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从国内来说,相对于珠江三角洲,长三角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人均量低、增速慢等方面。这种差距是长三角相对于珠三角在市场化进程上的滞后和人口结构上的不优化等原因造成的。调查分析与研究认为,其根源是基于江浙地区历史的和现实的状况所形成的"地区亚健康心态"而导致的发展观念上落伍和发展态度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湖北地区市场化程度分析及其改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区间市场化程度不同,必然造成资源在地区间配置的不平衡,进一步影响和拉大地区发展差距。本文以《中国市场化指数——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报告(2004年)》(以下简称《指数》)的测度数据为基础,对湖北地区市场化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第一步: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解困。东北老工业基地从历史和规模来看,是最老最大的工业基地,也是当前面临困难和问题最多的地区,改造也自然需要先行一步。考虑到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特征、改革进程、市场化程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局限性和相对劣势,东北老工业基地本身的改造也需要“三步走”:(1)着力于解困,重点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为下一步较快发展奠定必要的环境基础和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2)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推进。包括着力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及其他老工业基地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化进程方面的差距,为下一…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省际经济增速差异存在动态变化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1993—2012年面板数据,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分时段分成快速增长、中速增长与慢速增长三大类型,通过对快速增长地区与慢速增长地区的实证对比分析,探寻省域经济增长的普遍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利用Oaxaca-Blinder模型对影响经济增长省际差异的因素进行分解,计算出各因素对差异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政府政策与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省际差异的影响都很显著,但地区差距的缩小对政府投资的依赖程度过大,伴随投资驱动效应的不断减弱,一旦政策难以为继,落后地区很有可能陷入"梅佐乔诺陷阱"。因而培育落后地区自身发展潜力,深化落后地区市场化改革是缩小地区差距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回波效应"与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根源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借助"回波效应"理论,分析了在城乡差距巨大、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特征的生产要素从落后农村地区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造成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失、消费市场萎缩、投资机会减少,最终导致当地资金外流、金融资源不足.因此,欠发达地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增加有效需求,提高欠发达地区对金融资源的吸引力,同时,需要通过金融体制改革增加金融资源供给并给予更多的政策性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6.
地区差距扩大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目前几乎所有的研究都仅是在国民经济整体层面上展开,而忽视了对于地区差距演变的产业基础的分析.基于此,本文采用趋同分析的标准方法,在中国210个城市层面实证性的分析了中国地区差距演变的产业增长基础.结果发现,在1996-2004年间,工业增长不存在σ趋同,但服务业增长存在;两者都存在绝对β趋同;城市的市区层面的增长有明显领先于城市的地区层面增长的现象.进而我们对地区差距产业增长基础地域特征的研究发现,工业的相对高速而又不均衡的增长才是导致地区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文章的结论将有助于对我国地区差距演变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市场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市场经济发育发展的基本手段,目前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水平同全国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本文阐述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状况,探讨完善西部民族地区市场化进程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戴其文  魏也华  宁越敏 《经济地理》2015,35(2):14-21,29
基于1989—2012年广西89个县域经济数据,利用分解的Theil指数和马尔可夫链方法,探索欠发达省域差异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广西区域差异对地理尺度很敏感,县域间的差异最大,其次为地市间,区域间的发展最为平衡。三大区域内部差距的增大是促成广西整体差异拉大的主导力量。广西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2000—2012年间的更为显著,欠发达地区极有可能陷入"贫困陷阱"。区域间的两极分化趋势增强,趋同俱乐部总体上呈环状分布特征。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的分布逐渐由市辖区扩散到邻近的县域。低水平趋同俱乐部主要分布在桂西资源富集区。中高水平趋同俱乐部环绕高水平趋同俱乐部外围,而中低水平趋同俱乐部集中分布在中高水平趋同俱乐部外围。广西县域单元平稳者居多,向上转移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9.
田艳平 《生产力研究》2006,(5):115-116,129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地区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与东部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大,呈现出“边缘化”的特征。由于中部各省都想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在经济上的联系主要表现出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态势,使得其经济发展出现“俱乐部趋同”现象,即中部地区在与其他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同时,区域内部存在结构化趋同的现象。中部地区要摆脱“中部塌陷”的困境,在适度竞争的同时更要加强分工与协作,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注重市场机制的培育完善,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竞争的核心是制度竞争、优胜劣汰和演进趋同。制度变量对各种国别间发展现象具有超强解释力;国际竞争能力、经济发展质态和科技进步水平等发展变量只能是其制度质量的发展函数。中国经济发展成就主要来自于非国有化的"制度红利",但其发展转轨面临着制度路径依赖性的重大约束瓶颈,主要表现为政府制度供给缺失,以及由此导致的国有化全领域垄断。只有制度依赖性才能有效解释中国经济人均低水平的落后粘性,也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还没有真正跳出低水平均衡的制度陷阱。对于中国未来高质量和可持续的转型崛起,市场化公平竞争的制度创新驱动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理论分析发现:“省直管县”改革提高了县级政府税收分成比例和省对下转移支付规模,迫使其面临更激烈的横向竞争,加剧其对其他弱势部门的财政资金获取。县级政府还会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发展战略,延缓县域内城市化进程。实证研究发现:第一,“省直管县”改革显著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第二,改革效应存在异质性特征。“省直管县”改革,在东中部地区,会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在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西部地区,会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主要产粮地区和省域边界县,改革效应则不明显。第三,地区间横向竞争加剧和选择偏向于资本密集型部门的发展战略是“省直管县”改革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两条渠道。  相似文献   

12.
地区间竞争、财政自给率和公有制企业民营化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朱恒鹏 《经济研究》2004,39(10):24-34
相关文献认为 ,分权化改革导致的地区间竞争加剧引发了各地区的国有企业民营化进程。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验证这一结论。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 ,地区间竞争加剧的确会推动相关地区国有经济民营化进程。但是由于 1 994年以来 ,地区间市场一体化水平基本没有提高 ,从而地区间竞争并没有明显加剧 ,因此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普遍展开的公有制企业改制进程主要不是由地区间竞争推动的。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公有制企业民营化的主要动因来自于财政方面 ,来自于 1 994年分税制改革给地方政府造成的财政压力和预算约束硬化 ,来自于非国有经济发展、非国有经济比重提高对改善地方财政状况的显著作用。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 ,非国有经济比重的提高明显有助于提高地方财政自给率。  相似文献   

13.
区位选择、地区差距与区域经济分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的空间分布存在“倒U形曲线”。为了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落后地区地方政府采取贸易和要素管制政策。这种政策导致发达地区产业的提前进入,出现了区域产业结构的趋同。为了保护本地市场,地方保护性政策得以产生并不断被自我增强,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分割。通过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能够改变地方政府的最优政策选择,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刘君 《经贸实践》2016,(13):20-21
金融改革一直是我国深化改革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李克强总理在布置下阶段的改革任务中专门提到了利率市场化工作在不断推进中,"温州指数"作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重要成果之一,是利率市场化直接反映.本文从"温州指数"出台的背景出发,分析和总结其内涵和发布以来近三年的运行情况,进而探讨"温州指数"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考虑了基础设施作为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的互补效应,建立生产函数与收敛方程分析框架,采用中国1989-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交通扶贫"工程中铁路和等外公路建设促进了经济增长并提高了区域经济的趋同速度,达到了减少地区经济差距和减贫目标;而等级公路因过度投资而导致边际收益递减、挤出效应和交通腐败等经济损失,减缓了区域经济的趋同速度;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条件收敛,但未达到σ收敛;此外,劳均实际资本、平均受教育年限、市场化和城市化水平均显著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6.
我国对外开放基本上是按照从沿海向内陆的顺序逐步展开的,这种渐进式的改革所导致的地区间对外贸易差异与我国地区间收入差距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以1994—2009年为样本期,以经济依据划分的东、中、西部为对象,实证考察了我国地区间对外贸易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证明S—S定理不成立,地区间对外贸易发展差异是导致地区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最后提出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检验了分权体制下省级政府推动市场化进程的因素,并将财政分权、FDI和人均GDP对市场化进程的效应分解成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研究发现,中央政府营造了一种较好的竞争氛围,促使省级政府加快市场化进程,省级政府市场化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省级财政分权和省以下财政分权对省级市场化进程的影响显著为正,地方政府为了竞争FDI有动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同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对市场化制度需求越强。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部地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不断下降,与东部等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大,呈现出“边缘化”特征。其内部的经济联系主要表现出的是竞争而不是合作态势,使得其经济发展出现趋同现象。中部地区要摆脱“中部塌陷”的困境,在适度竞争的同时更要加强分工与协作,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力度,注重市场机制的培育与完善,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国外政府干预地区差距的实践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带有共性的一个发展问题,各国政府都对地区差距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干预。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影响,各国干预地区差距的方法各具特色。我们分别选取了几个较大的发达和发展中国家进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在西部地区中竞争力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地区竞争,竞争力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我国80年代初的地方分权政策导致了地区间竞争,同时也导致地区差距的出现,但在工业化进程中,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城市化浪潮,地区竞争将最终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地区这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中,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各方面因素作为整体发生作用而形成地区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