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2.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4,(18):186-188
本文系统分析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现状以及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量影响因素,构建三个引力模型方程,运用面板数据证实经济总量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促进作用,而地理距离与人均GDP则均不利于双边农产品贸易的扩大。研究还表明,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双边农产品贸易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推动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最后,运用引力模型回归方程估算中国与其他RCEP成员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并将这些国家或地区分为三种类型,进而为中国农产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背景下,我国与世界经济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之一,其畜牧业生产举世闻名,依据自身资源优势培育了较多的农产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建设,地处中亚经济带核心区域的哈萨克斯坦在近年来与中国的农业合作日益频繁。中哈两国在农产品贸易中形成了优劣互补的格局,从实践上两国对双方的经济合作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但是从理论上进行分析,两国农产品贸易潜力和效率缺乏实证研究,因此在文章阐述中对中哈两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两国贸易效率和增长路径问题展开定性和定量研究,对助推“一带一路”倡议的建设和中哈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5.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全球化竞争背景之下提出的新构想,而东盟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中国与东盟贸易往来愈加频繁,现在东盟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本文选取2004年-2016年中国与东盟进出口的相关数据,采用引力模型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出口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国空间距离过远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双边的差距扩大以及人均GDP差距扩大会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东盟各国的贸易依存度也与双方的贸易具有较大的正向作用,贸易国的GDP越高则双方的进出口贸易量越大。 相似文献
6.
7.
宋冬凌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0,(2)
以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流量为研究对象,应用研究贸易流量的模型,构建出适合双边特色的贸易引力模型;采用面板数据并添加其它36个重要贸易伙伴国作对比,分别将东盟看作一个整体和各自独立变量进行回归。实证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的传统影响因素,如经济规模、人均发展水平、距离等变量仍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而虚拟变量WTO成员国、华人所占比例等因素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中国—非洲农产品贸易的决定因素与潜力——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与非洲农业在资源、市场和技术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经过50年的发展,中非农业合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双方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而且具有很大的潜力。文章系统分析了影响中非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因素,运用引力模型验证了距离、人口、经济规模以及政策等因素对双边农产品贸易的不同影响,指出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符合林德定理,双方需求与产品越相似,则潜在的贸易量越大,并基于引力模型估计了双方农产品贸易的潜力和合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与潜力: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东亚10个主要经济体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建立东亚贸易引力模型,对东亚进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和潜力进行研究。研究显示,国家经济规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进口国制度、国际直接投资、国家间的经济水平差距和地理距离是东亚双边进口贸易流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中国香港、泰国、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对东亚的进口潜力较大,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新加坡对东亚的进口潜力较小。加强东亚区域内最终产品市场和区域贸易合作的发展、推进东亚各经济体的制度改革和调整、积极合理地引进国际直接投资、加强物流建设与合作,应成为东亚各经济体未来重要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充分考虑影响广西与东盟贸易实际因素,在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6个解释变量,构建了能反映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流量的扩展型贸易引力模型,对广西与东盟双边贸易量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在对扩展型贸易模型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广西与东盟各国的贸易潜力进行了测算,指出了促进未来广西与东盟贸易量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俄双方政治互信升级,两国建立了更为密切、全面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文章基于较长时间跨度(1989~2010年)中俄双边贸易相关数据构建贸易引力扩展模型,研究两国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以及发展潜力问题,并提出促进双边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机制,完善贸易制度安排;强调各领域的务实合作;积极构建中俄自由贸易区;加强双边经贸结构调整,培育新兴贸易形态。 相似文献
12.
CAFTA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1999~2006年中国和东盟五国早期收获产品(EHP)贸易流量数据,应用贸易比重指数和行业贸易引力模型,评估中国和东盟五国早期收获产品的贸易效应。结果表明,CAFTA对成员国的EHP区内出口具有贸易扩大效应;同时对东盟五国之间和区外国家与成员国的EHP进出口存在贸易转移效应。在CAFTA今后的建设中,成员国应该采取措施,在促进区内贸易扩大的同时,减少对区外的贸易转移,以获得更大的贸易创造。 相似文献
13.
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中国和印度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结构特点的分析,研究了两国农产品贸易产业间和产业内的互补性;在此基础上,从产业间和产业内互补的不同角度,分析了双方具有潜在互补性和较大贸易容量及紧密贸易联系的农产品,以揭示两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潜力。研究表明,中印农产品的贸易互补性在现实贸易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两国农产品贸易具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台湾地区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年7月,中国与东盟开始实施《货物贸易协议》,从而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进入了全面的实质性运作阶段。CAFTA的建设究竟会对台湾地区的经济产生什么影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背景之后,考察了台湾地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及祖国大陆的经贸关系,分析了CAFTA对台湾地区经济的影响,并在最后提出了建立海峡两岸共同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这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与拉丁美洲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国已和智利、秘鲁和哥斯达黎加三个拉美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定,为双方的贸易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中国与智利的自由贸易协定为例,采用引力模型,定量研究两国的经济一体化程度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所创造的贸易效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介绍了双边贸易和贸易效应引力模型的研究进展,指出本文的创新之处。然后,通过建立两个引力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中国的静态贸易效应中贸易转移效应远远大于贸易创造效应,而且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之间的差额逐年增长。最后,本文对此做出了解释,并建议未来的研究内容可以集中分析某一特定产业的贸易效应。 相似文献
17.
安全标准与农产品贸易: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农产品贸易引起争端的安全标准的大量存在,表明市场自身力量不足以纠正失灵,农产品市场的独有特征构成安全标准广泛实施的理由。文章测算了十年间一项具体农产品安全标准—黄曲霉素最大允许含量标准,对一组发达国家和一组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发展中国家的水果/坚果类产品的贸易影响程度。政策模拟结果显示,进口国协调采用国际标准将产生更大的贸易促进效果。 相似文献
18.
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FDI和各省市区国际贸易的关系,对2007年我国30个省市区和26个国家或地区的双边贸易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省市区FDI与国际贸易之间存在互补关系,从三大经济区域来看,东部FDI对国际贸易的弹性最大,其次是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最小。基于资源禀赋差异的垂直贸易体制加剧了FDI投资于我国的趋势。各省市区的贸易模式取决于贸易双方的经济规模和地理距离。双边贸易流量的规模与各自的经济总量呈正比,双方的地理距离(运输成本)构成了两地之间贸易的阻力因素,地理位置成为阻碍中部和西部地区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中国与东盟间的双边贸易为研究对象,利用贸易引力模型分析中国与东盟之间贸易的决定因素。中国的GDP、东盟国家国的GDP和人均GDP对于中国-东盟贸易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中国的人均GDP和距离对于中国-东盟的贸易具有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