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 WTO是在GATT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新型的全球性经贸组织,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向多边贸易体制提供安全及可预见性的核心制度,是成员方解决政府问贸易争端的强制性、排他性的合法渠道,是一种以法律规则为基础的国际争端解决机制.这种融司法性与政治性为一体的综合性争端解决机制对争端解决的特殊作用有赖于一系列法律原则、规则、制度和程序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有赖于缜密而严谨的WTO争端解决机制基本法律框架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论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贡献、不足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所有文明社会都有个共同特征,即需要有一套适用与解释规则,和平解决争端的规范和程序,这是国际、国内法律制度的共同经验。以《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以下简称 DSU)为核心建立起来的 WTO 争端解决机制在维持原 GATT 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框架和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前者的组  相似文献   

3.
WTO、CAFTA、NAFTA争端解决机制与ECFA争端解决机制在适用范围上具同质性,这为机制间的相互借鉴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比较,除了整合出WTO、CAFTA、NAFTA三大争端解决机制共有的先进制度值得借鉴外,提炼出的三大机制各具的特色性制度亦颇宜借鉴。比较借鉴视角下,立足于ECFA成员法律地位的特殊性和现阶段两岸解决经贸与投资纠纷的主要方式这两个客观要素,通过对适用范围、争端解决机构、争端解决方式及程序、执行机制这四部分的具体制度设计务实地建构出ECFA争端解决机制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非违反之诉作为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一种特殊制度,它是由其前身关贸总协定经过几十年的争端解决实践逐步发展而来。非违反之诉是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制度,对其适用要件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以避免被滥用。  相似文献   

5.
上海合作组织自成立起即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但在经贸争端解决机制方面仍存在法律制度模糊乃至空白状态,这可能导致未来区域经贸合作的进一步发展面临挑战。本文在分析构建上合组织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该组织相关国家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解决经贸争端的数据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认为现阶段WTO争端解决机制作为上合组织相关国家间经贸争端解决机制具有可行性,而且是目前的最佳选择,对此,中国应该积极推动引入。  相似文献   

6.
WTO争端解决机制被公认是WTO法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之一,是解决中美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和必然选择。我国应健全适应WTO规则的法律制度,不断提升灵活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能力与技巧,并在WTO规则改革中体现更多主动性、发挥更大话语权,积极参与并推动WTO反倾销规则、反补贴规则及保障措施制度的规范与改革。  相似文献   

7.
争端解决机制是自由贸易区法律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CEPA中却没有争端解决方面的具体规定,我们有必要在这方面进行理论研究。本文将重点论述CEPA框架下有必要构建自身的争端解决机制以及构建什么样的争端解决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下,虽然上诉机构(Appellate Body)的裁决仍有可能被WTO争端解决机构以"协商一致"(consensus)的方式拒绝采纳,但同专家小组(Panel of Experts)的裁决相比,由于在争端解决程序上上诉机构的审议是基于专家小组的裁决,"上诉机构可以维持、修改或推翻专家小组的法律裁定和结论",所以上诉机构的裁决是对专家小组裁决报告中的法律适用与法律解释的"正本清源",更易为WTO争端解决机构及有关争端各方所接受.  相似文献   

9.
基于各国在政治经济实力上的不平等,仅仅依靠WTO争端解决机制在法律规则形式上的平等适用,其实际意义是有限的。本文从完善赔偿救济的角度对该机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旨在使得WTO争端解决机制实现其从"形式正义"到"实质正义"的飞跃。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不以传统的双方事先达成仲裁合意作为确定管辖权的基础,初现于20世纪80年代末的“无默契仲裁”模式自产生起至今备受争议,如何完善该模式造成的管辖权不当扩大弊端是消解其争议的务实之举。以广泛适用该模式的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的实践为切入点进行考察发现,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公约及仲裁规则对确立管辖权的法律适用规则的缺失和管辖权异议处理程序上的不足将对“无默契仲裁”模式下管辖权的确立产生不良影响,应通过直接在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仲裁规则中明确相关法律适用规则、建立管辖权先行审查制度以及提倡东道国在双边条约中参考2012年美国BIT范本第30条制定法律适用规则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