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规划建设是林区小城镇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未来林区的发展和林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和林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就林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规划建设是林区小城镇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影响到未来林区的发展和林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林区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方面面。文章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全局和林区的具体情况出发,就林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政策指导和路径依赖的现象突出。由最初的控制大城市发展,到后来的鼓励小城镇建设,再到后来多种城市发展思路的提出,我国城市发展路径总是局限在对城市规模的“大小’谜择上。而我国农村人口分流难、人多地广、地域差异性大、工业化水平低的现实国情又要求我们不可能采取单一战略路径去解决城市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4.
运用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方法,用城镇化水平指数和土地资源利用等指标,对曲周县10个乡镇进行关联度计算。排序,分类和评价,并最终制订了县域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优先发展一级小城镇,重点发展二级小城镇和培育未来小城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一.大城市郊区农业的特征 大城市郊区农业规划不同于中小城市,更不同于乡镇。得天独厚的地域,是其最突出的一个特征,由此所决定的乡镇企业、劳动力、产业结构与生产结构等规划内容与中小城市、乡镇有较大的分异。以北京海淀区为例,地域特征十分突出。地处京西北近郊,随城市建设占地规模逐年增加《近一、二年较缓和),形成城乡相互包围,反包围,半包围的格局。  相似文献   

6.
小城镇发展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用地规模的大小,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空间布局的落实都应立足于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以及土地利用的客观规律;在小城镇的建设过程中,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和途径,才能做到小城镇的建设与土地合理利用的有机协调,为小城镇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深圳市的宝安区与龙岗区是由原市辖宝安县的19个镇组成。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这些小城镇经历了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从对这19个镇的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出发,指出了经济高速发展所伴随的土地资源利用问题以及其经济、社会、环境效应,并由此提出了小城镇发展中土地政策与管理方面应作的改进及其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小城镇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过去,小城镇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 就,但同时也存在和出现了一些影响其健康发展的问题。该文从分析目前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 合理解决小城镇发展问题的思路,从而使小城镇建设逐步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浙江省1997-2005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数据和空间布局情况,发现规划调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规划改革的技术途径,提高规划的调控能力.建议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中,设立城镇"弹性发展区",编制弹性规划,增加规划布局的预留空间和灵活性;采用多尺度规划同步编制,重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安排,提高规划布局的精度;基于"基本农田异地代保"与"异地补充耕地",完善规划数量调控制度;将"可转让土地发展权"制度引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使农用地保护者受益.  相似文献   

10.
一、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有序发展,是影响未来我国经济和社会 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加速发展,我国工业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展,但城市化的步伐却大大落后于工业化的步伐。我国工业化的程度已相当于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而我国城市化水平却仍相当于世界低收入国家的水平。我国城市化速度比工业化速度落后10个百分点以上,由此带来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影响我国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影响我国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影响我国人民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这已成为在未来15年内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诸多小城镇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逐渐失去自身的特色,在阐述城镇特色概念及特色规划的基础上,结合东北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背景,分析其现状问题与特色资源,并提出彰显特色的规划设计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城镇特色定位,从不同的层面提出小城镇特色规划设计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小城镇发展的若干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小城镇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当前应从推动小城镇区划升级、改革和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调整完善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聚的配套政策等方面促进小城镇发展。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小城镇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诸多困难,如乡镇企业吸纳能力减弱,城市难以再大规模吸纳,农业内部吸纳能力有限。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小城镇,走小城镇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道路是一种最佳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小城镇劳务中介机构运行模式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我国现行劳务中介服务体系和小城镇劳务中介机构运行模式发展现状、构成特点以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统一市场架构和劳务中介服务体系框架下,选择并提出了几种小城镇劳务中介机构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 ,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 ;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 ,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认真研究小城镇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对于在新世纪中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一、建制镇数量增加 ,乡镇数量减少 ,基层政府驻地小城镇总量减少我国的小城镇主要由建制镇和乡镇组成 ,此外还有少部分非政府驻地小城镇。从 1 988年到 2 0 0 0年 ,建制镇从 1 0 60 9个增加到 1 9692个 ,乡镇从 453 93个减少到 2 40 43个。由于乡镇减少的数量大于建制镇增加的数量 ,建制镇和…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下的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产品供给深刻影响着小城镇各类资源和产业的集聚能力。以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综合提要的乡镇统计数据为基础,总结了我国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地区差异现象,分析了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面临的困境。文章认为:认识存在偏差、供给不足与过剩并存、投融资体制不健全、投资结构不合理和缺乏监督约束机制是目前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困境的主要表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还对缓解小城镇公共产品供给困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小城镇土地利用问题剖析及其对策探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发展小城镇 ,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是实施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几年来 ,随着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入 ,制约小城镇发展的户籍障碍逐渐消除 ,而土地问题日益凸显。一方面 ,小城镇建设用地指标供不应求 ;另一方面 ,镇区大量的集体建设用地闲置或低效利用。为了深入了解小城镇土地利用的情况 ,我们对部分国家综合改革试点镇进行了土地利用专项调查。此次调查覆盖北京、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 8个省 (市 ) 2 4个小城镇。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开座谈会以及信函调查等方式 ,对小城镇当地政府和市、县、镇各…  相似文献   

18.
当前小城镇发展的状况、问题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十五”计划将实施城镇化战略作为其重要内容 ,提出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 ,在“十五”乃至更长时期内 ,小城镇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 ,仍将占据重要地位。本文将基于对我国小城镇发展现状、问题的分析 ,探讨促进小城镇发展的对策思路。一、我国小城镇发展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带动了城镇化和小城镇建设的迅速推进。 1985~ 2 0 0 1年 ,全国仅建制镇的数量就由 795 6个增加到 2 0 35 8个 ,年平均递增6 .0 4%。除建制镇外 ,作为小城镇雏形的农村集镇数也有了明显增加 ,目…  相似文献   

19.
小城镇偏好探微——兼答陈美球同志之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问题 ,人们在理论和政策上存在着明显的小城镇偏好。究其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建国以来 ,国家对大城市实质上的抑制政策造成了强大的思维惯性 ;上个世纪 80年代不得已而为之的小城镇模式被当作中国城市化的灵丹妙药 ;一些人认为城市大了一定会发生“城市病” ,而小城镇可以避免“城市病” ;把发达国家的城市郊区化或逆城市化当作我国现阶段的目标模式 ,认为可一步到位发展小城镇 ;一些人认为农民素质差 ,只能在小城镇发展。这些思想严重地限制了城市规模效益的发挥 ,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小城镇工业用地空间扩张的方式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城镇工业用地扩张是我国近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城镇工业用地空间扩张的方式为:飞地式扩张、沿线式扩张、斑块式扩张、散点式扩张;而空间扩张特征表现为:扩张速度快、占城镇用地比重高;非均衡推进;缓慢的分散→集中性;边缘扩张性;阶段性;交通导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