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理性、有限理性和非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归纳分析了经济学中关于理性、有限理性和非理性的概念界定,认为对行为人的界定是区分经济学分析范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此基础上对比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假设、以及西蒙、超边际分析学派和K-T对有限理性概念的不同界定。  相似文献   

2.
以理性经济人为前提而建立的经济学在各方面都受到挑战,其中主要的是经济理论和经济现实的不相关性和经济世界中的非理性因素两大问题。面对这种挑战,作为经济学新发展的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都对理性进行了新的诠释。博弈论通过扩张理性来说明经济活动中的互动关系力图使经济理论更好地从可能走向现实;行为经济学力图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理性使经济学在面对经济现实时能有更大的作为。前者是使理性极度扩张,后者是削弱理性的刚性。作为经济学假设的理性是有一定韧性的,理性的扩张和削弱目的都是使经济学理论能直面经济现实。博弈论和行为经济学的殊途同归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经济学是有科学性的。  相似文献   

3.
张伟 《新疆财经》2001,(6):24-26
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假设是“理性经济人”,所谓理性,主流经济学一般解释为在给定约束条件下个体追求自利最大化的行为方式。主流经济学正是基于这个核心假设通过演绎推理,形成一种理解经济系统的抽象均衡模式。然而这种模式缺少经济史理论和其理论构建的经验支持,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经济学家们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理性假说,如有限理性假说,角色理性假说等等。这些假说大大增强了经济学对经济现象与经济历史过程的解释力,但是它们仍存在严重缺陷,本文拟重新审视几个重要的理性假说,运用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一个新的理性假说-经济系统理性假说。  相似文献   

4.
认知理性与制度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经济学是一个极其庞杂的研究体系,这里尝试给出一个有助于系统把握制度经济学的新视角.基于认知理性,本文较为系统地梳理了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归纳出四种典型的制度研究范式:即完全理性范式、接近完全理性范式、有限理性范式和演化理性范式.在这四种范式中,个体对制度的建构能力依次减弱,制度对个体的塑造能力依次增强,制度也逐渐从浓缩信息功能转变为认知塑造功能.本文还探讨了上述不同范式间的互动与交融,并进一步展望了制度经济学未来的理论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刘洋 《中国城市经济》2010,(9X):238-240
法经济学分析是运用有关经济学理论、方法来研究法学理论和具体的法律问题的具有交叉性、边缘性的一门学科。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以理查德.A.波斯纳、加里.S.贝克尔等为代表的法经济学家开始以独特的经济学视角和分析方法来研究犯罪及其相关的法律制度,为传统犯罪学和社会学分析犯罪及犯罪现象的法学学者们研究工作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而理性犯罪人假设存在的缺陷近年来遭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质疑,对此,笔者在本文中适当修正了传统理性犯罪人模型,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中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不同的经济学流派对此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理解,总体来说,经历了从完全理性到有限理性再到非理性的变化,但并没有停止争论的趋势。因此,需要把人性假设作为理论出发点,把握经济学方法论的进展与人性假设理解的变化,包容性地对待"理性人"假设。  相似文献   

7.
理性是经济学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与制度变迁的一个关键词。什么是理性?人类理性包含什么内容?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如何影响人的行为和制度选择?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回答这些问题。论文上半部分讨论了人类理性的三对范畴:本能理性与认识理性、进化理性与建构理性、个人理性与社会理性,构建一个人类理性模型;下半部分讨论了制度变迁的需求、制度选择的基础与初始条件、制度选择的主体和方式,以及制度选择与国家政治制度、文化意识的关系,构建一个制度选择模型。  相似文献   

8.
二百三十年前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的问世开创了经济学的先河,斯密所推崇的在追求自利过程中实现“经济刺轮奇迹般运转”的经济人也成为经济学的基石。之后,经过李嘉图、穆勒、门格尔、马歇尔等古典经济学家的发展和理性主义的锤炼,经济主体假定由经济人上升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为理性人。  相似文献   

9.
吴清 《华东经济管理》2003,17(3):159-160
经济学大厦是建立在经济人这一重要基本假设基础之上的,任何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经济个体的行为,在经济学看来都是符合理性的行为。本文就从有效竞争与秩序的形成、车站的站与座队的设置以及对私自取水者的惩罚机制等方面来说明:正是从这一最基本的对人性合理的假设出发,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国际政治经济学从国际关系中分离之后,汲取了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学区别于国际关系其他领域的重要特征,也是区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组织学派和英国学派的重要标准。在国际政治经济学发展过程中常用的两种研究方法是理性选择和比较方法,后者通常可以划分为大样本统计和小样本案例分析。是否采用源自经济学的理性选择和使用大样本统计还是小样本案例分析成为目前国际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争议的核心问题。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应当充分重视研究方法的掌握,作为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消费者,要实现同西方学者的对话,我们必须掌握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服务于议题设定,任何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应当根据自己议题需要谨慎地使用某种或者多种研究方法;应当关注经济学和比较政治学发展的新动向和新发展,这两个学科对国际政治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影响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11.
周业安 《南方经济》2018,37(2):1-11
文章首先把行为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划分四个阶段,并分别阐述了每个阶段的主要理论贡献。其次,文章认为,行为经济学对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可以归结到两个方面:一是有限理性;二是社会偏好。有限理性有可能替代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说,而社会偏好理论则通过引入人的社会性,一改新古典经济学完全忽略人的社会性的做法,从而将经济学引入一个崭新的方向。从这个角度讲,行为经济学在未来完全有可能成为经济学发展的引领者。  相似文献   

12.
有限理性下的个体决策:一种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涛  覃琼霞 《南方经济》2007,34(12):24-31
本文试图延续Shesheinski(2003)的分析思路,通过有限理性的模型化使有限理性下的个体决策重新与经济学的福利最大化和边际决策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我们先后分析了有限理性结构下的纯个体决策和集体行动中的个体决策问题。同时,对集体行动中的有限理性和理性决策进行初步的比较与分析。得出了有限理性下的最优决策规模要大于理性决策规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法兰克福学派以工具理性批判问题为切入点,从启蒙理性、工具理性和合理性这三个角度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展开深入批判,并揭示出启蒙理性、工具理性和合理性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联。  相似文献   

14.
当前,随着博弈论的深入,关于理性内容的定位已成为限制其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人的物质偏好究竟在理性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它是否是理性取舍的唯一尺度?文章作者认为,非物质偏好因素在理性抉择中同样占有重要位置,譬如说,承诺.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现实经济活动参与人的有限理性和有限信息出发,简要介绍了有限理性博弈原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重复动态博弈模型和存在私人信息的经济模型,利用复制动态方程的稳定性和信息不对称讨论了第四方物流服务商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合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2010年江苏省进出口商品结构演变及合理度进行评价,发现江苏省进出口商品以工业制成品和加工贸易产品为主、外资企业进出口产品占比逐年提升、进出口商品结构与其支柱和瓶颈产业不匹配、进出口商品结构合理度指教下降、金属品与机电设备制造业演变为支柱产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有支柱和瓶颈产业双重身份、石油天然气开采业演变为瓶颈产业等现象,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粗糙集-未确知测度的矿井通风系统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粗糙集对矿井通风系统合理性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约简,去除冗余指标,并求出约简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归一化后,作为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的指标权重系数。不仅减少了未确知测度评价的计算量,也为其权重确定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解决办法。同时,结合邯郸市峰峰矿区15个矿井的实测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中的支配地位显示了历史的、逻辑的一致性。首先,资本主义物质文明的膨胀使得人们对物质的追求上升到欲求层次,从而产生资源的稀缺性与欲望的无穷性之间的紧张,以致经济学转向了资源配置的研究;其次,货币拜物教式的金钱理性之崛起为经济人假设披上了理性的外衣和逻辑上的合理性,并将古典经济学强调的“自利”和“理性”蜕变为现代主流经济学的“自私”和“工具理性”;最后,形式逻辑的兴起将丰富多样的追求转变为可量化的效用单位,并在此基础上开始兴建基于理性的数理模型。  相似文献   

19.
黄纯纯 《南方经济》2014,(9):121-127
传统产业组织吸收了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的相关思想和研究方法,形成了新的行为产业组织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探讨参与人理性不对称的条件下厂商的行为和后果,重点研究消费者和厂商的有限认知和情感所带来的影响.行为产业组织已经形成了若干理论模型,并借助于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这一领域尚不成熟,存在诸多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