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缓解流动性过剩,抑制CPI过快增长,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之一。作为宏观调控组成部门之一的基层央行,在缓解流动性过剩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系统探讨了基层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政策的传导途径,研究和剖析了影响基层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诸种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充分发挥基层央行职能、作用,有效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前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当的市场流动性是经济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础。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既有经济的结构性失衡,也有金融市场的结构失衡。针对这些原因,本文提出化解市场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即综合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调控手段,标本兼治,才能真正防止流动性过剩给我国金融和经济造成损害,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张舒华  吴秀波 《新金融》2007,(10):24-27
中国现阶段仍然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央行传统的金融调控手段面临失灵风险,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求解必须跳出常规思维,寻找新的疏通渠道。文章认为,现阶段,可通过改变人民币升值预期、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吸纳过剩的流动性。流动性过剩问题的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从长期来看,必须调整产业结构,改进社会财富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4.
“拓展宏观金融调控的政策空间”有两个含义,一是各种政策和政策工具共同运用,作用交叉,将会加大调控力度;二是对宏观控制对象要全盘考虑,调控方式应多角度、全方位,将会显现综合效果。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已经开始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为了防止流动性过剩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危机,必须不失时机地采取正确的政策措施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5.
银行流动性过剩是高储蓄率带来的一种必然的金融现象。本文分析了湖北荆州市银行流动性形成的内在机理,并提出了进一步调控银行流动性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日本和台湾地区曾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出现过流动性过剩。从日本和台湾地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原因以及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推行的重要政策看,日本推行错误的产业和金融策略,而不是流动性过剩本身,最终使日本经济陷入衰退;而台湾地区利用流动性过剩推行产业升级战略是其20世纪90年代经济能够保持健康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但放任流动性过剩吹起资本市场泡沫使其金融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了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流动性过剩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抑制流动性过剩,维护货币稳定、金融稳定成为央行调控的主基调,本文旨在对目前货币政策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及在政策选择上的两难困境进行分析,提出减轻货币政策的不利影响以及加强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基层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本文系统探讨了基层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政策的传导途径,研究和剖析了影响基层央行调控流动性过剩的成因和诸种障碍,针对性地提出了充分发挥基层央行职能、作用,有效调控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缓解流动性过剩,抑制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过快增长,保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宏观调控的目标和任务之一,作为宏观调控的组成部门之一的基层央行,如何认识在缓解流动性过剩的过程中的地位和应发挥的作用,如何提高调控流动性过剩的有效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金融机构存贷余额、基础货币发行、货币供给及实体货币需求等指标及运行现状考察,指出过剩的流动性已对我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加剧了我国经济的结构性失衡、资产价格泡沫飞涨、市场风险向银行快速集中,导致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及回旋余地大大下降。流动性过剩根本原因在于美日欧等国长期宽松货币政策;人民币预期升值导致国际热钱大量涌入套值;热钱、外贸外资持续双顺差下的巨额外汇储备,而低储利率下的投资冲动以及近期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筹得的巨额资金也推动了流动性进一步过剩。为防止其进一步恶化为金融危机,我们认为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减少外汇占款导致的基础货币投放;转变对廉价要素资源过度依赖的贸易增长模式;将过剩的流动性导入到最需要货币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去;继续完善金融调控,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收紧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初以来,中国经济和金融运行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流动性过剩。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引发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明确提出2007年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调控货币信贷总量,有效缓解银行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应该说,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经济格局及我国所处特殊发展阶段下的自然结果。本刊邀请三位分别来自央行、国有商业银行、学术界的嘉宾共同诊脉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的现状及影响,探讨这种过剩的成因及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12.
从微观视角应对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金融运行中存在着银行流动性过剩的突出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流动性过剩形成的原因,着重从微观运行的角度剖析了流动性过剩可能产生的微观金融效应,并基于基层央行视角提出了缓解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央行放松货币政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以来,商业银行就不得不面对自身更加充裕的流动性局面——“钱多得不知道往哪儿投”成为备商业银行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关专家指出,对于监管部门而言,调控流动性过剩与中长贷款的任务任重道远。同时,建议通过调整贷款投向结构、金融市场结构以及金融产品结构,让商业银行走出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4.
张朝阳 《青海金融》2007,(11):38-40
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是当前社会广泛关注和研究的一个问题,也一直是困扰着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问题,从近年国内经济金融运行情况来看,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日渐显著,这不只是宏观调控问题,也是一个微观命题。本文结合当前海北州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表现,分析了流动性过剩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区域金融学的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变化及其区域差异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信贷资金投放量过度,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差别太大,区域金融资源配置的失衡导致了全国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文章认为,疏通、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改善、优化欠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防范、控制发达地区的金融风险,分步实施我国地区均衡开发战略,这是解决当前全国流动性过剩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我国流动性过剩形成方式的全球性和体制性,表现形式的结构性和相对性分析人手。辩证看待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不利影响和积极作用,提出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应“疏”、“堵”并举,既要完善政策以提高围堵流动性的调控效果,也更要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资本市场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加强疏导流动性的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7.
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流动性过剩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一方面银行风险意识和管理的变迁影响了其流动性状况;另一方面流动性过剩增加了各种风险的暴露程度,加大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商业银行可以金融创新为核心,通过资产负债主动管理能力的提升,将解决流动性过剩与加强风险管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8.
日本和台湾地区曾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出现过流动性过剩.从日本和台湾地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原因以及在流动性过剩条件下推行的重要政策看,日本推行错误的产业和金融策略,而不是流动性过剩本身,最终使日本经济陷入衰退;而台湾地区利用流动性过剩推行产业升级战略是其20世纪90年代经济能够保持健康快速成长的主要原因,但放任流动性过剩吹起资本市场泡沫使其金融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了严重挫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在扩张性运行中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和独特的金融环境,传统的调控手段已经力不从心。防止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需要在经济发展战略、外汇管理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方面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20.
流动性过剩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济南金融》2007,(6):13-16
中国经济在扩张性运行中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形成机理和独特的金融环境,传统的调控手段已经力不从心。防止流动性的进一步泛滥,需要在经济发展战略、外汇管理体制和金融工具的创新等方面深耕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