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恋描写是《诗经》中的珍珠翠玉,而反抗婚姻不自由和悼念亡人的诗篇则更见其痛苦灼烧的光辉.那如怨如慕的抗婚诗和那如泣如诉的悼亡诗,带给读者的不仅仅是感伤和缠绵,更重要的透过这些充满血泪的哀歌,足以窥视到当时人的婚姻观念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有一种弃妇诗,《卫风.氓》是其中的代表。关于此诗的理解,儒家学者的"淫奔"说是没有根据的。从《氓》诗女主人公的怨声中,我们可以看到周代女子遭弃的原因:男女双方在情爱和婚姻中的不平等;男子对情爱的不忠;宗法礼教的摧残。从这三个原因中可以归结出女性悲剧的根源:女性独立经济支配权的丧失。只要根源不断,弃妇的悲剧就会重复的上演。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的怨刺诗依诗人的怨刺方式不同分为直刺和讽刺两大类,在每一类之中又依所刺对象不同分为刺君王和权臣两个方面。两种不同的怨刺方式呈现出各自的特点,但也有一定的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4.
潘岳的《悼亡诗》缠绵悱恻,情恸悲苦,结合诗文,分析其艺术特征,并讨论怀旧情节在诗文创作和鉴赏中的意义,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潘岳的"性轻躁,趋世利"人品和"气韵流转,辞风奔放"的文品之间的矛盾,最后对其《悼亡诗》感情的真伪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5.
中西方悼亡诗虽然由于文化语境而存在差异,但是二者都是用哀伤的调子唱出的赞美诗.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女性形象大多是贤妻良母型的,而西方悼亡诗中的女性形象多纯洁貌美.这源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古代文化是道德文化,男性往往追求社会价值,家庭只能退居其次.女性作为家庭的主要牺牲者,只有当她死亡时,男性才能体会其重要性,于是悼亡诗成为彰显妻子美德的颂歌.西方文化是科学文化,这种文化的抽象性和分析性、个体本位的人本主义特性使西方人崇尚理性和自由,注重表现自我情感,女性被看成独立的个体,此外爱美的传统使妇女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因此在西方西方悼亡诗中,女性是爱和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6.
文章探讨《诗经》婚恋诗产生的历史文化基础。任何诗人都生活在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中,时代环境因素尤其是当时的地域文化会直接影响他的创作。《诗经》中的婚恋诗绝大多数源于民间,产生在社会变革之期的不同地域,又植根于农业文明,可以看作是民间思想情感的结晶。  相似文献   

7.
作为特定时代的文化现象,弃妇问题受到诗人的密切关注,并写进他们的作品中,弃妇是《诗经》中的一个重要题材,本文对弃妇产生的原因从社会、经济、婚姻制度等几个方面入手,对弃妇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8.
解构《诗经》酒诗的道德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酒诗的德性讯息十分丰富,无论是形形色色的酒器,浓郁纯美的酒醴,还是饮酒观德的理性追求以及由此折射出的人伦礼数,无不使《诗经》酒德意识更为厚重。可以说,先秦酒文化的原始性格中熔铸着这种隐性的道德取向,这为我们以此为契口重新解读《诗经》构筑了另一组视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诗经》中的部分婚恋诗为对象,通过分析它们所表现出的当时的婚恋习俗与观念并予以分类,探究了春秋时期人们的婚恋习俗与观念。  相似文献   

10.
《诗经》中的贺嫁诗或描写婚礼过程,或表达多子多福的祝愿等,表达了先民们对家庭和谐的愿望。从生态美学视域来审视《诗经》中的贺嫁诗,会发现先民们描绘婚礼现场或表达祝福与愿望时往往借助自然物象来实现,这些自然物象反映了先民们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先民们天人合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那些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劳动生活赞颂的诗篇,透露出顽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意识的讴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那些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对劳动生活赞颂的诗篇,透露出顽强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对生命意识的讴歌,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诗经》中60余首涉税诗的解析,从三个方面归纳了其所反映的税收和徭役思想,即肯定甚至颂扬税收及踊跃服役的思想,揭露沉重而无处逃避的剥削和赋税思想,控诉繁重而无休止的徭役和兵役思想。研究解读这些涉税诗篇,感悟其所体现的赋税思想,对当今社会更好地坚持和弘扬赋税为民观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在《诗经》婚恋诗中,描写女子忧愁的内容尤为突出。或写思妇之愁,或写爱情不自由之愤,或写遭弃之苦,或写思嫁之忧,深刻展现了周代女性婚恋生活的困境。面对如此沉重的忧愁困苦,《诗经》中的女子采取了不同宣泄方式,如悬想、自我倾诉、遨游等。从社会制度及现实背景层面看,造成彼时女性婚恋愁苦的根源在于宗法等级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制度以及战争徭役。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引用了陈衍、陈声聪、吴宓、余冠英、郑朝宗、黄裳、夏敬观等名家的有关论述与诗篇,对钱钟书《槐聚诗存》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试作分析.学习其诗对于繁荣当代艺术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明代胡应麟的《诗薮》是中国一部经典性的诗论专著。本文对其确立的各种诗体的创作原则和审美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认为清代的有些诗论主张和审美观念,都曾从中吸取过有益的养料。文中并对胡应麟确立的这些原则和标准的原因与既成条件,以及对后世的利弊影响,也进行了较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8.
从《道德经》到《资本论》是术语的传承和革命,是思想领域发生的一次次重大变革,延续了历史的生生不息.可对接之点包括:(1)以《道德经》释解《资本论》架构之谜,显露发生学工作逻辑规定性;(2)在历史探究中衔接"农业史的经典"和"工业史的经典"(逻辑),找到《资本论》传承《道德经》的具体学科工作路径;(3)探索"中华定义"特殊方式,以中国经济学之"思维"和"语言"切入,锁定中国本质概念架构:道+德.可见从方法论看,《道德经》乃是中国经济学的思想源头.这启发我们:必须把《资本论》之学术保卫内涵确定为"重新研究全部历史",建立整全历史域的范畴的生产与批判,据之,可创造性提出学科方法论的思想.发生的,同时是批判的(规定),由此可确立政治经济学工作逻辑与工作方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王安忆的《长恨歌》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她用平淡、冷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20世纪四十到九十年代人和城市的变迁。虽然故事的主人公只有一个王琦瑶,但是我们透过她的故事,看到了一座城市的影子。城市,不再只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它有着自己的独立性。在这部小说中,城即是人,人即是城。作者通过人物、空间和时间的虚实交融,构建了一个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0.
从理论问题,历史问题,政治问题的高度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整体性、阶段性、相承性、创新性、开放性、发展性、开放性和本土性,提高概论课有效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理论自信和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