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圳福田保税区率先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保税区是上个世纪90年代前后,我国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做法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经济区域,最初的功能定位是仓储、转口和加工。保税区实行了特殊的经济政策,即实行具有“境内关外”特征的税收政策。这种政策优势在以前高关税、高进口壁垒的前提下,对于企业特别是出口加工型企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保税区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和CEPA的实施,关税税率在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 "保税区"在世界各国叫法不同。一般是指一国的部分领土,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然而,有关国家所订立的某些规定,如国内法令所规定的禁止和限制仍属有效。海关也可以在区内实行某种监管,以保证区内的各项作业均能按照既定的规章进行。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所设立的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均属类似的特定对外开放区域。海关对区内实行特殊的管理政策,对从境外入区的货物  相似文献   

3.
<正> 一、我国保税区的分布格局与自由贸易区经国务院批准,1990年6月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而后,国家又先后批准设立了天津港保税区、青岛保税区、海口保税区、张家港保税区、厦门象屿保税区、沙头角保税区、汕头保税区、福田保税区、宁波保税区、福州保税区、大连保税区等13个保税区。1996年以后,国务院又批准了深圳盐田和珠海保税区,使全国保税区总数达到15家。2000年,深圳福田保  相似文献   

4.
龚正 《港口经济》2004,(2):10-13
一、保税区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产物保税区既结合国际惯例又具有中国特色,对促进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这一点首先要予以肯定。1990年,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国务院批准设立了我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随后在沿海地区相继设立了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税区发展面临的十大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设立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以来,我国已建成了上海外高桥,天津港,大连,青岛黄岛,张家港,宁波,厦门象屿,福州,海口,汕头,珠海,广州,深圳福田,沙头角和盐田港等15个保税区,规划开发面积累积42.39km^2,创办保税区,是我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是我国在成功举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上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实际而设立的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的特殊经济区域,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保税区已经成为外商-特别是世界大型跨国公司抢占中国市场的首选区域,截止2000年12月22日,全国15个保税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25196家,其中“三资”企业12038家(世界500强就有134家),国内企业13158家,项目投资总额1967.86亿元人民币,合同外资139.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9.29亿美元,批准设立的企业中有生产性加工企业1568家,现代物流企业138家,15个保税区累计进出口贸易额为106.5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34%,国内生产值348.76亿元人民币,工业生产总值442.03亿元人民币;实现工商税收收入人民币39.40亿元,相当于海南省40个中等市县的财政收入总量;全年的关税收入111.73亿人民币,保税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6.
如果对现存的各种执行自由贸易功能的区域进行概念抽象,则可形成“自由贸易区概念体系”,各国现实经济和文献中的自由贸易区都可以统一于这一概念体系之下,解决了自由贸易区概念混淆问题,也可重新认识保税区的性质,解决保税区长期定性不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我国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若干问题评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莉  陈宁 《港口经济》2005,(4):36-38
保税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发展区域.自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来,迄今已经设立了15个保税区.历经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保税区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仓储物流与出口加工的排头兵.虽然我国保税区在功能上远远超出了保税仓库、保税工厂的范围,具有了某些自由贸易区的特点,但在实际运行中又与国外的自由贸易区相差甚远.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以及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作为改革最前沿的保税区,如何成为开放型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国际运行规则的最佳对接点,确系我们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在6.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世界500强的企业就投资了62家企业,数量之多相信在全国也是名列前茅。说外高桥保税区已成为著名跨国公司的投资热土,决无半点虚言。外高桥保税区是1990年6月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政策,最先成为国际市场与中国市场相融合的纽带之一,是中国开放度最大的经济区域之一,是浦东开发开放的前沿,目前已初具自由贸易区雏形。外高桥保税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现已封关6.4平方公里,至1999年8月底,已有49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商企业投资保税区,累计批准国内外项…  相似文献   

9.
首先谈一下对中国保税区现状的一些认识. 我们国家保税区从产生到现在,大概有十几年的时间,全国有15个保税区.保税区政策的实质,我认为就是通过企业延缓交纳关税和其他间接税,为企业创造相对优惠的政策环境,以吸引企业在保税区里发展,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0.
规范化发展的保税区是以自由贸易为基本特征的。加入WTO后,遵循其关税减让、取消数量限制和统一实施的透明贸易政策等基本法律原则,将会给我国保税区的现行运作方式带来一定的影响。加入WTO对保税区发展的积极影响 将使保税区更有效地分享国内市场份额。我国创办保税区时,政府按照“境内关外”制定保税区的政策,明确规定保税区企业视同为境外企业,不得在国内非保税区开展进出口业务。可见,国家的现行政策是限制保税区参与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入WTO后,则可以利用国内市场对外开放的契机争得比外商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入世,为保税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加快发展步伐,迎接入世挑战,广州保税区经济发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广州保税区将进一步完善政策,改进监管模式,建立效能、统一的行政管理体系,并改革通关制度,提高通关效率,积极向国际自由贸易区的通行惯例靠拢。“境内关外”仍然具有优势保税区是我国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产物,是实行国际上自由贸易区通行法则的特殊对外开放区域,其特殊的政策主要体现在投资经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保税区发展成就的总体描述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产物,我国保税区积极借鉴国外自由贸易区的成功经验,在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后,其综合实力和经济绩效日益提高,已经开始走向成熟。首先,保税区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成为我国富有特色的重要外资密集区。截至2002年底,15个保税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32671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14784家,合同利用外资209.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6.81亿美元;国内投资企业17887家。保税区在其运作面积不到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批准外商投资项目、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国比重3.3%、2.3%和2.4%,表明保税…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经济比较低迷的状态下,中国设立了位于上海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中国为什么选择自由贸易区作为进一步改革的试点?是什么因素促成了它的设立?事实上,自由贸易区在国外已经有着多年的发展历史,中国是学习和引进了这一制度安排。在此过程中,主要行为体是中国的地方政府。被称之为分散性权威的中国地方政府有着充分的自主性来学习和搜寻外来政策,做出政策创新。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竞争,又使得政策的跨国扩散过程大大加快。具体而言,在中国对外开放初期,当时与国际经济联系最紧密也最靠近自由港香港的深圳,学习并创立了中国自由贸易区的雏形,即中国第一个保税区。在地方政府竞争的作用之下,保税区在中国迅速传播开来。但随着地方政府过于激烈的竞争以及全国政策的变迁,保税区优势有所下降,必须向自由贸易区转型。上海市政府在此过程中拔得头筹,而其他地方政府正竞相建立下一个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4.
一、保税区在开放型经济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 天津港保税区于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10年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区之路,先后完成了7平方公里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保税区1990年开始设立,至今共设立了15个保税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连接国内与国外两个市场,促进国际贸易,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促进我国经济适应全球化潮流等方面,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保税区的发展在多个方面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国内诸多专家学者在研究境外一些类似经济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保税区的实际情况,都认为我国保税区应发展转型为自由贸易区。而对于各个保税区,由于环境条件和当地政府政策导向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出现了不同的发展特点,其产业格局也有诸多差异,形成为不同类型,其转型显然不能按照一个模式进行,需要进行科学认真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 保税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的海关监管的特殊经济区域。从1990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的中国第一个保税区——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算起,我国保税区只有12年的历史。正是在这短短的12年里,我国保税区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总封关面积仅为34.63km~2的土地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为我国进一步开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据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15个保税区累计批准设立企业  相似文献   

17.
汪俊石 《特区经济》1996,(3):8-11,15
<正> 一、中国开发区的独特之处 中国的对外开放大致分为三个层次逐步展开:一是经济特区,二是沿海开放城市和开放地区,三是将开放地区扩大到沿边、沿(长)江地区和各省会城市。1984年,在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二波中,确定了14个沿海开放城市。作为开放沿海城市的配套措施,国家设立了经济技术开发区,比照经济特区实行一些特殊经济政策。为适应第三波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国家又设立了1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并在一些沿江和省会城市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在国家总共设立了32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从对外开放、产业倾斜考虑,国家又设立了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国务院又在特区和开放城市特批了一些开发区。如海南的洋浦开发区、上海浦东新区、苏州工业园等。另外还有台商、华侨投资区等。国家批准设立的13个保税区从其实际运作来看,也可以归入开发区的范畴。 国家开始对地方政府设立各类开发区没有明确的规定,许多地方政府也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了地方级开发区。省级政府设立的一股也称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市)、县(区)乃至乡设立的开发区则名称各异。国务院1993年33号文件规定:“设立各类开发区,实行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审批  相似文献   

18.
自199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来,我国已陆续设立了15家保税区。经过几年来的开发建设,各保税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办企业、规范管理和国际贸易等方面都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部分保税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人气不旺、经济活动量不大的问题。这里除了经验不足、某些相关政策尚未到位的原因外,更主要的是对保税区缺乏了解。由此有必要对保税区的几个问题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企业所得税“所得”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居民企业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应当就其所设机构、场所取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以及发生在中国境外但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非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未设立机构、场所的,或者虽设立机构、场所但取得的所得与其所设机构、场所没有实际联系的,应当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  相似文献   

20.
保税区是我国境内设立的一类经济特区,因其在海关围网监管下运营,执行"免证、免税、保税"等特殊优惠政策,又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中国保税区的发展已超过二十年,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保税区发展到今天已有多种形式和多种称谓,但其保税性质和业务范围基本不变,因此本文中对各种保税监管区仍统一称为保税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