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叶安宁 《科技和产业》2008,8(9):42-44,68
生产率的测度是产出和投入之比。对产出和投入的不同界定而产生的生产率包括:直接劳动生产率、完全劳动生产率、增加值劳动生产率等。本文探讨了完全劳动投入的测度,并比较了这些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政治经济学视域下,全要素生产率由劳动生产率演化而来,它利用价格这一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桥梁和纽带,既反映了各类要素投入与产出间的技术经济效率,也反映了价值投入与价值产出的效率水平。在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持续存在的条件下,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刻画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指标。作为一种概念、工具,全要素生产率存在一定局限,使其难以准确刻画劳动生产率的情况。在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后,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发生变化,从而成为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术语、范畴。使全要素生产率更好应用于我国经济建设,既要在认识、应用、发展层面克服其局限,也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框架内、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满足时代需要中引导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9,(48):11-13
【英国《经济学家》11月12日】生产率的增长或许是衡量一个经济体繁荣程度最重要的标准。对长期生活水平而言,没有什么比效率的提高更重要。经济体把资本和劳动力以效率的形式结合在一起。遗憾的是,人们用以衡量生产率增长的方式往往是无效率的。大多数分析人士重点关注劳动生产率,计算方法通常是用总产出除以工人数量或工作时长。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一、高新技术已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该国的总产出来衡量的,总产出取决于总投入,投入有三个来源: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技术进步贡献,前两者都是有形投入,对于产出的影响可以通过统计数据获得,当前两者的产出已定,余下的经济增长就归功于技术进步。这是在劳动和资本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发达国家中,资本与劳动投入在产出中的…  相似文献   

5.
要素禀赋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家庭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区域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扩大。本文在运用传统要素分解方法研究农业经济增长的基础上,运用Blinder-Oaxaea方法分解地区间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要素禀赋差异仍是影响中国不同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其中要素禀赋差异导致东西部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38.26%,东中部71.56%;不同地区间其余部分的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系数等。  相似文献   

6.
一、实施全面生产率管理的意义1、生产率是近年引入我国的一个针对企业组织运行发展的较新、较为系统的体现企业综合效益的重要企业管理理论与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考核标准。目前,生产率的研究、发展与实际应用,在西方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中,已逐渐成为热点,特别在日本与欧、美,其广泛的理论指导与使用范围和综合的考核标准,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所认同并采用。按照国外理论界的研究成果,生产率是指在运行过程中投入与产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是了解一个组织的主要依据。生产率是一个综合性的效率指标,它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详细地介绍了KLEMS方法中投入要素的度量,强调在完全竞争市场下每种投入的产出弹性等于该投入占总产出份额。其次大体概述了基于KLEMS方法生产率研究的两个方向,一是投入要素不断细分的生产率研究;二是ICT资本与非ICT资本生产率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也就是总产量中依靠技术进步、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非要素投入的增产部分。经济发展规律证明,当经济发展到比较高级或者高级阶段,经济发展模式将实现由简单要素投入增长型到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增长型的转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镇海已经迈入高收入国家(地区)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
张唯  柳希  邓鹏  陈雨薇 《科技和产业》2021,21(3):210-213
近年来,随着沙特阿拉伯"新政"的实施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随着R&D投入的增加,沙特的科技产出和知识创造能力有了大幅提升.但从对比数据来看,沙特的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有巨大差距,与其他高收入的阿拉伯世界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有很大上升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服务业的增长与技术进步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中国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虽然较快 ,但与其他经济体相比 ,存在明显的“三低”现象 ,即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就业比重偏低和人均增加值偏低 ;以人均产值增长率衡量的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相对滞后。从 2 0世纪 90年代开始 ,中国服务业增长的驱动力发生了变化 :资本—产出比增长率 (衡量资本深化的工业化进程 )对服务业人均产出增长率的贡献开始超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贡献。其原因在于 ,中国服务业的技术进步并不是劳动增强型的 ,而是略微资本增强型的。有鉴于此 ,在推进服务业发展战略时 ,应重新审视通过服务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失业人员的就业措施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服务业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战略 ,在服务领域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促进服务业竞争力的提高和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变迁与中印两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三部门的产业结构变迁一般均衡模型和中印两国可比较的宏观数据,试图解释1978以来中国的总劳动生产率反超印度并持续领先的原因。通过模型校准和增长核算,本文发现中印两国三大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和劳动力流动壁垒的差异,特别是中国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于印度,是导致印度与中国劳动生产率之比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本文的增长核算也表明,印度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即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比第二产业更快,恶化了与中国的总劳动生产率差距。如果印度试图缩小与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差距,则应借鉴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即同时提高第一、第二产业的生产率,比印度目前的产业结构升级模式会更有效果。而如果中国试图继续保持在生产率方面对印度的领先优势,可能需要提高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12.
王永静  王艳 《乡镇经济》2008,24(7):93-96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指标,采用索洛余值法对1979—200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素投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测算,对此期间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判断,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非常低,兵团经济长期处于粗放增长状态。要改变兵团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其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创新是第一动力。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国家知识产权专利数据库,探究了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与生产率异质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交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因生产率异质性对企业创新产出存在差异性影响。作用机制是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会通过市场竞争、融资约束缓解来对生产率异质性企业的创新产出产生差异性影响。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与生产率异质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交互作用还体现在不同区域、不同技术距离的企业之间。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与生产率异质性对企业创新产出的交互作用还具有非线性、广泛性和稳健性等特征。本文的政策含义是,由于创新资源具有稀缺性,为营造竞争友好的市场环境并促进企业创新产出,政府应该制定能强化竞争的分散化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4.
提高生产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新加坡作为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楷模之一,在1965年~1984年的20年间创造了年均9.5%的高速经济增长率。但是,1985年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率却为负数,国民生产总值减少1.8%,1986年一季度又比上年同期减少3.4%,至今尚未摆脱困境。新加坡经济衰退的原因很多,但其中较重要的一条就是因为生产率下降。生产率的下降必然造成经济增长率的下降。从1981年开始,新加坡的生产率(特别是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就低于南朝鲜、台湾和香港,从而造成劳动费用上升,而劳动费用上升又削弱了出口竞争能力,最终又导致以出口为支柱的整个经济的衰退。它再一次向发展中国家证明了提高生产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上海经济研究》1983,(11):60-60
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要提高企业素质,就必须围绕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来开展工作,投入要少,产出要既多又好。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就是增加社会财富,增加国民收入,就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要解决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对上海工业六大重点行业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探讨,使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切入,研究了投入产出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静态来看,上海工业行业规模效率不高,技术创新能力缺失;动态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归因于技术进步,而技术效率在下降,规模效率不足是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认为,提高上海工业效率的科学路径可以从“优化投入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等几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
张莉  王曦  才国伟  舒元 《南方经济》2013,(12):86-88
经济增长理论以及跨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都认为,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率和收入水平差异很大程度上源于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差异。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由研发投入或技术引进带来的微观生产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则是改善资源配置(即生产要素由生产率低的企业、部门或地区流向生产率高的企业、部门或地区)带来的效率提高。尤其是后者,有很大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18.
现代生产的发展,不仅要靠投入要素的增加,更要靠技术进步。现代的生产技术水平一般以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劳动比率作为评价指标。这是因为资本(在实物上表现为生产设备)和劳动的效率及其比例能够反映出生产技术概貌的缘故。在技术不变时,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劳动比率(又称资本集约度)已定,作为二者之比的资本系数(又称资本产出比率)也就确定。生产设备是现代技术进步所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决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只反映生产没备和产出总量之间数量关系的资本系数本身与其说是技术进步指标。  相似文献   

19.
只要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增长持平,则通胀不足虑 在中国过去20年中,劳动生产率(工人的人均实际产出)的持续增长平均超出工资增长率(工资总量与工作者总量之比)8.4%。但是,以后将不再如此。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国家的大量投入,使江西老区有了一定的经济规模和工业化基础,这也是江西老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但是,从需求和效果来看,国家给江西老区的投资仍然不够。长期以来,国家从整个经济利益角度出发,只看到江西老区高投入、低产出的特点,对江西老区的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