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关键时期。当前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通过从高速向“中速”增长的模式转化,努力实现政府从“经营型”到“服务型”的历史转型。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7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正在进行深刻的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我们不再简单地以提高经济增长率论英雄,而是强调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立足点”。转型发展的价值取向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转型能否成功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增长能否持续,直接决定着2020年中国能否实现全面小康,而“十二五”将是实现转型的关键五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具有体制转型、城市化、人口红利、消费结构升级以及加入WTO以后对外贸易“爆炸式”增长等基本因素支撑,这些因素均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因素,因此,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经济在一个时期里保持较快的增长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 充分估计中国经济增长“代价”。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经济增长,特别是2003-2007年间以年均两位数的GDP增长速度创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世界奇迹”。然而,伴随这一奇迹般增长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唐烨 《沪港经济》2010,(8):56-57
近日,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国际金融市场再次震荡,国内股市也大幅下跌。有人又开始为中国经济增长率担心,认为“保增长”应成为宏观调控政策的主题,一些人甚至希望中国能够回到两位数增长,实现“V型”调整。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到依靠内需拉动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转型的内容包括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经济增长方式的提升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但是这几方面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文介绍了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沿革和现实状况,分析了几次经济转型都不完全成功的阻碍因素,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突破当前经济转型阻碍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7.
《世界经济文汇》2007,(1):98-98
复旦大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心”的前身为“复旦大学经济研究中心”。中心于2000年2月重建,并在2000年10月被教育部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现任主任为张军教授。中心在科研上倡导中国现实问题导向,致力于中国经济市场转型、经济增长、工业结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等重大问题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卓勇良 《浙江经济》2014,(16):40-42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正处于一个重大拐点上。而市场力量对比及各方博弈变化,正在优化宏观结构,促进中国经济亲近他的人民.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增长 尽管当前经济增速回落。但转型正在展开,若干积极因素正在走强。以旧视角观察当下,难免会出现不当结论,以致今年春节后境外机构和国内部分学者出现甚嚣尘上的“硬着落”担忧。  相似文献   

9.
见证2004     
“创造世界和平繁荣的美好明天”的新年贺词。在2004年钟声响起之前预言出这不平凡的一年。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说,我们现在正在经历市场的转型。我们还将经历宪政转型和文明转型。中国历史上不缺乏经济增长,但缺乏财富的保障;不缺“大治”,但缺乏稳定持续的长治久安。一号文件、宏观调控、审计风波、央行加息、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启动等等重大经济事件见证了2004年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0.
读书     
《中国经济快讯》2010,(36):69-69
《中国经济:转型与增长》 本书对21世纪初期的中国经济作了全面阐述和系统介绍。作者从中国的人口状况和人口政策、劳动力状况和劳动政策、经济增长对中国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三方面论证,描述了西方眼中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已经实现‘软着陆’,今年国内经济增长呈现U型轨迹,二、三季度低位徘徊,一、四季度企稳回升,而居民消费、PMI指数等各方数据也印证了这种趋势。”近日,高盛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哈继铭博士在上海举行的“中国经济的转型发展挑战和机会”高峰论坛上指出,中国经济各项数据指标不断向好,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的学术界,将“文化转型”作为课题进行研究的人并不多。“文化转型”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而且需要作认真的研究,是因为文化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环顾中国在世界体系中地位的巨大变化,人们感到无比欣慰。然而,在对中国经济取得长足进步感到惊喜的同时,又慨叹中国文化对经济贡献率过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转型”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和国内大背景下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3.
何祎男 《浙江经济》2007,(24):24-25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便驶入了改革开放发展的快车道,尤其是近5年来中国经济以年均超过10%的增长快速前行。中国经济已经到了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单纯的数量增长再也无法掩饰经济运行内在的体制机制缺陷。所以,应当让中国经济适当喘息一下,理顺发展的制度体系,以期让自身成长潜力持续释放。而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出的“两防”等信息,说明了高层决策者们对于当下经济形势的深思熟虑。  相似文献   

14.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经济增长论坛上,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以“五新”概括和描述了“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管益析 《浙江经济》2000,(12):12-13
经济增长速度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经济指标之一,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评价,常常集中于经济增长的速度方面。当前,在对国内经济发展状况的讨论中,多数学者似乎倾向于所谓已出现“拐点”或“转型”。从某一角度上看,国人关注  相似文献   

16.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开始,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转型。新一轮经济转型首先从经济体制改革出发,逐步实现了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当然其中还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等一系列经济与社会的变革。本文揭示了经济转型时期高增长、低就业的客观现实,分析了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高增长、低就业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宏 《中国报道》2014,(6):48-49
中国经济增长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需要在新的适度增长区间寻找平衡点。宏观调控“微刺激”的精准发力,将有利于短期的增长稳定,也有利于中长期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经济较快进入增长的“新常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统筹处理好这五者的关系,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的总目标,也是本届政府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执政思路。而当前,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同时为防止房地产风险加剧引发相关风险连锁反应,“稳增长”和“防风险”压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经济》2011,(8):67-67
在30年举世瞩目的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已然成为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角色。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中国模式”?通过“大政府+宏观调控”,是否能够走出一条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有中国特色的新路”?  相似文献   

19.
发展理念的偏差曾经使中国经济转型长期停滞不前,给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隐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推动型转变,由技术引进依赖型向自主创新支撑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向“共同富裕”转变。加快经济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推动这种转变政府将面临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中国1991-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财政分权背景下地方政府干预和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省际TFP增长率的提高,并有效抑制了资本的“粗放式”积累,这有助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在财政分权的背景下,出于自身财政压力和政治晋升压力等原因,地方政府会直接或间接干预金融机构的资金运用,这会固化中国目前依靠资本投入和积累速度提高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金融发展和财政压力的地区差异,也会造成落后地区以更为“粗放”的方式实现增长。这会加剧落后地区金融风险的积累,不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协调中国的财政体制与金融体制改革,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和经济增长效率的提升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