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发展循环农业,拓展农业空间和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循环农业是推进农业资源节约、拓展农业功能、建设和谐农村的必然要求。文章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探讨了循环农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层次与产业链条延伸的循环路径,从微观、中观到宏观角度总结了我国循环农业的不同发展类型,最后从构建循环农业经济体系、拓展农业功能、创建农业技术支撑体系、探讨新的运行机制等角度提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相似文献   

2.
发展循环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不仅是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重要问题,也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此,加强对循环农业的经济理论的研究,通过对有关政策、法规的不断建设,以及相应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将农业经济与生态经济进行有效结合,并寻求一种更适合我国当前农业经济发展实际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以促进我国循环农业经济的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3.
松辽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发展循环农业是其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战略选择。根据循环农业内涵、技术目标和基本原理,结合松辽平原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发展农牧结合循环农业的必要性。最后,在循环农业研究实践基础上,探讨了未来松辽平原循环农业科技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夏武见 《山西农经》2023,(18):75-77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优化和提升,将其应用到农业领域中,能够解放劳动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业产量和质量。针对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需要结合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科技为支撑,整合、统筹分配以及合理创新各项资源,以促进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河南省汝州市焦村镇农业发展现状,研究了科技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阐述了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意义,分析了科技支撑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思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吴琴斯 《山西农经》2022,(2):184-186
循环农业已经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制定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乡村地区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为乡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出台了财税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乡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撑与保障。当前情况下,在政府相关部门财税政策支持下,乡村地区循环农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发展循环农业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农业生产者自主探索循环农业的发展道路。在此基础上,逐步优化主要的农业发展途径,促进乡村地区第一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文章着重探索了政府财税政策支持与循环农业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业是第一产业,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山西省作为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省份之一,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实施了绿色循环农业发展计划,希望促进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探究了推进山西省绿色循环农业发展的对策,希望为有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基于农业生态系统内"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者之间的有机匹配与合理衔接而运行的.而循环农业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循环经济理念应用于农业发展中.本文从循环经济的本质、起源、特征出发,结合我国农村发展循环经济既循环农业的现状,探索在我国农村发展循环农业的对策及经济模式.  相似文献   

8.
孙江琪 《山西农经》2021,(5):149-150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推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理念和乡村产业绿色开发的有效模式。基于生态循环农业的内涵及发展现状,分析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优势,论述了绿色生态循环农业的产业发展模式,以期促进乡村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经济走的是一条传统的粗放型增长道路,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增长潜能已逼近其极限,循环农业的提出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应用价值的经济模式。充分利用新一代高新技术创造新兴的农业发展模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循环农业是提高农产品竞争能力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文章就河南省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及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河南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有3种,即再资源化模式、减量型模式、再使用型模式。同时,通过分析模式下的经济环境特性,探讨了河南省循环农业带来的启示,如政策支持循环农业发展、农民素质适应现代循环农业发展、规模经济有效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科技创新逐步适应循环农业的发展要求等。并提出了落实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循环农业示范点建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完善循环农业发展的帮扶政策;加强科技创新,为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保障;努力构建循环农业发展环境与增长机制;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循环农业良好氛围等对策措施,以期为全国其他省份地区发展循环农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