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古典二分法从另一个角度对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进行扩展,利用扩展后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能够很好的解释通货膨胀、滞胀、逆向供给冲击等经济现象,并且在扩展后的模型中加入市场出清和理性预期假设能够得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政策无效性命题。因此扩展后的总需求总供给分析框架是一个很强解释力的经济学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
菲尔普斯在承认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短期存在的情况下在价格和工资粘性假设、自然失业率假说和适应性预期或理性预期假设的基础上对附加预期菲利普斯曲线做了更深入的研究.提出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存在的形式,这一成果弥补了传统菲利普斯曲线时间上的限制,改变了人们长期以来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对经济的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文章主要根据我国1985-2019年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的统计数据,运用VAR模型,研究我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的关系,识别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的适用性,以此为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通货膨胀与失业率具有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且菲利普斯曲线在我国短期成立,长期而言,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菲利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1991—2020年的季度数据,通过构建适应性学习预期的状态空间模型,采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对我国学习型预期进行了测度,并将适应性学习预期、高阶滞后适应性预期、理性预期和混合预期分别代入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经验研究,进而分析我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的混合学习预期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我国适应性学习预期并非完全理性预期,而是一种近理性预期,具有近理性特征。其次,我国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具有高阶滞后适应性预期与适应性学习预期的混合学习预期特征,同时高阶滞后预期对通胀率的影响表现为逆向的通胀惯性。最后,适应性学习预期特征要强于高阶滞后适应性预期特征,即相比于高阶滞后适应性预期,适应性学习预期可以更好地反映我国通胀预期形成机制,但适应性学习预期相对于高阶滞后适应性预期的强度受通胀率衡量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1978-2008年31个省市的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分别考察了传统的菲利普斯曲线、新凯恩斯菲利普斯曲线和混合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的适用性及稳健性。结果表明三种类型的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意义上都是成立的,且都是稳健的。政策含义是,政策制定需高度重视人们对通货膨胀率的前瞻性预期。  相似文献   

6.
张勇 《财经研究》2008,34(6):131-143
文章以1994年前后的价格冲击下人民银行将适应性政策转变为非适应性政策这一事件为背景,考察了公众对政策可信性的变动及其对通胀预期形成方式和菲利普斯曲线稳定性的影响。我们首先在理性预期假定下设定引入政策可信性变量的菲利普斯曲线模型。通过对"产出-物价"曲线的判断,SVAR模型中通胀冲击下通胀和产出缺口的响应函数以及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递归最小二乘法检验,得出我国公众对政策的可信性增加,进而导致其通胀预期形成方式中的前向参照政策信息的成分增加,菲利普斯曲线发生改变。这就意味着,如果人民银行试图维持通胀预期形成方式和菲利普斯曲线的稳定,就应该保证政策可信性具有稳定性,而且,从长期实现价格稳定目标的角度来看,人民银行还应不断提高这一政策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7.
菲利普斯曲线在宏观经济领域是一个被视为经典理论,它说明了失业和通货膨胀相互替代关系.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了修正,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本文利用我国90年至05年的相关数据对这两个曲线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我国失业与通胀负相关关系并不显著的结论,并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解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杜正超 《时代经贸》2008,6(1):F0003-F0003
土建结构工程的耐久性与工程的使用寿命相联系,是使用期内结构保持正常功能的能力,这一正常功能包括结构的安全性和结构的适用性,而且更多地体现在适用性上。大多数土建结构由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当前困扰土建基础设施工程的世界性问题,并非我国所特有,但是至今尚未引起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和广大设计与施工部门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科学测度居民的通胀预期水平,是宏观调控部门有效引导公众形成合理预期并实现物价稳定的核心技术环节。在对各种测算方法进行理论比较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我国1997—2013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净差额统计测算法、概率测算法、计量模型测算法等在我国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不同特征的通胀预期有着不同的测算原理;我国公众的通胀预期属于适应性预期,具有黏性特征,是一种有限理性的预期;基于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的方法更适合于测度并预测我国居民的通胀预期水平。我国应从健全物价预期统计调查体系、加强与公众信息沟通、提高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等方面提高通胀预期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李宁  胡雅芬 《经济论坛》2005,(22):86-88
基本的蒙代尔一弗莱明(MF)模型的假设条件比较严格,也比较脱离实际,但是只要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加入现实的假设条件,对MF模型进行扩展,就可以用它来解决实际的问题。目前,对MF模型的改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流动性这一问题上。当资本不完全流动,即ki〉0(下标表示对i求导,后面对导数采用同样的表示方法)时,在i—Y空间内,BP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直线;当资本完全不流动,即ki=0时,BP曲线成为一条垂直于Y轴的垂线;当一国对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的管制不对称的时候,BP曲线成为一条折线。用这些扩展模型可以很好地分析不同条件下的现实经济问题。但是,  相似文献   

11.
一、中国经济的特点:通货紧缩 与经济增长并存按 照经济学一般规律,经济增长往往 伴随通货膨胀,失业率降低;经济衰退伴随通货紧缩,失业率卜升,这就是所谓“菲力普斯曲线”。菲力普斯曲线第一次失灵是在70年代,出现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经济学家的解释是:通货膨胀预期,垄断价格和垄断上资,外部石油涨价。第二次失灵是90年代美国“新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货膨胀并存,原因是全球化与新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促进;1994年以后的中国,则进入“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并存”的时期。 我国经济近期难以摆脱通货紧缩局面。1994年…  相似文献   

12.
在对付通货紧缩问题上,人们通常想到的方法大致有三:一是制造通货膨胀预期,二是制造负利率预期,三是制造本币对外币贬值的预期,笔者认为,这在我国目前情况下都难以奏效。在刺激经济增长和启动国内消费市场乏术的今天,应尝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升值效应来求得经济的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3.
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费尔普斯教授所提出的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对现代经济政策的制订存在很强的现实意义。从这一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曲线出发论述预期因素在经济政策制订中的重要地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创新的广义通胀和实体经济流通货币变量,通过扩展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和VAR模型研究我国流通货币变化对广义通胀的短期影响。研究发现流通货币变化短期内并不能解释广义通胀的变化,并提出进口依赖度提升带来输入性通胀和资产市场快速扩张等可能的解释。研究还发现国际大宗工业品价格和通胀预期对于广义通胀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宏观经济是否可以运用西方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研究,国内学者观点不一.本文采用中国1979年到2014年之间的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数据来拟合原始、附加预期的、附加预期以及自然失业率的菲利普斯曲线,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与研究,验证西方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是否适用.  相似文献   

16.
人力资本投资的需求受到经济个体的时间偏好、生产能力与预期收益率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收入差距和公共财政政策都会影响到人力资本投资供给曲线的变动。这造成了不同个体之间在人力资本投资上的差异,产生了他们之间的人力资本差距和收入差距。我国现行的公共财政政策已经成为收入差距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运用收益法对商标进行评估时,一个重要的参数——未来收益的预测需确定。通过建立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商标未来收益预测模型,经实际计算得出,与逻辑斯谛理论曲线和龚伯兹理论曲线相比而言,本模型的预测误差更小。  相似文献   

18.
宗钰 《新经济》2014,(2):103-104
本文的目的是寻找网络市场中不同质量商品需求曲线的基本特征。文章以简化的网上购物的流程入手,结合消费者群体的假设以及对预期效用和实物效用函数假设,通过推理得到需求曲线的基本形态,以及不同质量下需求曲线的差异。然后推测网络市场上均衡时商品的“价格——质量”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本轮通胀预期在本质上是超额货币供给引致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结果,这表明近年中国持续高货币增长并非简单用货币迷失所能解释。为有效实施通胀预期管理,控制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体系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对我国的  相似文献   

20.
是否创设违宪制度,就必须考量这一制度在价值取向上与中国现行制度系统及其价值有无内在的一致性。另外,也必须考量在社会上有无创设这一制度的需求及其实益,毕竟作为一种集体选择活动,制度变迁只能在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时才会发生。在我国创设违宪审查制度的内生因素业已生成,创设这一制度的本土基础是具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