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经济》2014,(1):79-79
2013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实现的GDP约为中部地区GDP的2.4倍、西部地区GDP的3倍左右,但就增速而言,呈现“西快东慢”的格局。从对GDP的贡献率看,东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对GDP贡献率为i0.6%,大大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固定资产投资,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固定投资增速大多接近30%。此外,由于双边贸易进展良好,西部地区对外进出KI总额的增速相当明显。就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东部沿海地区一‘线城市仍位居前列,但西部地区的CPI均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从整体上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各地经济都有很大发展。由于各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条件不同,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就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从全国看东部比西部发展快,南方比北方发展的势头猛。从青海看,也是东部比西部发展快。1980年,我国东、中、西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2.2∶31.2∶16.5,1991年则为55.8∶29.3∶14.9。可以看出,东部地区的比重提高了3.6个百分点。中、西部则分别下降了1.9和1.6个百分点。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收入的地区差别也在扩大。除城镇居民外,东、中、西部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1980年为1.39∶1.11∶1.1991年扩大到1.71∶1.06∶1。  相似文献   

3.
1996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继续下降,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各地汇总将达到21719亿元,增长16%,比1995年增长幅度下降3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中部地区投资增长速度继续加快,西部地区持续下降,西部与东、中部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中,东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14364亿元,增长16.15%;中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4791亿元,增长16.66%;西部地区投资总额将达到2564亿元,增长13.97%,东、中、西部地区占全部固定资产的份额为66.14%、22.06%、11.80%,东、中部地区略有增加,西部地区继续下降。在各省、区、市中,安徽、湖南、青海、河南、北京、浙江、广东、广西、甘肃、江苏、湖北等省将以超过全国平均增幅的速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工业增长。2000年1-9月份.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达11678亿元,同比增长14.7%:西部地区增长10%。 工业产品销售率。东部地区为96.85%,同比提高0.83个百分点:西部为97.17,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东部地区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9.7%,快于本地区同期工业生产增速5.8个百分点,占全国地方预算收入总额63.5%:西部地区同比增长9.8%,快于同期工业增速2.5个百分点。 物价。东部累计上涨0.8%:西部地区物价下降状况尚无大的改观,在上年下降18…  相似文献   

5.
2006年8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06)》。报告指出,2005年西部经济增速超过12%.但居民收入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在继续扩大。西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东部地区的比例,在城镇由2004年的69.7%下降到2005年的66.7%.在农村则由2004年的48%下降到44.2%。  相似文献   

6.
1—4月,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2.1%,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增长35.3%,增速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增长46%,增速同比加快17.4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投资占全国城镇投资比重为47.4%,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东、中、西部地区问的发展差距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地理走势为西高东低,表现在经济增长速度上恰恰倒了过来。80年代以来,由于地区倾斜政策的推动,地缘优势的发挥,东部地区迅速跃上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开始越拉越大。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1981-1989年,中西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10%,相当于同期东部地区的92%,到了90年代,中部和西部增长率分别只有东部地区的63%和50%;  相似文献   

8.
《上海经济》2010,(3):79-79
2009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经济数据公报日前已陆续公布。从GDP绝对值来看,两东两江(广东、山东、江苏和浙江)继续保持总量优势,位居全国前四。排名较去年相比,江苏省赶超山东省,位居第二。东部12省全年完成经济总量205569.4亿元,占全国比重的58.68%,较三季度相比,比重有所下降:中部地区GDP总量95354.31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27.22%:西部地区经济总量49424.73亿元,占14.11%,相比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比重略有上升(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9.
中部悬念     
来自中部的忧思 从建立经济特区到西部大开发,从振兴东北再到"三极论"的提出,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快速发展期.这期间,中部地区与全国开发重点失之交臂,成为唯一被忽略的地区.据有关资料显示,近10余年内,中部与东部的经济发展差距一直在扩大,两者GDP差额比已经增加了6倍.而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又将使两地的投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便面临这样的发展窘境:搞市场经济的环境不如东部,国家资源按计划分配则落后于西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上半年东部地区实现的GDP约为中部地区GDP的2.4倍、西部地区GDP的3倍左右,但就增速而言,呈现"西快东慢"的格局.从对GDP的贡献率来看,东部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对GDP贡献率为10.87%,大大高于其他地区;中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贡献率超过75%,且整体增速快于东部.大多数学者认为,投资仍是拉动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需更多依靠财政政策,但投资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主要应投在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我国能源工业区域格局的演变从近代工业诞生到1952年,我国能源工业的布局重心一直是偏于我国近代工业中心的沿海地区,如果按照三个地带来说,则布局重心是东部和近中部。1952年,东、中、西三个地带的原煤产量所占比重分别为44.02%、64.79%和9.2%,其中中部原煤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南、山西东部和黑龙江;东、中、西部发电量所占比重分别为63.64%、31.68%和4.68%;尽管石油开采业98%集中在西部地区,但由于东部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的基本目标是缩小东西部差距,富裕西部人民,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但从实行以来的结果看,东西部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在继续扩大。从人均GDP看,西部人均GDP从1998年的498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522美元,2000年的566美元,2001年的605美元,2002年的663美元,2002比1998年增长33%。而同期东部人均GDP由1998年的1212美元增加到2002年的1704美元,增长41%。  相似文献   

13.
王淑芬 《辽宁经济》2004,(9):106-106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和总量上的差距。以1998年为例,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14%,不足中部地区的1/2和东部地区的1/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159元,分别比东部和中部地区低7374元和1240元。  相似文献   

14.
《山东建设》2005,(17):28-29
2005年已过半,历来作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大多纷纷告急,其中1至5月,广东全省完成GDP7012.8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同比增幅回落2.9个百分点:从2005年初开始,浙江经济增长步伐开始大幅放慢;而上海的工业增加值从1月份的20.20%下降到5月份的7.60%,1至5月累计增长只有10.7%,浦东经济负增长则被判为“几成定局”。目前,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有不断扩大之趋势。据有关资料统计,1978年全国各地区人均GDP相对差异系数为97.2%,随后有所下降,1991年降至81.8%,其后一直呈现上升趋势。最富地区与最贫地区人均GDP也出现了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1978年上海人均GDP是贵州人均GDP的143倍,到1984年降为11.7倍,之后相对平稳,到1991年达到11.62倍,1999年上升至12.45倍。近几年来,随着东南沿海地区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完善,东、中、西部之间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个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以解决,不仅会影响民族团结,而且  相似文献   

16.
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呈下行态势,GDP增速从一季度的10.6%下滑到三季度的9%。而三季度GDP的增速又是四年来首次低于10%。据海关总署新近发布的数字显示,11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898.9亿美元,同比下降9%。其中,出口下降2.2%,增速比上年同期减缓24个百分点。在外需持续萎缩的情况下,全面启动内需、刺激经济增长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都会遇到的难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西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据统计,1978年东、中、西部GDP分别为全国GDP平均水平的122.53%、81.9%、67.2%;人均GDP全国为379元,东、中、西部分别为  相似文献   

18.
一、区域经济金融非均衡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容忽视的现实(一)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现状一是区域经济规模差距拉大。2005年,东部地区占全国GDP总额的比重达到57.52%,而西部只有12.97%。若以GDP总量计算,西部地区GDP总量只有东部地区的22.56%。从人均GDP来看,东部地区人均GDP达到  相似文献   

19.
东部GDP占6成经济增长14.24% 人均GDP近3万 东部地区2007年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从绝对数值看,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品零售额、进出口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达到55.83%,60.69%和92.14%.就相对速度看,东部地区GDP增长率为14.24%,超出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人均GDP高达29874元,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1.93倍和4.18倍.其中,上海市人均GDP位于全国首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5倍.  相似文献   

20.
按传统的梯度经济发展理论,东部地区高的经济势能会向中部地区转移,从而出现自东至西的梯度推进发展,然而统计数字提供的情况却与上述理论大相径庭——中国的经济地理学一贯把其鸡型版图由东到西分为三带,即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其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资源禀赋,包括经济势能、劳动力素质和历史文化背景。东部沿海地区由南到北有广西、海南、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北京、天津、辽宁诸省市.其经济基础好,投入产出水平较好,劳动力训练有素,人D密集,交通发达,有海派文化的理念;中部地区有湖南、湖北、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