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网络企业的商业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网络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改变着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论述了网络企业的含义及分类,结合我国目前网络企业的商业特性,以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和信息服务的ISP/ICP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并提出了适合于网络企业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网络企业的兴起和发展正在改变着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论述了网络企业的含义及分类,结合我国目前网络企业的商业特性,以提供网络接入服务和信息服务的ISP/ICP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并提出了适合于网络企业的商业模式。  相似文献   

3.
作为国内网络服装销售行业的先行者,PPG凭借快速反应的供应链、更轻的渠道、重金打造的品牌,开创了一种与传统服装销售大不相同的新商业模式。但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这种新模式中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缺失的客户体验,巨资投入的品牌推广,都为后来的失败埋下了隐患。作为一名跟随者,VANCL既借鉴了PPG的成功经验,又针对PPG的教训,通过供应商优选、自建物流、按销售付费的互联网推广等手段,对PPG的模式做出了改进,最终超越了先行者,成为了行业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4.
商业模式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引入模块化与供应链网络理论。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的环境模型,分析了商业模式创新的源动力与路径,以期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付清芬 《中外企业家》2009,(24):122-123
首先介绍网络视频企业的类型以及赢利模式,进一步对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分析。在此基础上,依据商业模式创新的三个维度,即价值主张、供应链、目标顾客,来探讨网络视频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国网络招聘企业的商业模式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招聘市场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并且在中国本土市场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文章提出了包括价值因素、收入因素以及市场因素的三要素商业模式模型,并根据该模型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网络招聘企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电商企业在线下平台和传统平台遇到了各种发展瓶颈.我们熟知的商业模式,例如020商业模式,它依靠传统互联网与线下的互动,实现运营.而在当前几乎人人都有一部手机的条件下,020模式并没能很好的运用开发好移动端这一部分群体,它的缺陷已经显现.对每一电商企业来说,如何充分利用好移动客户端资源实现发展尤为重要.本文将探究分析企业该如何布局电子商务,实现自身发展.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分类与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基于电子商务商业模式(EBM)的涵义,提出了一个EBM的多维分类框架,将电子商务商业 模式分为网上商店/服务、网络经纪商、价值链服务提供商、虚拟社区、广告商五大类共18种,对它们的功能 和特点进行了描述,并从创新与整合程度两方面对五类商业模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O2O商业模式及发展前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2O商业模式是近年来新兴的电子商务商业模式,该商业模式出现后,发展十分迅速,得到了众多风险投资资金的支持,并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O2O商业模式的特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首先介绍了O2O模式的概念和类型,以及发展较好的O2O网站。然后对O2O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接下来从消费者、商家和O2O平台的角度分别分析了O2O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指出了制约O2O发展的瓶颈。最后从五个方面分析了O2O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各种各样的人才中介机构十分发达,其主营业务就是通常所说的“猎头”(Headhunting)。猎头公司是按照客户需要为其寻找合适人才的中介机构,最早成立于二战后的美国。目前,美国这一行业十分繁荣,全美大约有1.8万家这样的人才中介机构,仅纽约地区就有几百家。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Firms are confront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learning how to develop and manage supply networks, which reduce their operating costs and maximize their effectiveness in the marketplace. In pursuit of such goals they are increasingly turning to the use of dynamic business models. Dynamic business models represent continuous change and therefore make firms learn constantly new and better ways of doing things. These changes are manifestations of inter-firm knowledge transfer.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is to explore dynamic business models as an example of inter-firm knowledge transfer. Adopting a case study approach, we examine three components of dynamic business models – network structure, inter-firm routines and knowledge forms – and describe their integration through a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to building an offshore supply network. Our empiric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dynamic business models help organizations identify and link key actors with each other (at the firm and individual level), and aid the identification and specification of appropriate knowledge types and knowledge transfer mechanisms for different actors, in different contexts.  相似文献   

12.
卓越经营模式,在本质上是把组织卓越绩效的因素和随之产生的结果之间联系起来,这些模式也是许多国家、地区乃至国际质量奖评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网络环境下企业组织成因及运行模式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就网络组织的成因、形成方式以及运行模式作了探讨。充分认识和把握网络组织的这些行为,对于促进网络企业高效运作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程琳  廖思维 《价值工程》2013,(14):227-228
论述了网络使用期内管理的重要性,分别以网络失效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配置管理和安全管理五个方面来进行具体分析。强调网络管理必须走标准化的道路,以及网络操作系统共享资源管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17.
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并不直接从事具体的金融业务,只掌握子公司的股份,不同的子公司从事不同种类的金融业务,各自相对独立运作;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的母公司本身从事至少一种金融业务,同时支配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的效益高于经营型金融控股公司,同时其风险较低,我国应选择纯粹型金融控股公司作为金融控股公司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首先介绍什么是美国CPA的企业道德服务,然后论述CPA为什么要提供道德服务,其次,阐述企业道德服务对CPA的要求(包括社会责任鉴证SA8000标准)和企业道德服务主要类型(道德咨询服务和道德监证服务),最后,探讨美国CPA开展的企业道德服务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赵延明 《价值工程》2010,29(25):251-251
西洋参在我县上五庄国营林场、群加国营林场引种培育十多年,顺利渡过了出苗、长参、越冬、开花、结果等生长发育阶段。引种栽培获成效,本文简述了西洋参生物学特性及十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所总结出的一套适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How do firms adapt to the intensity of adverse chronic conditions stemming from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We seek to contribute to the debate on whether environmental adversity tends to be positively or negatively related to adaptation. We propose that both diverging perspectives tend to predict part of firms' adaptation to nature adversity intensity. This is because of the interplay between latent counterbalancing mechanisms. First, at mild levels of nature adversity intensity, organizational inertial forces constrain organizations' willingness to adapt. Second, at medium levels of nature adversity intensity, coalition building and internal organizational politics allow managers to deploy adaptation resilience capabilities. Third, at severe levels, growing natural forces eventually impose limits beyond which protective adaptation becomes unviable. Our findings from a 2001 to 2013 analysis of western U.S. ski resorts' adaptation to temperature conditions indicate that firms facing medium levels of nature adversity intensity appear more likely to engage in higher levels of adaptation whereas those experiencing lower and higher intensity show a tendency for lower levels of adaptation, yielding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