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首先应在县域内基本实现。通过分析国际上常见的三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模式可知,最低公平模式契合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的要义和指向,能有效地平衡区域发展差异,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实,应当作为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模式。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需要制定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国家标准,优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及建立健全教育财政管理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该文采用政府间公共服务责任分工——政府间税权与收入划分——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比较分析框架,对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税体制安排进行中外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与国外相比,中国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总量不足与支出责任主体下移;地方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缺乏主体稳定的税源;中央转移支付结构不合理,财力均衡性效果较弱。由此提出了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税体制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3.
石光 《特区经济》2011,(5):150-152
公共服务均等化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公正、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而且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国家应充分发挥财税机制的作用,积极利用转移支付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本文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转移支付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经验,针对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趋势下的转移支付制度的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4.
财政转移支付是推进地区之间基本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制度,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完善转移支付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开始,“转移支付制度”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两者表现出紧密结合的态势,如何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入手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学界与实务界共同热议的话题。从制度操作层面来看,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推行公共服务优先的财政支出政策;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中央和地方相协调的财税体制;通过转移支付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发展社会组织补充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最主要的目标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范围和服务水平应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影响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公共服务应优先提供,影响人们起点公平的公共服务应达到较高水平.我国应建立以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转移支付模式,转移支付方式要根据转移支付目标而定.我国目前转移支付效果不太理想,改革的方向是: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完善标准支出计算指标体系;制定专项转移支付分配指标体系;取消税收返还.  相似文献   

7.
中国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转移支付包括财力性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税收返还及原体制补助三种方式(另一种观点认为税收返还及原体制补助不应作为财政转移支付的一种方式)。财力性转移支付是一种对地方政府的财力性补助,主要目的是平衡各地区间财力差距,使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本文主要对这种转移支付方式进行实证的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我国中央财政向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平衡各地区间财力差距,促使地区间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本文主要对这种转移支付方式的内容、结构、数量规模进行描述。财力性转移支付在平衡地区间财力上作用明显。但是由于财力性转移支付在全部转移支付中所占比重仍然很低,因此还难以解决地区间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因此,建议要持续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清理、归并和规范专项转移支付。  相似文献   

9.
黄麟 《改革与战略》2011,27(12):81-83,102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当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和当务之急。我国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的原因在于现行地方财政制度存在缺陷:二元财政支出形式、地方分税制不健全和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因此,应建立城乡统筹、事权明晰的公共服务内容体系,打破原有的财政收支框架并建立公共预算体制,并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0.
张恒龙  秦鹏亮 《改革》2012,(9):53-63
规范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应当在实现地区财力均等化的同时,兼顾对地方政府的财政激励目标。但从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来看,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均等化效果和财政激励效果都不尽如人意,而且对转移支付公式的设计并未实现均等与激励目标的兼顾。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与地方财政激励目标纳入转移支付公式,从而设计出一套能够兼顾均等与激励目标的转移支付制度,并以2009年、2010年的实际财政数据进行了数据模拟检验,证明转移支付公式的实际可操作性。应从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激励配套措施等方面对转移支付的"因素法"公式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