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语和汉语中的动词名用过程体现了人类基本的转喻思维特征。概念转喻理论不仅为动转名提供了认知理据,而且是诠释这一词类转换过程的重要认知机制。基于概念转喻视域对英汉动转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揭示该语言现象产生的认知理据,为进一步开展词类转换研究和探究人类语言与思维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2.
关联理论的推理成分对分析词汇认知语义结构的启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DanSperber和DeirdreWilson所提出的关联理论,在词汇认知过程中,如果将最佳关联的推理成分运用于词汇认知和语义结构,则可以增强词汇习得者的认知语境,最有效、最全面地推理从源语向目标语传递的语义信息,从而提高二语习得者的词汇及词义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双关语是一种极具表现力的修辞手法。古今中外遣用这种修辞的不乏其例,其中有许多都收到了良好的修辞艺术效果。它的使用得到了各国语言学者的关注,很多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对于双关语的研究已经涵盖了翻译,语音,语义,分类等方面。然而,对于双关语认知过程的研究却涉及甚少。本文旨在借助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分析听话人对于双关语的认知过程,使其能够更好的把握双关语中的认知语境,指出选择语境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关联-顺应模式赋予译者极大的能动性和灵活性,充分关照了目标语语境和目标受众,对以信息和诱导性为最高目的的旅游宣介翻译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结合实例,在关联-顺应模式下,从译者的最佳关联选择与动态顺应角度,探讨旅游宣介的翻译过程和翻译策略,并得出以下结论:旅游宣介翻译中,译者应充分考虑译文与原文认知语境及对应读者间的认知能力的差异,依次针对语言语境和心理世界、社交世界、物理世界等交际语境,以最佳关联和动态顺应为原则,灵活选择以归化或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杂合策略去强化目标认知语境,降低目标读者的认知努力,力求以最佳交际效果向世界介绍和宣传中国特有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5.
话语标记语是说话者明示自己意图的一种语言机制。它能制约和引导听话者对认知语境的选择,帮助听话者找到话语与认知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从而帮助听话者以较小的心力投入获得较大的认知效果。关联论为话语标记语的存在提供了认知心理理据。  相似文献   

6.
运用语料库方法考察非英语专业二语学习者及本族语者英语作文中动名搭配的使用情况发现,二语学习者使用的动名搭配数量少,名词搭配词的种类单一,而且倾向于过度使用高频动词。不同英语水平的学习者动名搭配的使用在数量上没有显著差异,但高水平的二语学习者能运用更加多样化的名词搭配词。  相似文献   

7.
语言的使用离不开语境,以语言为对象的翻译工作自然也离不开语境.作为不同语言间信息交流的手段,翻译与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运用语境理论的相关知识对翻译理论及实践进行研究.在研究语境理论的基础上,旨在分析语境的各种相关因素,源语与目标语的语境差异,使学生潜在的双语转换能力能够有意识地激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8.
词与词之间的组合关系受选择限制条件制约,词语之间的搭配有正常搭配和超常搭配两种。超常搭配是对常规语义结构的偏离,从而造成出乎意料的修辞效果的一种搭配方式。接收者只有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背景,了解信息的前后联系,与传递者达成默契,才能理解定中超常搭配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论文拟从认知语言学中重要理论之一的原型范畴理论角度出发,分析解释作为语言中一种独特形式的英语委婉语的形成及变化过程。委婉语被看作是以禁忌语为原型的同一语义范畴内的边缘成员,其形成和发展具有可变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原型转换。  相似文献   

10.
以小说《围城》中基本颜色词"黑/白"构成的词(组)或短语为语料,以认知语言学的隐转喻及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该小说颜色词"黑/白"语义拓展和句法特征。颜色词"黑/白"通过语义拓展形成众多不同语义的背后,是隐喻、转喻和隐转喻这三种普遍的认知机制在起作用,而认知语法理论中的语义凸显和扫描方式为颜色词"黑/白"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句法功能提供了理据。  相似文献   

11.
Jackendoff认为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概念体系。概念又是与语义密切相关的,这样认知语言学就必然会将语义视为研究中心。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研究构词现象是现代构词学研究的新课题。从研究词的结构入手掌握词汇,是人类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的过程。以认知范畴和框架为视角对英语派生词进行认知的分析及词汇教学的认知语义分析,探索英语词汇教学中新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2.
认知作者观点一直是英语阅读的核心任务之一。作为人类语言的语法、语义范畴"否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隐性否定"在表达作者观点,特别是隐性观点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基于阅读语境,通过梳理和分析研究具有隐性否定的词汇短语、句型和修辞,探讨了认知作者观点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英语里非真实移动中的移动知觉表现在相对移动、闪动、观察格局的移动及其产生的视角变化、观察角度转换、语言概念等级变化、诱动、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变化、语义及概念的复现等方面,这些知觉产生了相应的语义结构和语言活动,反映了认知中的变化、发展、矛盾,融合了不同个体在认知心理和客体的客观真实性。对其探讨有助于揭示认知发展和语言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弱化表述是一语用策略,本质上属于人类认知现象的范畴。它采用以大化小、欲抑先扬的表达方式,以达到其独特的修辞效应与交际目的。在实际应用中,其具体类型的辨别可依照结构与交际目标两大标准进行。为使弱化表述在语言交际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文章根据典型的语言场景,突出其特殊的表现效果,提出相应行之有效的使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语码转换长期以来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语用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可以更有效、更令人信服地解释语码转换现象。随着汉英语码转换或混合现象频繁出现,汉英语码转换能体现言语交际中的顺应原则、面子原则、语用修辞效果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所以隐喻是两个认知领域的语义互动,原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认知方式相同,隐喻就得以保全,即可采用对等翻译;认知方式不同,就存在译语隐喻的转换、异化、或消解,则须采用转换翻译、异化翻译和消解翻译。  相似文献   

17.
学生隐喻能力的增强有助于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可以从隐喻翻译的目标、指导理论、译文讲授、学生翻译实践及译文检测与评价等五方面进行具体的隐喻式翻译教学。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隐喻式翻译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的隐喻认知能力及翻译能力,加速源语与目标语之间的转换过程,提高翻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8.
转类形名化的产生动因大致分为三种:强调实体人际意义;强调实体语篇意义;强调实体人际意义和实体语篇意义。三类转类形名化隐喻式的意义区分在翻译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学术论文摘要是表现特定交际活动的体裁,因此摘要的结构和内容必然受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诸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曾经有研究试图揭示摘要生产者的心理认知因素对摘要语篇图式生成的影响。然而有关摘要潜在受众的心理认知因素对摘要诸要素生成的影响力则探究甚少。本文作者发现以认知原则为基础的关联论的交际观有助于揭示摘要受众的认知环境因素在摘要的语篇图式、交际功能和信号语的生成中的积极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有效的语篇图式、交际功能和信号语可以减少处理努力,增加语境效果,这是力求摘要生产者和摘要潜在受众的认知环境互明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语义离不开语境,对于一个词和句子准确的理解是依赖语境的帮助来实现的。因此,了解语言所运行的环境,熟悉有关语境知识,掌握分析语境的方法,对于语义翻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