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诊断”与“对症下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贫困问题的基本表现给出诊断分析,并指出要从经济解困、思想工作、心理疏导、心理自助、和谐氛围、教育咨询等方面多管齐下、对症下药予以帮扶。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生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贫困大学生数量与日俱增,新形势下如何推进贫困大学生教育工作,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困境成为急需研究的问题。论文主要从高校贫困生的思想心理现状及如何加强和完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就业扶贫是扶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结合辅导员工作案例,立足困难生就业实际,帮助学生清晰职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以期为高校优化就业工作路径,精准施策,全员、全力、全方位进行指导,激发学生就业动力,切实做好贫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帮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日俱增,尤其是工科类女大学生在求职季中屡屡碰壁。其原因不外乎传统的社会认知因素,女大学生自身的素质能力、心理问题等。文章从高职院校工科类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入手,分析女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与成因,提出缓解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措施,以期帮助高职院校工科类女大学生顺利找到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贫困,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因而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导致"心理贫困"而成为高等学府里的"双困生"。关注贫困生的成长成材,不仅要从经济上给予资助,也要从心里上给予引导。本文分析了贫困生"心理贫困"的主要现象,并寻求帮助他们摆脱"心理贫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高等院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是建设高校贫困学生心理档案的关键信息来源,同时高校贫困学生的心理档案是评价高等院校资助形式最终效果的关键指标,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高校资助工作中的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展开几点讨论,希望能够为高校资助工作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长期对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进行积极关注和探讨,但是对心理贫困概念的厘定尚不够清晰,尤其是与心理问题、精神贫困等概念产生混淆,在实践中甚至出现相互替代使用的现象。立足新时代背景,本文认为大学生心理贫困是指大学生个体或者群体因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导致的非积极心理品质状态。新时代大学生心理贫困主要有成因多元性、表现多样性、度量复杂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帮扶单位派驻“第一书记”驻村是我国开展农村扶贫工作的有效方式之一。基于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子系统中2016年和2017年华东某扶贫重点市建档立卡贫困农户的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评估“第一书记”驻村对贫困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派驻“第一书记”确实能有效提高贫困农户收入,市派“第一书记”对贫困农户增收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省派和县区派“第一书记”,帮扶主体的层级越高对贫困农户的帮扶越有效的结论不具有普遍性。应推广和完善派驻“第一书记”制度,激励“第一书记”进一步发挥作用,更好地引导、帮助贫困农户脱贫致富,并积极培育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9.
企业救济帮扶贫困员工是其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价值体现,企业如何帮助贫困员工,怎样才能最大化地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等问题,应当从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企业帮扶贫困员工的主要研究内容以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价值和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当今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高校贫困生的不同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其人格的发展,因而针对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高校应从切实解决其经济困难、加强心理教育和疏导工作、关注和缩小贫困生与其他学生的文化资本差异及引导贫困生进行自我调节等方面入手,真正把不同类型的贫困大学生引向积极健康的人格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下,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群体帮扶工作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前就业帮扶工作尚存在概念模糊、实施主体联动性不强、措施单一以及学生就业观念偏差、就业竞争力不足等问题.要提升就业帮扶工作实效,就要厘清帮扶概念基本内涵,明确主体与客体,从政府与社会、高校、家庭与学生自身多层面实施全方位的就业帮扶,切实帮助就业困难学生顺利成为职业人.  相似文献   

12.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由于经济贫困,生活压力大,存在自我价值感低、人际敏感、自卑、焦虑等心理现象。论文通过总结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和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从心理脱贫、经济脱贫和心理疏导三方面提出提升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贫困大学生的问题被社会广泛关注。由于经济贫困,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受学校内同学影响,受社会风气影响等因素的作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心理矛盾冲突明显,两极化心理并存,负面心理状态明显。应该从改进贫困生的经济资助运行方式、创新对贫困生的思想教育方式、改进贫困生的心理疏导机制等方面来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贫困生问题日益突出,为确保贫困生顺利求学、健康发展,应通过完善贫困生资助机制给贫困生构建生活支持,通过提高贫困生的综合能力来构建素质提高,通过对贫困生心理上的辅导来构筑精神支持,以及通过在工作中把握原则来优化贫困生外部环境等四个渠道来建立和完善赣州高校贫困大学生的帮扶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对贫困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关注,高校资助体系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状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该文旨在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情感关系,结合典型案例对贫困大学生情感关系进行考察,总结分析贫困大学生的情感关系特征,探索家庭困难大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以石家庄经济学院36名有心理症状的贫困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团体辅导,采用自我接纳量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测查,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实验组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后,自我接纳水平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成员自信心普遍增强,对自己有了公正客观的认识,能积极悦纳自己。团体心理辅导与贫困大学生自我接纳变化的相关性,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贫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往往受到经济劣势和特殊人群心理的影响,就业难度更大,辅导员作为与贫困生关系最为密切的团体,在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职业规划和心理疏导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特点及辅导员在其就业指导中的作用,论述了辅导员在贫困生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如何发挥作用,引导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收费制度的不断改革,我国不少欠发达地区和城市下岗工人的子女开始走进大学接受高等教育,其中包括大量女大学生。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女大学生来说,能够顺利上学、在校安心学习生活是她们的最大愿望,也是她们最急切需要解决的、最盼望解决的实际问题。高校要建立和实施女大学生贫困资助渠道,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帮助女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促使她们成为祖国需要之才。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对农村扶贫的历史梳理,分析社会工作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并结合文献综述、实地调查和无结构式访谈等研究方法对辽宁省东北地区E村精准扶贫经验进行深入研究。以E村贫困农户的经济、社会保障知识认知、自身素质和帮扶团队四方面的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过程中涉及的实践项目出发,进而总结社会工作如何以贫困农户需求导向在扶贫、扶智与扶志三方面介入农村帮扶的经验,帮助贫困农户满足需求的同时自助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20.
欠发达地区高校贫困生理想信念教育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加强他们的教育投入是体现教育公平价值、践行中共中央相关文件精神的需要,是弥补现有帮扶的不足、平衡经济资助与精神帮扶的需要,关注欠发达地区高校、破解贫困生理想信念危机的需要。通过实践,笔者认为理想信念教育需要以培育共同理想作为根基,以经典阅读为突破口,以个人理想为切入点,以体验实践教学为主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