企业和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谋求高收益的现实背景下新兴的一种融资模式。它是一种实现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和融资企业三方共赢的融资模式。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各业务主体短期逐利动机的存在,物流金融业务存在着巨大的信用风险。依据协同理论,物流金融的发展有赖于相关各方的积极协调配合、各个主体长期的有效协同行为以及跨行业信息平台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物流金融和谐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通过对物流金融产生背景、内涵及现状的分析,发现物流产业的繁荣也为金融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促进了物流金融的快速发展.分析了物流金融的运营模式,发现了实施物流金融的风险,并提出了物流金融和谐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物流金融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物流金融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同时也给现代金融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结合我国物流金融发展现状,从金融学的视角界定物流金融的概念,分析物流金融在供应链运作及管理中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物流金融的五种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金融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绍玲 《物流科技》2006,29(9):58-59
现代金融是货币资金在现代经济的融通.它既是经济运行的起点,又是经济运行的终点,现代经济无不深深地打上经济金融化的烙印。我国现代生产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离不开现代金融业的支持、保障、监督和推动,这些独特作用是其他方面所不能替代的;但同时现代金融业的发展也依赖于物流业的不断发展而创新,物流是基础,资金流是形式,物流与金融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15.
许仲生 《物流科技》2010,(11):61-62
物流中心在实际运作中的功能主要集中于仓储集散分拨、包装、流通加工、拣选、运输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基本功能环节,而在金融服务等增值功能方面则开展不多。针对增强物流中心金融服务功能展开研究,提出适合物流中心金融服务功能的模式及运作要点。  相似文献   

16.
李琳  钱宇  李鼎  周灌东 《物流科技》2010,(11):11-14
随着物流业和金融业的融合,物流金融业务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从简单的代收垫资,向物流授信方向发展。在企业发展急需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物流商业业务的开展,对供应链企业、物流企业、金融机构三方共赢有利。通过对我国主要地区物流企业物流金融发展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对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方案和发展对策。相信物流金融业务给我国企业带来融资效益的同时,必然朝着健康稳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物流金融服务产品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莉  谢圣涛 《物流科技》2009,32(8):75-78
物流金融服务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的创新集成。物流金融产品是物流金融服务营销组合构成部分之一.是物流金融服务提供商用来满足客户需求的工具。开展物流金融服务必须利用现代营销理论的产品管理理论来完整理解物流金融服务产品的内涵,分析物流金融服务产品策略影响因素,掌握物流金融服务产品管理和新产品开发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8.
袁俊斌  苏庆忠 《价值工程》2009,28(11):57-59
目前,物流已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泉,是现代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物流网络规划对企业至关重要。其中,配送中心作为联结着需求点和资源点的桥梁,在整个物流网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更是备受关注,精准的选址方案可以提高物流网络的整体效益,节约企业的运作成本。  相似文献   

19.
转变发展模式,拓展增值服务,延伸价值链是当前中国港口物流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物流金融作为港口物流服务中的高端模式,逐渐为业界所瞩目。以当前港口物流企业发展物流金融服务的需求为背景,着重选取最适合港口物流企业的六种物流金融业务模式进行了详细探析,希望能对相关的企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物流金融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一种新型业务的物流金融,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运作物流金融业务也面临着许多风险。先解释了物流金融的概念,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在物流金融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最后提出物流金融业务风险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