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严旭:青啤营销"战略性大事件"10年前,严旭以"中国国有企业第一批公开招聘的职业经理人"之一的身份加入青岛啤酒,打响了"走出青岛,北啤南征"战役。10年后,在严旭的带领下,青岛啤酒在华南的产能发展到超百万千升的生产规模,经济效益从1999年的亏损到2006年盈利近3亿元。 相似文献
2.
<正> 可口可乐、PC 巨头联想、强生等强势品牌可以花几十亿元取得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资格;中国移动、中国石油等品牌花个十几亿元换得北京2008奥运会合作伙伴也不在话下,但对于一般的企业来说,这种"奢侈"是难以承受的。思念食品是如何既要避免烧钱,又要实现奥运品牌营销的呢? 相似文献
3.
与其说奥运是全球性的体育赛事,今日的奥运更像是个全球品牌的竞技场。历届奥运会不乏经济神话,使原本的小企业摇身转变为国际知名品牌。有经济学家感慨,奥运可以改变一个国家,一个城市,或者一个企业。不过,奥运赞助商的高门槛却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这种情况下,更多企业选择在不违背奥运营销竞争规则的前提下,借奥运的概念和机会,打起了曲线突围的"擦边球"。所谓"正房"与"小三"的差别,就在于交了赞助费的品牌能在广告中光明正大地使用奥运字眼和五环标志,而另一个没交钱 相似文献
4.
5.
这不仅是运动员的体育盛会,也是奥运赞助商的盛会。在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借力奥运的营销抢位战已悄然打响。抢资源、抢概念、抢技术、抢通路……谁能抢位成功?国内外各知名品牌纷纷摩拳擦掌,誓在伦敦奥运会上抢下一杯羹。 相似文献
6.
7.
北京时间7月28日凌晨4点,伦敦奥运会拉开了帷幕,与体育军团的强势相比,中国品牌却显的异常失落,11家TOP赞助商中只有台湾的acer是中国品牌,而全部四个等级赞助商中,也只有acer和水晶石两颗中国独苗。为何前后两届奥运会,中国品牌在营销上却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难道是伦敦奥运会的影响力不及北京奥运会?奥运会营销效果不佳?中国品牌集体差钱?是受柯达的影响?还是希望像李宁那样花小钱办大事儿,也打擦边球?最营销据相关数据显示,伦敦奥运会吸引了超过47亿人的关注,同时包括手机、电视、电脑等85亿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8.
燕京啤酒要争"罐"军了!作为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在今年伦敦奥运会之际,燕京啤酒却放弃了成为奥运赞助商的机会,选择了其他的奥运营销方式。4月26日,燕京啤酒集团正式成为中国乒协官方合作伙伴,全力支持中国乒乓健儿出征伦敦。对中国观众来说,乒乓球无疑是最受关注的比赛项目之一,燕京啤酒将自身品牌与乒乓球项目捆绑在一起,显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9.
伦敦奥运的花瓣火炬点燃了,这不仅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始,也意味着汽车企业营销大作战的开始。汽车与运动天生就有着不解之缘,同样追求速度、活力与无限的可能。所以,汽车企业历来喜欢参与各种体育赛事。现在,四年一次、全球范围 相似文献
10.
从2001年7月13日确认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开始,奥运商业战与奥运筹备战同时打响。7年,是一次激烈的商业长跑,众多瞄准奥运商机的企业投入了大量财力、智力与情感。现在,这些企业正积7年之心血,全力冲刺已经打响的奥运商业"收官战"。 相似文献
11.
事件营销已经让品牌趋之若鹜,更何况奥运这样四年一度的超级事件。对于品牌与媒体来说,火热的奥运营销时刻已经来临。更有意思的是,严格意义上说,这是数字时代的第一次奥运会,伦敦奥运无可回避地与数字化相遇。正在进行的数字奥运营销是否让某些传统的奥运营销规则改变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从几个方面简述一二: 相似文献
12.
2012年,当传统体育用品行业集体遭遇库存压力时,依靠不断开店增加利润的传统营销手段似乎已回天无力,于是,集体押宝伦敦奥运会成为他们翻身之战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