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4月初,人民银行总行史纪良副行长在上海分行陆祖成副行长及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深入福建漳州城区农村信用联社开展“信用村”调研工作。史纪良副行长一行详细听取了漳州市城区农村信用联社关于开展创建“信用村(镇)”支农工作情况。漳州城区信用联社的“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从1997年就着手进行,目前,“信用镇”已占辖区8个乡镇的38%;“信用村”占辖区131个行政村的41%,几年来累计发放信用村支农贷款27600万元。通过“信用村”的支农工作,联社自身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贷款规模较1996年实现翻番,连续5年社…  相似文献   

2.
针对新时期呈现的一些新问题、新特点,如何管好、用活财政支农资金,如何充分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链条效应和带动作用,本文简要分析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存在资金投入低、拨付不及时、监督管理不严、分散重复等四个方面问题,提出要从设立专户直接拨付、严格审批报账手续、加强资金归口管理、整合资金管理试点等四个方面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此,全国各地农信社下大力气创新和丰富支农金融产品,使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了更高层次的提升,切实承担起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金融主力军的作用。本期对福建林权抵押贷款、浙江农民专业合作社、江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山东开发支农金融新产品等进行了专题报道,从支农金融产品创新、金融服务水平提升和支农效果增强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将会对全国各地新时期进一步提高支农服务水平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及其实现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无论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农业自身的弱质性特点和农业外部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来看,财政支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对于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大小是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边际产出给予了判断,估计出了中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大约为农业GDP的47.2%;进而考虑实际工作中财政支农支出规模的刚性约束,建立了最优取向的增长模型,对2006—2020年财政支农支出总量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财政支农支出的最优规模具有较强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5.
郴州是湖南省的一个农业大市,辖11个县(市),农业人口占81.45%。1996—2001年,该市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发展趋势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6—1997年,为新的历史时期的初始阶段;第二阶段1998—1999年,为新的历史时期的中间阶段;第三阶段2000—2001年,为新的历史时期较为成熟阶段。这三个阶段支农贷款发展趋势有如下特点:特点一,支农贷款量大,逐阶段增加速度较快。标志着支农资金力度的投量总额,随着农村经济发展而增加。1996—1997年,郴州市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年均基数…  相似文献   

6.
近日,甘肃临泽农合行积极创新信贷产品,开发了快捷融资产品——“互助贷”。该产品凸显“四大创新”:一是金融服务理念创新;二是担保方式创新;三是审批流程创新;四是贷款方式创新。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Malmquist动态指数与空间收敛分析方法,测度分析了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份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绩效水平的时序演进与空间收敛特征。结果表明:全国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2019年均下降4.5%,且由东到西呈现依次递减的分布状态,存在较为明显的空间地域差异;从指数分解角度分析,技术进步指数是导致当下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主要因素;另外,全国各地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绩效水平均呈现一定的收敛特征,整体支农水平呈稳定态势发展,但地区间的收敛速度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应准确把握并积极响应涉农市场需求,创新支农工具和资金使用管理方式;同时贯彻落实科技兴农战略,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落地转化;另外也要强化政策辐射效应,促进要素资源的跨区域流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支农再贷款是人行为了有效缓解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力度而采取的重大举措。经过近两年运行,支农再贷款充分发挥了自身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探讨和解决。   □运行中的问题   1、支农再贷款申请手续繁琐与农村信用社对资金及时方便的要求不同步。由于农业生产具有鲜明的季节性特征,客观上要求支农再贷款及时到位。但在申请支农再贷款的过程中,中间环节和程序较多,时间长,手续复杂。据了解,支农再贷款从农村信用社开始申请到审批到位,少则半月,多则一月,且难以一次性到位。 2000年仙桃市农村…  相似文献   

9.
财政支农任务要抓好落实财政部农业司司长张振国“九五”时期财政支农工作的方针任务,财政部李延龄副部长在报告中已作了明确阐述。这就是增加投入,确保支农资金到位;调整结构,突出支农资金使用重点;规范管理,提高支农资金效益,不断提高财政支农工作水平。“九五”...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甘肃省紧紧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完善金融支农政策、着力创新金融支农产品、切实改进金融支农方式,有效扩大了农业农村投资。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金融支农政策农业投资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金融支农工作,成立了金融创新发展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建立了部门合力抓金融支农的工作机制。甘肃省农业农村厅牵头,积极衔接财政、人行、银保监等部门,不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  相似文献   

11.
如何创新财政支农体系,着力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前不久,四川省委农办秘书处和省财政厅农业处通过专题调研,形成了创新财政支农体系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对完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农政策.以及用足、用优、用好和用活各级财政支农资金提出了系统而积极的建议,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我们必须调整财政支农政策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鼓励财政支农资金在机制和制度上创新,充分发挥财政支农的导向作用,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跨越式发展背景下新疆财政支农优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使用1952年-2010年新疆的时间序列数据,沿用巴罗与卡拉斯的经典分析框架,对新疆财政支农优化问题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实证结果显示,目前新疆的财政支农支出存在明显的低效问题,而以经济增长为目的测算的最优财政支农支出规模为财政支农支出占GDP的2.1%,占农业GDP的比重约为10.57%,所以这种低效主要不是源自财政支出的规模性因素。新时期的财政支农工作应该紧密联系新疆农业发展与支农工作的新形势,努力创新财政支农体系,促进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伴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发展,涉农资金需求量剧增。由于农民缺乏有效的担保、抵押,如何打破信贷资金制约"瓶颈",为现代农业发展助力扬帆,成为一道全国性难题。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从辖区实际出发,以破解农民担保难、抵押难,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为目的,不断创新信贷产品,引领了信贷支农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开创了"社农共赢"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近期关注     
<正>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2017年度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的通知金融支农服务创新试点重点围绕解决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风险高等问题,通过在局部地区开展先导性、创新性试验,总结可复制、易推广、贴近农民需求的财政撬动金融支农模式,为研究出台具有区域性、全国性的重大财政支农政策  相似文献   

16.
魏民 《农业经济》2012,(10):114-116
自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开始,后续指导性政策出台不少,但在实施中受农村资金互助社审批严格约束,走向正规的资金互助社数量很少,多数以非正式银行类金融机构形式灰色存在与发展,且二者在外部拆借困难和内部融资不畅的双重夹击下,资金短缺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为此,要尽快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多元化的内外衔接的金融支持机制,为互助社发挥支农作用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信用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从金融支农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上都要有更大的提高。河北省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快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的脚步。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先进创新案例进行总结与借鉴,以助于金融创新模式的开发和推广,提升河北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灌南县财政支农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紧紧抓住省级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优化试点机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积极创新支农工作,大力增加农业投入,优化支农结构,2005年以来,全县  相似文献   

19.
针对货币资金流动性强、使用范围广、容易发生问题等特点,对其加强管理和控制应主要侧重于以下方面:(1)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并确保不同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2)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授权批准制度,保证审批人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3)货币资金的收入、支出要有合理、合法的凭据;(4)严格按照“申请、审批、复核、支付”的程序办理货币资金的支付业  相似文献   

20.
正推进财政支农政策创新,对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改善农村治理结构,提升财政支农资金绩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发展,紧密结合发展实际和财政职能,着力推动政策创新、机制创新、投入创新、管理创新,实现了财政支农工作的新跨越,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