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阴秀文 《走向世界》2013,(3X):31-33
<正>最近,网络上流传着这样一段话:"50年代到农村、到边疆去;60年代到山上、到乡下去;70年代到城市、到部队去;80年代到大学、到夜校去……"对城市生活的向往显然在70年代已经炙手可热。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涌向城市,带着"城市人"的身份享受着"城市生活"带来的愉悦。  相似文献   

2.
20世纪"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的华西村不断转型发展,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修建华西金塔后,又花30亿元打造"空中华西村"、购买飞机……面对辉煌的经济成绩单,华西村还在酝酿新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里斯卡·蒂博尔是匈牙利勇于探索的著名经济学家,原匈牙利卡尔·马克思经济大学的教授。早在50年代,里斯卡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60年代初他就提出"竞争价格"思想,主张国内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挂钩。为此,在当时遭到大多数人反对。然而80年代初,他的"竞争价格"思想基本上被匈牙利政府采纳。并  相似文献   

4.
城市现代化的误区在哪里? 反思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汲取20世纪50、60年代"洋冒进"的教训,到70、80年代的"跨越"发展和现在一些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深感走出现代化追求中的"误区",科学理性地认识与追求现代化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 敢问路在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开始在全球兴起。"循环经济"理念乘着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的"宇宙飞船理论"第一次撞入人们的视野。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从20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6.
自90年代以来,台湾产业在转型升级中出现了一种"新兴工业",其中发展得最快的当属资讯工业,它被称之为"90年代台湾引人注目的明星工业."  相似文献   

7.
鲍宇 《沪港经济》2002,(7):44-45
60年代,藐视金权、率性任情,不是艺术家就是知识分子的"嬉皮"一族:80年代,捍卫制度、积极进取,成为在各大公司上班的"雅皮"新贵.在科技发达的e时代,知识已晋升为有价资产,创意也走向商品化."嬉皮"和"雅皮"这两种个性鲜明,却又有着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的族群,竟交汇在一起,融合成一个社会新势力.  相似文献   

8.
"万元户"一-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首先富起来的第一批人"的代名词,成为改革开放初期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志性词汇.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贸顺差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唯实 《发展》2007,(2):61-62
一、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总体情况 与多数"起飞"中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外贸经历了"由逆转顺"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前以逆差为主,90年代后转为持续顺差.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并购的20年历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这个时期.中国的并购呈现半行政化的特点,是以"保定模式"和"武汉模式"为典型的政府干预下的企业合并.第二个阶段.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大规模的重组并购,大体上是半市场化的运作.第三个阶段.从90年代一直到现在,股份制的推出,资本市场的建立,都给企业兼并搭建了平台,中国的并购开始进入全市场化的转型整合期,中国的所有企业,在这一时代,都在进行大规模的产业重组.  相似文献   

11.
征战上海的温州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前进入上海的以流通领域为主要阵地的"游击队",正在开始"败走麦城",而在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入驻上海的"集团军"却大显身手。"集团军"取代"游击队"将历史性地改变温州人在上海的形象。市场经济本来就是一条流淌的长河。从这个意义上认识,温州客征战上海发生结构性变化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一)企业运行机制不顺在90年代之前,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40年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80年代搞了利润留成、二步利改税、承包制,均属政府行为,丝毫未能触动企业内部的机制。政府行为曾出现过"主、辅"之争,即计划经济为主还是商品经济为主?争论的结果统一于两个字——"结合"。邓小平同志作了结论,以谁为主不应固定不变,在不同的时期以不同的方面为主,可以互换。进入90年代,在理论上升华,"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于是党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遭遇了曲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挑战和危机,由此,深刻认识和汲取苏共丧失政权的教训,认真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苏共的悲剧才不会在中国重演.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初,在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三线建设对我国的经济影响非常大。许多三线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国家政策的转变需要转轨或调整,有的陷入困境。甘肃天水市区的三线企业在最初的工业布局上没有严格按照"山、散、洞"的方针设计,主要集中在今天的天水市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企业改造、调整中,产品研发也注意市场需求,不断开拓,有的成为天水市的名优企业。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50年代,人们使用唱片来听音乐。那时一张唱盘每分钟转45圈,通常听完一支曲子,中途需要换一张唱片或者是换一面。60年代,听的已经是LP唱片,这种唱片单面可以放6支歌,双面12支。70年代,人们大多在听磁带中度过青春时代,而且那时开始有立体声磁带了。到了1979年,日本企业开发出"随身听",并成为世界一大流行时尚。80年代是CD、MD。今天,我们能将喜爱的音乐存储到"云"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历了两次改革与发展的"浪潮":第一次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这场生产关系领域内的大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连年增长,解决了绝大多数地区的温饱问题,也为城市企业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初始条件;第二次是80年代乡镇企业异国突起,通过"离土不离乡"的乡村工业化模式,转移了1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扭转了明清以来中国农业高土地生产率和低劳动生产率紧密结合的"农业内卷化"倾向.  相似文献   

17.
王俊莲 《发展》2005,(8):22-23
在我国,文化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是被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文化产业的"事业性"、"公共性"与"市场性"并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周刊》2012,(37):62-63
我希望所呈现的每一帧画面,都是一架时光机,多年之后观众再看,还能够感受到上世纪的70年代、80年代、90年代……一个导演眼中的变化中国。我是一个在山西汾阳县城长大的孩子,刚开始拍电影的时候,被称为"一位来自民间的导演"。我的父亲原来在县城里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被下放回老家,  相似文献   

19.
"微利时代"一词目前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早已司空见惯,在厂家商家公司企业甚至可以说深入人心,而在我国远未引起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本世纪20年代末至5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产品的数量与品种大量增加,许多商品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大量新兴技术及新兴技术产业的出现,资本主义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丁青山  杨玉娟 《魅力中国》2009,(27):154-155
20世纪90年代以来,"老上海"题材成为电影界的热点,"上海"影像云集,以"怀旧"的名义去征询旧上海,对"老上海"的怀旧导致电影创作热潮。但是,隐藏于这种表现背后的观察视角,即文本叙述城市的电影语言方式却是异彩纷呈的。关于老上海的怀旧热潮是90年代集体记忆的一种反映,历史在这里不是单纯的怀旧,而是与现实具体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