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电力供应相对富余时期,高耗能产业蒙受“厚爱”,并且在多方力量的推动下出现了整体扩张态势。但随着电力短缺局面的再现和加剧,高耗能企业现在不仅不可能再享受用电优惠政策,而且对于电力短缺似有不小“罪过”,在一轮紧似一轮的调控中度日艰辛。  相似文献   

2.
面对当前日益突出的电力供求矛盾,专家学者在破解“电荒”的成因时,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近年来第二产业用电尤其是高耗能产业用电增长过快。从中央到地方,已经对高耗能产业增幅过快引起的日趋严重的缺电形势给予了高度重视。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出台了限制高耗能产业过度发展的电价政策。对此,笔者认为,相关限制措施是必要的,但用电政策调整要适度,要着眼于长远,要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数字     
《中国电业》2005,(11):11-11
近日,中电联统计信息部发布“2005年电力迎峰度夏工作总结报告”。报告分析认为,2006年是全面实施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家将进一步巩固宏观调控成果,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节能产品,限制高耗能产业无序发展,不合理的电力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抑制。由此预计,我国全年电力需求增长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4.
国家发改委网站近日发布2011年电力运行调节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经济运行调节部门和电力企业要按照国家关于"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要求,围绕今年电力供需偏紧的形势,认真贯彻落实《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保障电力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5.
吕宾 《中国电业》2004,(3):37-39
在时下众说纷纭的缺电原因分析中,有一种观点引人注目——缺电是国民经济发展过快造成的,而导致缺电的最大祸首.当是在拉动用电增长中曾经贡献不凡的高耗能产业。经济学家董辅礽说:“中国经济,冷了不好,热了不好.不冷不热才最好。”一度被视为功臣的高耗能产业是否真的应成为缺电的“原罪”.我们似乎不该在冷热变换之中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6.
最近,《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终于出台。回顾五年来电力体制改革走过的历程,深入学习《实施意见》,我们更加坚定了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扎实做好电力监管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书讯     
电言 《中国电业》2005,(4):80-80
《中国电业》第3期“媒体看电”这个栏目有些看头,它把电力报刊没有涉及或虽然涉及但分析并不透彻的一些话题加以深化。如《外资撤离电力事出有因》一文,对于外资撤离电力,表明了既不是了不得的大问题,也不是毫不相干的事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十一五”期间的电改任务已经清晰地纳入人们的视野。尽管有人认为,以此为起点电力体制改革又重新上路,但是,我们仍然将其定位在“进行时态”。实际上,新一轮的电力体制改革从未停止过,“十一五”电改只不过是“十五”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2007年4月6目,国办发[2007]19号文件《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印发,标志着始于2002年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又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实施意见》是“十一五”电力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如何认真贯彻执行《实施意见》?下一步电力改革将面临哪些困难、问题、机遇和挑战?《实施意见》将对电力行业、企业产生哪些重要影响?怎样积极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确保电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电力行业、企业对形势应当怎样认识和判断?针对上述问题,本刊于4月19日召开“电力改革新起点研讨会”,邀请有关专家发表见解。现将研讨会上的专家发言整理发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这一期的“封面策划”是《电改进行时》,国务院批转了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中国电业》不失时机地宣传电力体制改革。正如封面策划者所言:“市场就像一面放大镜,让人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到电力体制改革的繁杂和繁重。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河北全省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下,电力需求迅速增长。电力运行和供需形势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呈现出“总体偏紧、前紧后松、暂趋缓和、不容乐观”的特点。前4个月由于高耗能行业用电需求快速增长,采暖负荷居高不下,农灌负荷大幅攀升,电力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拉闸限电情况严重。5月份以后,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下,一些高耗能行业用电增速减缓,同时全省降雨过程增多,排灌和空调用电负荷多半蛰伏,电力供需矛盾暂时趋缓。但是随着夏季用电高峰期的到来,电力供应紧张状况难免再次凸现,电力供应形势仍不容乐观。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业》第二期让人感受到了阵阵春的气息。“卷首语”和“封面文章”专栏关注了民间资本进入电力市场的问题,这是一个观察电力的新视觉;《杭州湾畔新太阳》、《载水之舟》、《塞外龙马跃大江》、《创造者朱邦盛》等文章则展示了电力工业的种种新业绩和电力职工的精神风貌;“石横论坛”中涉及的供电服务有偿与无偿和“社会观察”专栏里的蓝领人才问题,也抓住了当前电力工业存在的热点现实。  相似文献   

13.
按照国务院《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和《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华中电网在“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中的地位作用,以及资源分布、电网结构、负荷等特点,市场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因而备受各方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电力保护条例》已于2008年5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继《陕西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和《安徽省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条例》之后又一部地方电力综合法规,其承前启后,第一次在地方性立法中明确提出“电力保护”这一重要概念,该条例的颁布实施,将有助于推动江苏省乃至我国的电力建设、电力设施和电能保护的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崔毅 《中国电业》2004,(8):32-34
今年5月,《中国电业》推出专题报道——《电煤恩怨》,对电煤供应失衡问题进行了详细报道,并在一定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在充分肯定这组报道的同时,有读者认为在电煤问题上应该听取更广泛的声音,特别是听取电力业外人士的看法,以避免《中国电业》作为电力媒体在立场上的偏颇。随着夏季电力供应矛盾的加剧,作为联结电力、煤炭两大行业的重要环节,电煤的产供问题日益凸现,吸引着更多的“眼球”。为此,本刊特别邀请资深撰稿遍访电力、煤炭、铁路等相关业界人士,特别是煤炭专家,以电力“局外人”的身份,对电煤问题继本刊《电煤恩怨》专题报道之后进行纵深分析,再度解读“煤电之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即变法。电力体制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电力行业管理、运行之规的变革。于是,对电力“根本大法”——《电力法》的修改,成为电力体制改革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韩水  张锐 《中国电业》2007,(12):50-51
从1998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经贸委《关于深化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到2002年国务院印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再到2007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实施的意见》,中国电力市场建设已走过9年历程。9年来,中国电力市场建设的过程,也是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中国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大量经验和成果,但同时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困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上期的《中国电业》刊登了“泰、印两国的电力改革与监管”一文,文章的按语发人深省。按语说:“对于电力体制改革,过去我们更多地考察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有关情况了解甚少。而业已进行电力改革的发展中国家中,也不乏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我们推进电力改革和加强电力监管同样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是非常正确的。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电力体制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7]19号),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电信、电力、天然气等产业都或多或少带有自然垄断的特点,这些产业如何充分地发挥竞争的基础作用,意义特别重大。国际著名学者拉丰和泰勒尔所著的《电信竞争》(2000)一书,对电信市场竞争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其中也涉及了产业经济学(或产业组织理论)的许多重要问题。国内学者叶泽教授最近完成的专著《电力竞争》(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对电力市场竞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富有新意的研究,在我看来,这一成果处于目前国内同类研究的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