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该文通过一个九变量块外生SVAR模型,全面讨论了三个主要外部冲击美国利率、美国收入和国际油价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利率和收入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基本符合传统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结论;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货币政策具有短暂的传染效应,反映了我国货币政策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国际油价冲击没有导致我国经济出现传统宏观经济学中讨论的滞胀问题。外部冲击对我国几个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均有显著影响。从相对重要性来看,美国利率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最大,分别解释了我国外汇储备波动的11.5%、汇率波动的15%、GDP波动的20%和通货膨胀波动的9%;美国收入和国际油价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相对较小。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增速下降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美国不断紧缩的货币政策。美联储未来的加息政策将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带来重要挑战。  相似文献   

2.
刘浏  姜占英 《经济前沿》2004,(11):44-47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外部的金融冲击和国内经济的发展等都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并从影响其传导效果的因素入手,揭示了货币政策运行不畅的根源所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我国财政理论及其框架的创新与发展,进而分析了财政政策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一系列发展和转变,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的配合与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财政政策在国民经济调节体系中的政策走向和作用,说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要有利于维护国内经济的稳健运行,应对来自外部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的货币政策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宏观经济紧缩,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而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金融全球化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冲击1.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不得不内外兼顾。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对外经济开放程度的提高,使得对外经济部门对于宏观平衡的影响力明显增大,这就迫使我们在货币政策的目标选择上,在注重内部平衡的同时,不得不越来越注重外部平衡。对外经济目标可以分为国际收支平衡与汇率稳定两个方面。首先,在金融全球化程度较高的条件下,外部平衡在货币政策目标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金融加速器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含有企业异质性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此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非对称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大企业,中小企业更易受到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中小企业产出下降幅度约是大企业的三倍。造成这种非对称效应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外部融资受到限制。此外,货币政策冲击通过信贷市场放大了经济波动,经济中存在着明显的金融加速器效应现象。因此,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考虑到货币政策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非对称效应,并谨慎选择名义利率的调整幅度。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区域经济差距逐渐拉大,货币政策的区域非对称性也逐渐成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使用SVAR模型与脉冲响应函数,定量分析了货币政策对我国各经济区域产出和物价影响的动态过程。研究结论表明,长期内我国货币政策对各地区的人均产出影响趋同,而对各地区的物价水平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短期内货币政策冲击对各地区产出和物价在响应程度和时滞上都具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通货膨胀率为转换变量,建立了Logistic平滑转换形式的非线性泰勒规则,并将其纳入到具有微观基础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中进行分析.文章利用1996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数据通过贝叶斯估计,测定了货币政策拐点和转换速度,并进一步分析了各冲击因素对经济波动的短期和长期影响.研究表明实际货币余额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是造成我国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合理运用货币政策、调整短期利率,是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管理通货膨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发端于2006年下半年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冲击了华尔街投行,也冲击了对冲基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最终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本文认为当前发生的美国金融危机与现行美元本位制下美国货币政策外部软约束有着内在的联动关系,即外部均衡软约束的美国扩张货币政策推动了美国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研究外部冲击尤其是国际收支对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显得越来越有必要。本文通过对2005年第三季度到2011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借助Granger因果、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独立性较低的结论,同时发现国际收支顺差不是通货膨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主导地位;同时随着经济开放程度的加深,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非国有集体企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断提升.这两方面的原因加大了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调控宏观经济的难度.然而,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脉冲响应分析后认为,要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际效果,必经途径是推动利率市场化和进一步深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市场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在国际收支双顺差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超常增长,并成为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从理论上阐明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与货币政策的内在逻辑联系;从实证角度剖析了外汇储备变动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的冲击,以及引起汇率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冲突。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加大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力度,促使国际收支结构平衡,以提高货币政策实施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13.
货币替代是开放经济中所特有的一种货币性扰动,它会对一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产生严重影响,如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受到影响、政府的财政税基遭到削弱、汇率波动频繁、国际收支失衡、减缓甚至阻碍该国货币的自由兑换进程等。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以及人民币的强烈升值预期,我国出现了人民币正在逐步替代外币美元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同样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一系列的冲击。本文首先从货币替代的定义、形成机制、经济影响、防范风险的对策等方面对国外文献进行了理论综述;然后,分析了国内学者对货币替代理论的研究,特别研究了我国在目前背景下出现的反向货币替代现象;最后在对国内外货币替代理论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外汇资产迅速扩张,外汇占款取代再贷款成为我国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经济开放程度高的发达区域不仅基础货币投放量远远超过其他区域,其区域货币乘数也高于其他区域,导致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实证分析认为,我国基础货币变化对开放程度最高的东部发达区域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经济不发达的中部区域,对开放程度低的西部不发达区域的影响最小。建议采取适度差别的区域货币政策,缓解区域货币供给的非均衡性,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内部传导的整体效率。  相似文献   

15.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dynamic effects of unexpected domestic and foreign monetary policy shocks on industrial output in New Zealand based on a new open economy macroeconomic model. Empirical analyses are performed using unrestricted recursive open economy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s involving policy and non‐policy variables for New Zealand and four of its most important trading partners (that is, Australia, Japa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empirical findings are in accord with the qualitative predictions of the conventional monetar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pplicable to a small open economy. Consequently, no empirical anomalies are observed in the dynamic behaviour of New Zealand industrial output in response to restrictive monetary innovation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origin.  相似文献   

16.
汇率的决定与外汇市场供求、经常账户平衡、央行货币政策、相关资产价格、经济基本面、国民收入及国际收支账户等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关系。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要从外汇市场拓展到本外币政策深层次协调,从涉外经济拓展到内外经济协调发展,同时在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下对国际货币体系和主要货币的变化趋势进行系统的监测预测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7.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 a substantial proportion of mortgage loans is denominated in foreign currency.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how their presence affects economic policy and agents’ welfare. To this end we construct a small open economy model with financial frictions, where housing loans can be denominated in domestic or foreign currency. The model is calibrated for Poland - a typical small open economy with a large share of foreign currency loans (FCL). We show that the presence of FCLs negatively affects the transmission of monetary policy and deteriorates the output-inflation volatility trade-off it faces. The trade-off can be improved with macroprudential policy but the outcomes are still worse than under this same policy mix applied to an economy with domestic currency debt.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a high share of FCLs is harmful for social welfare, even if financial stability considerations are not taken into account. Finally, we show that regulatory policies that discriminate against FCLs may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economic activity and discuss the redistributive consequences of forced currency conversion of household debt.  相似文献   

18.
混沌理论在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货币政策环境可视作混沌的复杂系统。混沌理论表明,系统在时空上的复杂结构通常隐含着简单的决定性准则,一旦这样的准则被发现,管理当局则可以观察或者控制系统内部的复杂状况,以达到预期目标。运用于货币政策的混沌理论,是指将货币政策环境看作是具有高度复杂性和长期行为不可预测性的混沌系统,其中必然隐含着复杂系统内普遍适用的简单决定性准则。如果我们掌握并始终遵循这一准则,就可以观察并控制货币政策环境这一复杂混沌系统,使货币政策目标向预期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examine the effects of foreign productivity shocks on monetary policy in a symmetric open economy. Our two-country model incorporates the New Keynesian features of price stickiness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based on the cost channel of Ravenna and Walsh (2006). In particular, in response to asymmetric productivity shocks, firms in one country achieve a more efficient level of production than those in another economy. Because the terms of trade are directly affected by changes in both economies’ output levels, international trade creates a transmission channel for inflation dynamics in which a deflationary spiral in foreign producer prices reduces domestic output. When there is a decline in economic activity, the monetary authority should react to this adverse situation by lowering the key interest rate.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from the model shows that a productivity shock can cause a real depreciation of the exchange rate when economies are closely integrated through international trad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