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IBM 之外,世界商业史上还没有第二家千亿美元规模的企业从濒死边缘回复生机。上世纪90年代初,1990- 1993年 IBM 累计亏损168亿美元,甲骨文 CEO 埃里森对此戏谑讽刺,微软创始人盖茨更预言:IBM 将在几年内倒闭! 然而10年之后,IBM 居然回转生机,并且成功转型。10年前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硬件,今天,软件和服务两个新业务贡献了七成以上的营收和利润。它在全球软件业的份额仅次于微软,IT 服务则稳居第一。在刚过去的2005年, 埃里森、鲍尔默、盖茨三个人都先后宣称:IBM 才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郭士纳在2002年退休时总结说:“IBM 软件的发展历程,就是整个公司在过去10年起死回生扭转乾坤过程中的一个精彩的缩影。”IBM 软件集团在1995  相似文献   

2.
虽然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主要做慈善用途,但是这个基金会所赚取的比捐款多得多。11月9日,微软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年度商务创新盛会,比尔·盖茨在会上发表演讲,主题是Vista操作系统。在演讲上,他依然如以往一样意气风发,对Vista系统的优越性赞不绝口。盖茨能取得现在的成就源于对新科技永不满足的追求,微软操作系统的每一次更新都带来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盖茨13岁开始编写电脑程序,21岁和好友保罗·艾伦一起组建了微软公司。如今,微软已经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软件公司,全球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中90%均使用该公司软件,盖茨本人也成为…  相似文献   

3.
微软的知识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软公司和比尔·盖茨一直是作为知识经济的化身。1975年,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合伙创建微软公司(Mi-crosoft),产品是微软BASIC,雇员为3人,当年收入16000美元。1986年,微软在纳斯达克上市。此后,微软的经营利润率始终保持在30%以上,到1995年,年收入已达59亿美元,拥有大约200多种产品,约17800名雇员。微软控制了PC软件市场中最重要的部分———操作系统的80%到85%。这些软件在操作系统上运行,使用户能在计算机上执行特定的任务。没有哪一个与计算机或信息技术有关的行业和用户不受…  相似文献   

4.
《纽约时报》近日评选出美国企业在过去100年经营上的几大败笔。IBM棋差一着国际商业机器(IBM)公司,1981年进入个人电脑市场时,本应开始为这个分散碎裂的市场设定技术标准。控制这项标准的公司,获得了巨额的垄断利润,但这家公司不是IBM,而是开发及拥有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微软。IBM未能把握机会取得微软或其操作系统的任何拥有权,可能是有史以来美国公司犯下代价最大的错误。@可口可乐改配方带来巨大灾难可口可乐在80年代中期,曾做了一次大规模口感测试,当时它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软性饮料,币场占有率遥遥领先于其他对手。测试…  相似文献   

5.
微软公司因垄断市场吃了官司,比尔·盖茨最近为了让微软不被肢解正忙得焦头烂额。让比尔·盖茨心焦的事情还很多,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的LINUX(林尼克斯)操作系统就是微软的心腹之患。微软现任总裁史蒂夫·巴尔莫不久前在一次记  相似文献   

6.
消息     
《英才》2007,(6):138-138
微软、IBM助力金和,开启系统精确管理时代 5月16日,中国最大的协同管理软件厂商金和软件携手国际顶级IT企业微软、IBM在北京钓鱼台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包含微软数据库和操作系统、IBM工业标准服务器以及金和协同管理软件的解决方案,共同推进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业内权威认为,中国中小企业将迎来一个系统的精确管理时代。  相似文献   

7.
IBM抓硬失软1981年8月的一天,IBM总裁弗兰克·卡里命令其工作人员制造个人电脑。当时开发桌上电脑的先驱苹果公司已经是一家营业额达一亿美元的企业。卡里的工程师开始着手工作,并犯了两个引人注目的错误:他们不仅从外部购买新机器的心脏(处理器),而且也从外部购买新机器的肺(操作系统)。IBM只在硬件业务中赚线。而一位名叫盖茨的年轻人很清楚地看到,计算机行业面临模式变化,将来软件将成为取得成就的关键。盖茨也知道,他需要借助在市场上居领先地位的IBM的力量来推广其作为标准的MS-DOS操作系统。此外,这个操作系统不是…  相似文献   

8.
李友 《中国企业家》2004,(8):150-150
有人说,世界上最有钱的人就是那个看起来头发乱蓬蓬,戴着一副大眼镜,每个人都在骂他,但是却不得不用他提供的操作系统的那个比尔·盖茨;而世界上最能花钱的人就是盖茨的发小,也是微软的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  相似文献   

9.
孙虹钢 《经营者》2008,(5):26-26
比尔·盖茨不花一分钱,再次给微软做了超级品牌广告。先看看新浪科技的报道,盖茨称雅虎工程师价值400亿美元,被问到Yahoo为何值400多亿美元时。盖茨说,他看上的并非该公司的产品、广告主或市占率,而是Yahoo里的工程师们。他表示,这些人才是微软未来扳倒Google的关键。盖茨在斯坦福大学演讲后接受记者采访,他表示,微软是后来才发现要打造广告主工具、移动影音产品,以及改善搜索算法核心,还有建造云网cloudcomputing,因此基础建设需要非常多的人力。  相似文献   

10.
张亚勤 《英才》2008,(9):114-117
盖茨告别会 感悟一个成功者的专注力。 2008年6月30日,盖茨正式从微软退休了。此前三天,他在微软内部进行的告别会也是全球瞩目。  相似文献   

11.
贺桂芬 《企业文化》2006,(11):52-53
“我没法想象不用每天进公司工作10至11个小时的日子会是怎样。”盖茨在今年6月16日宣布退隐的记者会上说。盖茨没有微软,微软没有盖茨,似乎同样令人无法想象。30年来,盖茨几乎是微软的同义词。盖茨退休,对于微软,对于科技业,代表的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之于现在的微软,盖茨的走,是好事,甚至有不少人认为,盖茨这首离别歌,还可以唱快一点,两年,太慢了。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比尔·盖茨在微软股票之外的财产超过4亿美元时,他聘请了年仅33岁的劳森作为他的投资经理,并告诉劳森说,如果微软股票一直上升的话,劳森就可以用更多的钱来进行其他投资。除了5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组合外,劳森还是盖茨捐资成立的两个基金的投资管理人,盖茨对这两个基金的捐赠是以微软股份过户的方式进行的。劳森的工作就是将这些股份的以最好的价钱售出,并在适当的时候买进债券或其他投资品种来完成这一过程。众所周知,盖茨是全球顶尖级电脑奇才,但他不是“全才”,他自知自己在理财的具体操作方面难免“技不如人”。为了使打理财务不致…  相似文献   

13.
比尔·盖茨是个疯狂的天才少年,是新经济的数字英雄,是微软软件帝国的缔造者。坐山雕一笑就要杀人,比尔·盖茨一笑就是好事,然而他很少笑。在很多时候,我们甚至还不能完全理解他。最近我们只见过一次他灿烂的笑容,那是在他和中国IT巨头们的见面会上,他拉着杨元庆的手说道:“让我们一起扩大PC的销量。”杨元庆有力地点了点头,这时,盖茨会心地笑了。在APEC峰会上,比尔·盖茨把他推销员和技术专家的复合角色演绎得淋漓尽致,他马不停蹄地连续演讲了四场,主题自然围绕着Windows XP,把这一操作系统称作微软公司.…  相似文献   

14.
微软创始人、董事长比尔·盖茨(Bill Gates)于6月27日正式退休,淡出微软日常管理工作。现任CEO、盖茨的大学好友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将全面接掌微软大权。比尔·盖茨将把自己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其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相似文献   

15.
月度之最     
《英才》2005,(4):10-10
盖茨:最焦急的董事长旧有业务的低迷, 让盖茨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3月13 日,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对自己的属下下了“死命令”——四处去物色适合的并购对象,“微软在未来几年内必须进行更多并购行动。”  相似文献   

16.
《东方企业家》2014,(9):114-117
微软员工出差时很少有时间去观光或者与国外朋友共餐,相反,公司安排他们进行自己独有的、竞争性很强的比赛。毫不奇怪,盖茨在社会性比赛中的取胜欲望一点也不亚于他在商业竞争中的取胜欲望。  相似文献   

17.
面对着同样的形势,微软故伎重演。届时,微软将延续自己在PC时代的辉煌,而诺基亚则很有可能沦落为当年IBM的角色  相似文献   

18.
《中外企业文化》2009,(6):46-49
据说微软公司在企业环境打造方面是一个典范。办公室就是大家的小天地,房间布置依各人喜好,臭袜子放在桌上,电脑扔在地上,也不会遭到批评。微软管理非常严格,极具竞争性,谁业绩不佳就要被淘汰出局。盖茨曾说:“在微软,体现员工地位和贡献的,并非职务,而是他的业绩。只要取得了成绩,大家就赞扬他,尊重他,以他为榜样。”严格而充满人情味的工作环境,使微软既是一个公司,又像一所大学,保持了活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盖茨看上的并非是Yahoo的产品、广告主,而是工程师,这是微软未来扳倒Google的关键。比尔·盖茨不花一分钱,再次给微软做了超级品牌广告。先看看新浪科技的报道,盖茨称雅虎工程师价值400亿美元,被问到Yahoo为何值400多亿美元时,盖茨说,他看上的并非该公司的产品、广告主或市占率,而是Yahoo里的工程师们。  相似文献   

20.
离开大学校园时,小孙的行囊里除了毕业证、学位证、外语四级、六级证外,还有自己4年里孜孜不倦考取的驾驶证,律师证,微软认证书,IBM认证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