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技术扩散的融资支持、信息传递、风险分散三大机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6—2018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并比较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六大都市圈技术扩散的促进机制与成效差异。结果显示:上海大都市圈金融集聚促进技术扩散主要体现为融资支持机制,宁波都市圈主要体现为融资支持和信息传递机制,苏锡常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作用机制全面且成效显著,南京和合肥都市圈内技术扩散成效不显著;从金融子行业集聚来看,银行业集聚在各都市圈技术扩散中起主导作用,证券业集聚对苏锡常和杭州都市圈的促进成效突出,保险业集聚的技术扩散成效不显著;在各都市圈中心城市构成的Z字型辐射带域中,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南京、苏州、杭州、宁波、合肥对所处都市圈的技术扩散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长三角都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为高等教育资源整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结合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环境,找出阻碍资源整合的主要瓶颈,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加快高等教育资源整合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解决我国长三角都市圈高等教育资源整合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用赫芬达尔系数、空间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等方法分析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集聚特征和空间格局。研究表明:京津冀都市圈基于省域尺度的服务业集中度不显著,且就业人数的空间差异程度大于基于增加值的空间差异程度;基于市域尺度的服务业集聚水平与省域背景下相似,但是服务业增加值集中度波动更大;京津冀都市圈服务业集聚表现出空间正相关性,高值集聚显著,空间格局呈现以北京、天津地区为核心向西向北呈圈状辐射分布,增长集聚水平空间格局与服务业集聚的空间格局基本耦合。  相似文献   

5.
霍露萍  张强 《企业经济》2020,(1):99-107
随着"疏散化"趋势的到来,我国大都市地区所呈现的集聚与扩散趋势逐渐明显。以我国128个大都市区为例,对其经济发展在空间上的集散特征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全局莫兰指数表明,2000年至2017年我国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整体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但是集聚程度呈现下降的趋势。从东中西和东北地区角度看,东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均具有显著的扩散趋势,但是原因不同;中部大都市区的集聚程度具有下降的趋势;而西部大都市区具有显著集聚上升的趋势。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化率、人口规模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均对大都市区的经济增长率具有显著的空间正向关系,且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对城市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大都市区之间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较为显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都市区辐射带动作用较强。最后,从顺应大都市区发展趋势、因地制宜制定城市发展规划以及合理分布人口规模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三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流量经济集聚扩散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流量经济效应问题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问题之一,而流量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又是区域极化和均衡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流量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的依赖性。结合国内外关于流量经济的相关理论和发展方向,采用全局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析方法,对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省流量经济水平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浙江省流量经济的集聚扩散效应非常显著,并主要集中在浙东北地区;工业集聚和扩散能够非常显著地促进各种要素流的发展,流量经济和工业集聚扩散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关系;从流量经济的效果来看,流量经济显著促进了区域均衡发展,从宁波、慈溪和余姚等市县的发展情况来看,流量经济不仅提高了这些市县的经济水平,而且促进了它们趋于均衡发展的态势。因此,积极发展流量经济对提高区域均衡发展水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都市圈作为当前我国区域建设的重要场所,其内部合理的创新主体空间分布是都市圈创新提升的关键因素。从三类创新主体(科技型、知识型和服务型)的概念以及与都市圈的空间理论关系出发,以都市圈综合创新能力为评价标准,将都市圈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通过数据分析了不同阶段都市圈内各类创新主体的空间集聚特征。在现状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和案例两个层面分析了影响创新主体空间集聚的主要因素,并指出我国都市圈创新主体空间分布的基本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空间引导建议,为进一步落实创新主体的空间规划,构建区域创新空间体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城市体系视角下长三角工业空间集聚与转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以上海、南京、杭州、无锡、苏州及其所辖的一个近郊和一个远郊为研究对象,分析长三角主要区域性中心城市对不同远近区域的工业扩散趋势,从而把握和判断工业化和城市体系优化进程中长三角工业经济的空间集聚与转型.  相似文献   

9.
在区域一体化逐渐强化的背景下,发达地区的都市圈已经成为区域创新协同的重要单元,都市圈层面的各类创新空间的格局特征成为新的专业化区域功能空间类型。以南京都市圈为案例,梳理出都市圈创新空间由大空间到专门性空间、再到企业类小微空间所呈现出的精细化与系统化发展脉络;将创新空间分为知识型和产业型两种类型,并对各类创新空间的承载内容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了创新空间在都市圈层面的分布格局与相互联系特点,并提出其在空间组织、发展方向和行动重点三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以及对应的三个发展引导方向,为我国创新型都市圈研究提供案例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中国对外贸易空间集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空间统计分析和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我国部分省区市对外贸易的空间集聚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各省区市的整体来看,对外贸易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东部省份具有强强集聚的马太效应,中西部省份具有弱弱集聚的马太效应,东部以及中西部之间的差异较为明显,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集聚现象越来越明显;从三大区域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空间效应比较明显,中部地区的空间效应不明显,人均GDP水平、高校在校学生人数是影响各区域对外贸易发展的共同因素。  相似文献   

12.
都市圈空间界定方法的应用研究——以成都都市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圈是区域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以成都平原为主体的地域空间上有条件形成一个都市圈.将成都与14个地级市之间的经济距离、引力和场强进行计算,最后综合划定成都都市圈的空间范围为成都、自贡、德阳、绵阳、遂宁、内江、乐山、眉山、雅安、资阳等.根据指标划分,确定德阳、绵阳、眉山、资阳为内圈层城市,自贡、遂宁、内江...  相似文献   

13.
西安都市圈空间界定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西安都市圈在空间界定方面的分歧,采用经济距离、引力模型、场强模型的定量分析,结合交通发展实际,对交通运输通勤修正权数进行补充,完善了经济距离计算,同时在引力模型、场强模型中首次引入了地方财政进行开立方计算,取得了更为接近实际的引力、场强数据,从而界定出更为准确的西安都市圈空间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三大通道的建成带来的“2小时都市圈”效益,将加大长三角的物流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5.
金融集聚属于产业集聚的一种,作为一种特殊产业空间结构是现代经济发展的趋势所向。以长三角城市群2010—2020年银行业、保险业及证券业的经济发展现状,探究金融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交互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从而测度出长三角金融集聚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最终提出一系列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应用空间经济学模型分析了我国1997年到2007年各省财政支出的外溢效应.发现我国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支出竞争.即地方政府在决定人均财政支出时往往会参照相邻省份的人均财政支出水平.并随着这些省份人均财政支出的增加而增加。鉴于此,我国在把积极财政政策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影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时.应注重发挥地方财政支出的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聚效应与城市功能空间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航 《城市问题》2011,(3):16-20
城市空间是由一系列块状功能区组成,如商业区、商务区、工业区等。这些功能区是相关功能主体空间集聚的结果,它们的空间变化带动了城市空间的演化。认为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集聚以及由此形成的集聚效应具有关键作用。对集聚效应在城市功能空间演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梳理,并以南京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的都市圈。2004年,长三角各城市实现生产总值27605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占全国GDP比重20.2%,比上年提高了0.7%。区域经济的发展带动了长三角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投资已占全国投资总量的四分之一,高于GDP占全国的份额,突显出房地产业对本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武汉都市圈城镇体系空间分形与组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与组织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与自组织性.分形理论可以很好揭示城市系统的复杂性空间演化规律,已成为当前城市地理研究的前沿与热点.以武汉都市圈为例,运用经济隶属度模型界定其空间范围,并对其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空间分布进行分形研究,得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强度与空间范围变动互相耦合;城镇体系首位度较大,规模结构失衡;城市密度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轴向分布明显.针对城镇体系等级结构与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等级规模多极化、轴向扩展多元化、地域推进圈层化的空间组织战略,为实现"中部崛起"提供理论与实证借鉴.  相似文献   

20.
长三角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发展,全球经济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服务业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研究长三角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集聚程度,分析现代服务业的集聚产业,以及针对经济圈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