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科学投资》2007,(10):85-86
田碧君,成都首位专业殡葬司仪。两年多来.她已声名远播。她主持了14年、达2万多场遗体告别仪式.深厚的临场经验、丰富的感情细胞.使她的眼泪可以“收放自如”。面对记者.10秒种前.她还笑得一脸灿烂.10秒钟后,她已是神情凄然.泪水涟涟。“眼泪”已成为她的成名招牌。  相似文献   

2.
《安徽水利财会》2007,(3):40-40
从购买第一只基金开始算起.她的理财经历只有4年,工资收入和身边朋友、同事相差无几,但如今她的理财收入却己占了全部收入的15%以上,远远高于同龄人。对于参加工作才5年的银行理财师傅春霞来说.她的理财方式就相当不简单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才上班两年的表妹是个小资情调比较浓的女孩,由于收入一般.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活质量不受影响,信用卡便成了她的“衣食父母”。因为有了信用卡.她的理想生活之梦才能得以实现。但也是因为有了信用卡,她变成了标准的“卡奴”。  相似文献   

4.
刘女士是一家合资企业的管理人员,理财意识较强,且有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三年前当地一家信托公司发行了一款城市建设信托产品.她用家庭的20万元存款全部购买了信托产品,三年下来,她的年收益率达到了5.5%,比同期储蓄收益高出一倍多。这笔资金到期后,她打算继续购买信托产品,可她咨询了多家信托公司.发现目前购买信托的难度增大了,因为信托产品少,购买的人多,物以稀为贵,信托便成了抢手货。现在的信托产品购买起点从过去的10__20万元.上升到了目前的动辄40~50万以上.而她手中的现金仅有二十几万,所以她感到非常遗憾。后来,一位银行理财师向她推荐了一种“曲线”购买信托的办法.也就是通过购买银行发行的信托人民币理财产品来实现投资信托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父母住在乡下好多年了,母亲从十八岁过门与父亲结婚那天起.她就一直生活在老院子里,她是在共和国诞生那一年走进老院子的,屈指数来已整整六十年了。  相似文献   

6.
《科学投资》2008,(7):84-85
2006年4月的一天晚上,陈静林住在隔壁的同事陶姐突然愁容满面地把她叫了出去。原来,她家请的小保姆应聘到一家商场做了营业员,并且说走就走了。由于来不及再请保姆.她2岁的女儿朵朵第二天就没人照顾了.她和丈夫都要上班,孩子可怎么办啊!  相似文献   

7.
王九成 《理财》2004,(2):63-63
自从1954年河南省省会由开封迁至郑州以后.国家即陆续投拨巨资扮靓了这颗镶嵌在祖国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交汇处的中原明珠。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惊叹她日新月异的沧桑巨变,赞美她仪态万方的婀娜多姿,奉送她一顶美丽多情的桂冠——绿城。连她自己,也美滋滋地心安理得地欣然笑纳。  相似文献   

8.
王珺 《金融博览》2010,(1):67-67
我的奶奶是“老人行”了。1949年,奶奶随渡江大军解放了长江之滨的当涂县。尔后,她怎么也想不到.党组织派20来岁的她去当涂县人民银行担任行长之职。她更没想到,从此后她就辈子和人民银行难舍难分了。  相似文献   

9.
张鹏飞 《科学投资》2008,(12):47-47
她曾是山东招远一名普通的农家女,丈夫事业非常成功.她完全可以在东郊的别墅区尽享阔太太的生活,但她却选择了艰苦创业,一年时间拼下千万家业。刘伟红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小生意到千万富翁,有时只隔了一层纸.只要找对了方法并付诸行动.拥有遭遇挫折时的那份坚韧,一切都有可能。  相似文献   

10.
年前,妻子和我将一年的收入、支出细算了一番,结论是.光靠死工资是不行的,得想办法搞点投资。我和妻子都在单位上班.朝九晚五.儿子只有3岁.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搞”副业”。而且.妻子炒过股票.不是套牢就是割肉清仓.弄得她都不好意思当着我的面看电视股评节目。妻子和朋友合伙开过化妆品店,店倒闭3年了.可她到现在还在用卖剩的口红、眼影。  相似文献   

11.
江丽琴 《科学投资》2008,(11):62-63
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同学.因为父母生活在广东东莞市,所以一年之内总要数次往返于两地之间。也许是因为在北京见惯了高房价.觉得东莞的房子简直像卖白菜一样,所以从两年前开始.她便不断在东莞买房.到现在为止已经买了三套半了。这所谓的半套,是指她已经交了两万元定金,尚未签正式购房合同。而正是这“半套房子”,几个月来却令她颇为苦恼。  相似文献   

12.
张琦是农行上海市分行资产经营部业务经理,由她经手管理的不良贷款户有76户,贷款金额达10.53亿元。几年来,在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工作中,她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忘我工作精神,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业务技能,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清收堡垒,仅在2005年以来的二年中,通过她不懈努力,累计收回不良贷款本息2.05亿元,其中全额清收9户,贷款本息1.18亿元,经办完成呆账核销25户,贷款本息1.43亿元,被誉为清收战线上的“铿锵玫瑰”,荣获2005年至2006年度总行级资产风险管理先进工作的称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小草存照     
草是平凡生命的象征,是春的底色,无数平凡生命的小草织成了春的锦绣。在满园春光的税苑,有一位平凡的老税务.用自己几十年的默默奉献,诠释了小草的意蕴.她就是武汉市黄陂区国税局滠口税务所老税干范翠荣.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老范。老范从事税务工作近三十年.一直辛勤工作在征管第一线,快退休了,仍然带病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履行着税务工作的职责。  相似文献   

14.
冯静 《科学投资》2005,(7):52-52
张瑶是个精明的武汉女孩.1999年她从武汉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知名外企,到她26岁那年.张瑶已成为这家外企中最年轻的女经理,年薪达到8万元。  相似文献   

15.
她叫李桂芝,今年40岁,1.70米的个头,通达热情,静大方,给人“有教养的化人”的印象。她在商海里拼搏了10年,凝结着追求与失落,浸满了欢乐与痛苦。  相似文献   

16.
石沁麟来自四川.2000年大学毕业后.她一直在北京中关村的一家计算机公司任程序员。2003年12月.石沁麟拿出自己的积蓄在望京花园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为了更好地设计自己未来的居住空间.石沁麟辞了职。然后一头扎进建材市场和网上的各种装修论坛。一天.她在某网站的装修论坛中看到有人召集”团购“壁纸.报出的价格比市场上便宜很多,于是马上报了名。  相似文献   

17.
《科学投资》2007,(3):82-82
在广州某公园前地下商场.有家手制巧克力店.一个个甜蜜蜜的名字搭配着五颜六色的巧克力.别致而浪漫.非常引人瞩目。这家小店的老板杨小姐是一位白领.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公司上班,但她从小就梦想拥有一家自己的糖果店.多年工薪积累终于让她在2006年可以考虑自己的梦想了。  相似文献   

18.
取“长”补“短”(小小说)李腾他年过而立.是搞贸易的。她年近三十,是吃银行饭的。经人搭桥.相识。第一次约会,他知道她在不久前全市农行系统点钞比赛中摘了桂冠。他窃喜:如此手巧的小姐打着灯笼怕也是寻不着。第二次约会,她自豪地说那日一企业来解款,长款一千元...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投资》2006,(11):84-84
时下.正当不少大学生感叹就业难.赚钱难时,一个仅读过两年技校的湖南洞口女孩.却从“E时尚”中发现商机.在短短4年内赚了100万元!她设计的个性鼠标垫不仅卖遍北京、广州等地.而且漂洋过海卖到了国外.连世界上最大的零售采购商沃尔玛都打电话向她订货。  相似文献   

20.
上篇:误入淫窝, 女大学生被奸污 张莉,1982年生于青岛,2001年9月,19岁的她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某重点高校法学专业。在学校,漂亮活泼.能歌善舞,且多才多艺的她被同学们评为“校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