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例星巴克集团主席舒尔茨先生前不久指出,星巴克分店数目在过去的几年间由1000间大幅扩张至2万间是令"星巴克体验"衰落的主因。他建议,星巴克必须重新找回自己的根。这所谓的"根"就是在星巴克饮咖啡不仅仅是为了解渴,而是提供一种体验。  相似文献   

2.
佚名 《现代商业》2011,(28):72-73
尽管星巴克店内卖的都是上好咖啡,但她的核心价值不仅是咖啡本身,还是跨越咖啡以外的无形附加价值——顾客饮用咖啡的体验。星巴克的首席执行官霍华德.舒尔茨曾经说过:星巴克不是提供服务的咖啡公司,而是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正因为这样,星巴克出售的不仅是咖啡,还是顾客对  相似文献   

3.
全球知名咖啡连锁店——星巴克咖啡店在亚太地区第1000家店在北京开业,由此标志着星巴克咖啡在亚太地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最新开业的星巴克咖啡鼎好店位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而这亦是北京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迈克尔·波特教授的价值链分析理论,分析讨论了星巴克咖啡公司在各个价值链活动中的竞争优势。在价值链分析方法下总结出的星巴克咖啡在各个环节的方法,以及这些难以被其他同行所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使星巴克咖啡可以长期保持行业竞争力,是星巴克咖啡在中国市场取得主导地位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咖啡世界连锁品牌星巴克(Starbucks)是以员工为本的优秀典范。星巴克始创于1987年,舒尔茨以美国西雅图的第…家店起家,迅速扩张,发展到今天在全球28个国家有5689家连锁机构,并于1992年在美国成功上市。今天,舒尔茨已经把咖啡从一种大众消费品变成了高级的消费体验,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星巴克的咖啡香飘全世界。了解星巴克的人都知道,舒尔茨这种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离不开其独特的员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在星巴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6.
星巴克咖啡自1971年问世以来,已成为世界性咖啡品牌。星巴克在出售精品咖啡的过程中,不断传播其咖啡文化,力求让顾客喝到咖啡的同时还能获得独特的文化体验。而星巴克咖啡的商标作为其文化的代表性标志,随着其品牌在世界经济中的持续渗透,也在与时俱进地改变着。本文通过探究星巴克商标的创立背景、对比三次商标的变化及其内涵来看文化对商标的影响,使对美国文化有兴趣的读者能进一步了解美国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7.
体验营销——星巴克的咖啡之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让消费者获得"个性化"的愉快体验,体验营销应运而生.星巴克是运用体验营销取得成功的典范,它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时咖啡的体验.体验营销以向顾客提供有价值、有意义的体验为主旨,以服务和商品为媒介,星巴克通过提供使消费者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满足的"星巴克体验"来吸引顾客并提高顾客的忠诚度,缔造了非凡的咖啡品牌.其背后有星巴克公司经营管理理念和系统的支持,即品质控制、重视顾客感受和对员工的倍加呵护.  相似文献   

8.
<正> 商家在竞争中与趋同化、大众化战略形成对比的是巧用体验营销的方式为顾客提供独特的“体验”以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星巴克咖啡(Starbucks Coffee)”是目前体验营销运用的成功案例,让我们来看看星巴克取胜的秘诀: 从1971年西雅图的一间小咖啡屋发展至今成为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店品牌,星巴克的成长可称  相似文献   

9.
《成功营销》2009,(11):52-55
在消费者心中,现煮咖啡与速溶咖啡不属于同一级别,而星巴克历来是前者的代表。星巴克选择了险招,旨在速溶咖啡领域再切出一块市场来。  相似文献   

10.
朱燕 《现代商业》2013,(19):68-69
星巴克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咖啡烘烤商与零售商,在传奇人物霍华德.舒尔茨的经营下发展国际最著名的咖啡连锁品牌店。星巴克通过咖啡这种载体,创造了独特的"第三空间",提供一种星巴克式体验。星巴克始终把产品和服务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坚持以顾客为中心,积极倾听顾客意见,最终塑造了强大的品牌资产,提高了品牌溢价。星巴克注重员工的内部营销,并采取一种卓尔不群的口碑营销方式,培育了顾客忠诚度。本文以现代营销的视角解读星巴克走向世界的成功的营销策略,以及来到中国所采取的本地化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唤明 《中国市场》2007,(33):52-53
<正>星巴克以顾客为中心的服务体系,造就了其无与伦比的"星级"消费体验,从而陶醉了无数顾客的心。1971年4月,在美国的西雅图帕克市场(Pike Place),第一家星巴克(Starbucks)店正式开业。星巴克创始店的店址有数十年历史,其所有装置都是手工打造,一面墙的木头架上陈设咖啡器具;另一面墙面用来展示咖啡豆,大概有30多种咖啡豆,当时,"星巴克"只卖咖啡豆,不卖一杯杯煮好的咖啡。不过有时候也会现场泡煮,供顾客试  相似文献   

12.
街旁网在星巴克VIATM免煮咖啡登陆中国之际,结合其产品的随时随地随享星巴克的特点,创新推出~系列活动。4月12日到明23日期间,用户在街旁网签到并晒出星巴克VIATM精彩时刻照片,将会自动同步到星巴克官网,有机会赢取美国达美航空公司提  相似文献   

13.
周全 《江苏商论》2010,(1):11-12
通过对星巴克咖啡经营模式的分析,探讨了星巴克如何从价值角度出发,为顾客创造非凡的消费体验,并有效构建企业、员工和顾客间的价值沟通体系,从而取得市场成功。  相似文献   

14.
于宙 《光彩》2014,(3):40-40
正为什么漫咖啡会迅速地火起来?说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回到星巴克身上。咖啡是美国人的生活必需品,星巴克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标准化的中高品质的生活必需品。许多美国人在里巴克买了咖啡转身就走,所以,星巴克的销售额和店内有多少桌椅几乎没有关系,地理位置才是利润贡献的第一要素。星巴克每单的成交额并不大,但是翻台率极高,而漫咖啡走的是它的另一个反面。  相似文献   

15.
康路  婷婷 《中国广告》2005,(9):54-57
星巴克的咖啡价格稍高于同类产品,但这没能阻止世界各地的消费者走入星巴克,原因就在于星巴克发现了消费者对咖啡饮品的新需求.在它的杯子中装满的不仅是咖啡.还有浓郁的咖啡文化。  相似文献   

16.
十年前,一本《将心注入》让很多人了解了霍华德·舒尔茨是如何将星巴克从一家只有六间店面的咖啡豆零售商变成一个独具魅力的咖啡品牌。如今,当经济危机让4美元一杯的星巴克拿铁咖啡成了人们首先削减的奢侈,而麦咖啡和唐恩都乐等低价替代品也相继出现时,重新出山的舒尔茨开出的拯救“星巴克体验”的药方竟是新开一家无论从创意、布置和资源分配都来自星巴克却不以“星巴克”命名的咖啡店——“15大街咖啡和茶”。  相似文献   

17.
兰若 《三联竞争力》2005,39(5):70-72
香港各式各样的小咖啡馆非常多,就很少去星巴克咖啡店,只间或会到办公楼下位于太古广场四楼的那家星巴克去坐坐。星巴克店面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相似划一。简简单单叫一杯Caf&#233; Latte,看看店外来来往往不息的车辆和人流。这里正面对维多利亚港湾,有时喝完咖啡会在海边站一会,吹吹海风。看着微风中鳞鳞而起的波光点点,很是享受。  相似文献   

18.
沙一鸥 《中国市场》2009,(33):48-49
<正>对星巴克北京的店长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麦咖啡(McCafe)咖啡店2009年6月3日起,麦当劳(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南京和天津7城市推出麦当劳鲜煮咖啡。外界纷纷认为,这是麦当劳试图抢占星巴克业务的开始。但对星巴克北京的店长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是麦咖啡(McCafe)咖啡店—在国外,它才是被业内人士认为能与星巴克抗衡的业态。  相似文献   

19.
《广告大观》2010,(10):61-62
星巴克传递艺术之声篇 2010年初,星巴克推广其采用中国云南咖啡豆的综合咖啡“凤舞祥云”,并以一场展现云南环境之美与现代风情的现代艺术绘画新星赛热力奏响新春序曲。通过竞立广告(Mediacom)和亿动广告传媒(Madhouse)整合无线互联网、传统互联网以及门店海报传播,星巴克延续其独特的消费者体验方式激发人们寻找生活中的灵感,邀请人们近距离欣赏云南环境之美与民间风情。  相似文献   

20.
作为全球咖啡行业的领袖,星巴克有着非常深厚的咖啡文化积淀,这种文化的核心便是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交流。就像他们倡导的“第三空间”理念那样,星巴克一直在为消费者努力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让星巴克门店成为消费者除了办公室和家之外第三个可以和朋友交流沟通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