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陆桥视野》2008,(11):69-69
近日在上海发表的《2007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显示,到2018年左右,长三角都市圈将有望赶上东京都市圈,在总量上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2.
江南 《江南论坛》2008,(10):62-62
最近在上海发表的《2007中国都市圈评价报告》显示,到2018年左右,长三角都市圈将有望赶上东京都市圈,在总量上成为世界上的第一大都市圈。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都市圈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为例,探讨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4.
《经济视角》2008,(7):10-10
日前.南通市来上海“推销”构建沪苏通“小金三角”新型城市组团的战略构想,欲继长三角地区构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等城市组团后,形成又一个新的城市组团。区域研究专家表示,长三角地区快速崛起的次级都市圈.将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增添新的动力,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洪田芬 《经济师》2009,(8):251-251,253,254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提出了上海都市圈的发展框架。文章从中心城市上海的发展提升和次中心城市苏州、杭州、宁波的产业发展两方面来阐述上海都市圈的发展之道,并通过对这一构架中中心城市与次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关系的研究,解析了上海都市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与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杭州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韬  李凯 《经济研究导刊》2011,(26):88-89,93
经济市场化的必然选择。因此,针对杭州都市圈的旅游空间结构特点展开研究,提出优化模型及杭州都市圈区域旅游的优化措施,对于更好地促进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提升旅游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全方位、多层次、交互式、宽领域的长三角一体化将给予江苏区域发展更多的良机。江苏需要紧扣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在更高水平上提升苏南引领型发展的能力,加快苏中融合式发展的步伐,探索苏北绿色生态发展模式,积极构建沿宁杭线发展轴线,全力推进淮海经济区的崛起,优化扬子江城市群的功能。通过设施建设的系统化、产业转移的有序化、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发展的一体化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化,使江苏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长三角都市圈统一技术市场及其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长三角都市圈16座城市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长三角都市圈技术交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长三角都市圈统一技术市场结构模型,从交易主体行为制约机制、技术中介组织机制、统一信息系统运行机制和统一市场监管机制等方面对长三角都市圈技术交易市场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新区域主义的长三角区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的新区域主义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区域化的进程,本文在分析新区域主义产生和对比新旧区域主义的基础上,建议长三角地区应该以新区域主义理论为指导,完善考核体系,形成协调机构,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促进区域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四个中心"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立军  朱海就 《经济地理》2004,24(6):753-757
上海提出的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必须由苏浙沪三地共建才能实现。长三角大都市圈应该是多极的,而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以上海为中心的一极;应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关联度而不能仅从地理、交通来考虑上海大都市圈的外延,一些距离上海相对较远,但在经济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亦应纳入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应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经济圈是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体,长三角16个主要城市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各有差异,如何有效的协调16个城市之间的互动作用是主要的.只有建立有差别的区域经济圈,才能明确各个城市的发展方向,才可以让长三角的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3.
竞争合作:长三角与珠三角共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丹鹭 《当代财经》2005,(10):90-93
珠三角与长三角之间的动态比较优势正在发生迅速变化。由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援性产业、地方政府政策和战略的不同,导致了区域竞争优势的动态变化。中国地区经济发展怕地区垄断和封锁,而不怕竞争或竞赛。地区之间激烈的以争夺经济地位为特征的竞赛或竞争,是中国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之一。经验证明,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的区域竞争关系,绝对不可能是所谓的“零和博弈”,而必然是“双赢博弈”,由此带动整个中国经济的起飞。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国际大都市圈演绎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研究中心城市集聚扩散运动的规律,指出长三角国际大都市圈目前只是处在集聚扩散运动的早期阶段,其表现形式以集聚为主,扩散的主要形式是“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范围内的‘核心-边缘’扩散,以及以远郊县市建府为主体的强制性扩散”,扩散的空间范围有限,这是由上海这个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都市圈发展阶段性规律以及运输成长等因素决定的。因此长三角区域外围城市政府当前的注意力不应该仅仅集中在如何接轨上海的实战上,本文为长三角各城市政府提出了要积极融入周边城市图发展的设想,为长三角各外围城市接轨上海提供新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主体功能区的提出和实施,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是一种创新,对我国区域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在加速中部崛起、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背景下,推动安徽主体功能区建设,要科学划分主体功能区,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区域协调机构,创新运行模式;实现生态共建、产业协同;整合优势资源,实现城市群发展联动,构建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的良性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6.
17.
区域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要依靠区域人力资本的发展。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要实现苏浙皖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必须从人力资源战略角度出发,结合各省市发展战略和人力资源供求现状,实现高中低端各个层次及三次各产业人才合理分布,以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效用。安徽省要融入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也必须根据自身战略目标和定位,结合本省人力资源发展现状制定相应战略,提高自身人力资源实力,助力泛长三角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邵帅 《生产力研究》2011,(1):154-155
世界五大都市圈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调整已经历了上百年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珠三角都市圈目前正在走向一体化进程,如何实现产业布局优化和都市圈协调发展成为珠三角面临的现实问题,文章在总结世界大都市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珠三角一体化进程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地区都市圈可达性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汪德根  章鋆 《经济地理》2015,35(2):54-61,53
利用成本加权栅格法分析非高铁与高铁条件下长三角地区5大都市圈的最短旅行时间的可达性和一日交流圈等时圈格局变化。结果显示:1都市圈高铁站点城市成为时间收敛最大受益者,非站点城市可达性也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25大都市圈等时圈均沿高铁线呈轴向态势向外推移明显,表明高铁对都市圈空间拓展具有较强的轴向引导作用。3高铁扩展了5大都市圈一日交流圈范围,覆盖范围几乎达到100%,1h和2h等时圈覆盖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扩展,表明高铁条件下,都市圈内部城市以及都市圈之间重要核心城市的时间距离拉近,实现跨城市当日流动,形成"同城效应"。  相似文献   

20.
加快上海服务长三角 促进区域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郁鸿胜  宗传宏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135-137,173
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首位城市,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着巨大辐射和带动作用。目前,上海服务长三角从服务定位、层次、主体、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呈现"五个转变"。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上海服务长三角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上海能级有待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等要素有待进一步衔接、制度合作还需要深化等。为此,在未来发展中,上海要充分发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和改革开放的领先优势,推进区域要素合作和制度合作,加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