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中国GDP增长从第一季度、第二季度连续减速,引起广泛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11日表示,中国出现经济减速,原因是经济效率的提升呈缓慢状态,需要通过“转型”和“改革”,实现经济健康发展。
  吴敬琏以《增长减速、发展转型和改革重启》为题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为河南官员、专家学者和高校师生做学术报告。他说,支撑经济增长速度有两个主要来源:投资和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观点     
《经贸导刊》2000,(11):26-27
全国政协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吴敬琏教授指出,仅仅依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拉动经济回升,并不能说明中国经济真正越过了“拐点”。他认为,财政投资使整个需求的拉动只是起一种短期调节作用,它只能刹住经济下滑的势头,起到一个启动经济的作用,但很难支持长期的稳定增长。而从长期来看,财政投资还对民间投资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争锋     
<正>吴敬琏:中国经济面临资产泡沫和通胀双重危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指出,单纯依靠向国民经济注入流动性的短期政策来保证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采用增加海量投资和贷款的办法来增加需求,是不可能  相似文献   

4.
争鸣     
《中国市场》2007,(3):6-7
吴敬琏:渐进改革有利解决经济矛盾,钱伟:房价虚高要下四副猛药来治,樊纲:投资既要防过热更要防过冷,厉以宁:中国不会出现“后奥运衰退”  相似文献   

5.
《四川物价》2005,(9):31-31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不久前在新浪财经撰说,为什么中国经济总是在“一放就热,一控就冷,大起大落”的怪圈里循环,其深层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中,投资的增长速度较快,消费的增长速度较低。与韩国和日本经济成长的数据比较,中国的GDP投资率高其15%,甚至到25%。显然,投资主导着经济增长,消费明显被压低了。投资主导,经济增长容易波动;消费薄弱,使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性差。其次,政府行政性为主的调控方式,加剧了国民经济的“一放就热”和“一收就冷”。由于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导性,使政府一看经济过冷,最容易扩张的是投资,就放松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6.
声音     
《商场现代化》2014,(4):13-13
吴敬琏:如果央行大量印发钞票房价还会涨 据人民网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2月10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14年年会上表示:中国经济今年还会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7.
, 《三联竞争力》2009,(2):34-35
吴敬琏名冠市场,并不是凭借其超人的经济理论,而是源干1990年一场事关中国向何处去的经典辩论。  相似文献   

8.
争鸣     
<正> 昊敬琏:人们对影响经济走势因素的分析有片面性 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2000年以来,尤其是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之所以大大超乎许多人的预测,是由于人们在做出预测时低估了改革、尤其是民营经济在改革中的迅速成长对中国GDP增长所起的积极作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人们对GDP的预测出现偏差?吴敬琏认为,主要是人们对于影响经济走势的因素的分析具有某种片面性。吴敬琏认为,近期影响中国经济走势的主要是两方面因素:一是企业外部的因素导致的需求增加,例如政府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的投资需求增加,以及由东亚与其他西方国家经济短时期缓解而拉动的出口需求扩大;另一方面是由于  相似文献   

9.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政策“定调”,把握对未来经济走势的四个判断,专家建议将烟草税从每包6分钱提高至1元,李荣融:央企形势严峻,吴敬琏:被评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0.
争鸣     
《中国市场》2004,(7):8-8
<正> 吴敬琏:经济已经过热不排除调整利率的可能 吴敬琏认为,目前央行已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方法来控制货币的供应。央行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先通过小步微调的货币政策,来观察调控效果,一旦效果不明显还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不排除对现有利率作出调整的可能性。吴敬琏还对国内的经济政策作了评述。他认为,中国经济在2003年的下半年已经开始出现了过热现象,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达到了24%,2004年一季度更是到了43%。另外,广义货币从1998年开始也一直在增长,每年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以“重化工”为主导的重型化经济增长会给中国带来危险。这是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对快速增长的国内经济提出的一项警告。  相似文献   

12.
铺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之基,吴敬琏以真知灼见助推一个转型时代的滚滚车轮;摇举中国市场化改革的旌旗,吴敬琏尽匹夫之责加注一个起飞时代的勃勃量能;透视游离于市场背后的暗影,吴敬琏用率真良知廓开一个裂变时代的重重混沌。作为凡人,86岁的吴敬琏拥有的不只是耄耋之躯,更坚守着质朴至真的不老风骨;作为学者,吴敬琏拥有的不只是书翰墨宝,更占据着高屋建瓴的思想飞地;作为智囊,吴敬琏拥有的不只是影响之力,更彰显出超凡脱俗的艺德品行。走近吴敬琏,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一位经济学大师高山仰止的学术造诣与家国情怀,更能饱览到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激荡风云。  相似文献   

13.
经济增长与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经济增长较快的东南沿海四省市为对象,实证研究其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的相互影响。结果表明,四省市的经济增长对投资率的作用远远较投资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且上海和广东的经济增长和投资之间还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除上海外,其他三省的投资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为负,但不是非常显。因此可认为,改革期间稳步提高的投资率是经济持续增长的结果,而非原因。这不仅反映出普遍存在的投资效率和效益不高的事实,说明有必要采取措施以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还暗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必须首先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投资效率和效益,在此基础上扩大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4.
《市场周刊》2005,(26):1-1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我国经济的“重化工业热”,是导致目前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这是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重庆参加“2005重庆发展战略论坛时所做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观点新闻     
《光彩》1998,(11)
启动民间投资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日前说,中国的经济形势将进一步好转。吴敬琏说,当前主要问题是物价指数和货币流动性都持续走低,造成需求不足、市场疲软。最近,财政增发1000亿元国债,各级政府采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和针对灾后重建所设...  相似文献   

16.
不久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强调企业外部因素导致需求增加,忽视了国企改革和民营企业的发展导致供给方面活力提高,致使2002年中国经济预测出现偏差;实践证明,不断深化改革是中国经济理性繁荣、良性增长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7.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近年来已成为学术界的良心,成为老百姓的代言人,甚至成为大众传媒追捧的明星。对于这位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来说,这80年是一个与自己的国家图强求富、蹒跚前行的80年。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  相似文献   

18.
邓奇志 《商场现代化》2005,(12X):171-172
当前投资过热的深层次原因是各级政府部门因利益驱动对经济增长率的盲目追求、各经济主体对投资低效的依赖以及政府相机抉择的调控活动。实现经济正常运行的根本措施是促进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产业结构调整,抑制无效供给.实施“就业优先”的经济增长战略;通过推进国有银行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投资效率与经济增长效率。  相似文献   

19.
争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市场》2007,(9):6-7
茅于轼:期待商业小额贷款进入农村,吴敬琏:中国企业仍然处在少年时期,樊纲:中国经济未来仍将高速增长,洪绂曾:“现代农业”新内涵是一种质变  相似文献   

20.
一、市场疲软的深层原因关于市场疲软的原因,人们已经从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压缩社会集团购买力、过度压缩固定资产投资等方面作了许多实证分析。我们认为,这些方面还只是市场疲软的表层原因,而不是深层原因。其深层原因主要是下述三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