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增长失衡与政府责任——基于社会性支出角度的分析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当前中国的发展出现了以国富与民生关系失衡为本质特征的增长失衡。本文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与民生有关的政府责任切入,指出当前中国与民生状况直接相关的政府社会性支出的不足,是导致增长失衡的重要原因。为此,政府应在提供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起基本的责任,加快财政支出结构转型,增加社会性支出的比重,改善民生状况,纠正增长失衡;并通过社会性支出的增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增长路径的转变,实现经济长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十年来我国在民生财政建设中虽然成绩斐然,但是不可否认,民生财政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1.统计数字与民众感知存在较大差异。近几年来,我国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较大。2011年我国教育支出增长28.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32.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60.8%,农林水事务支出21.7%,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22.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7.2%,公共安全支出增长  相似文献   

3.
研究政府通过投融资体制的创新,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对政府财政的依赖,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通过政府财政少量资本的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民间资本以及外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实现基础设施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界定新型城镇化公共服务支出的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理论演绎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型城镇化各类公共服务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发现,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住房、基础设施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直接拉动效应、间接拉动与推动效应;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外部性效应,住房与基础设施支出具有负外部性效应。因此,优化公共服务支出结构,探索宏观调控政策的供给侧改革与创新,深化财政与社会资本合作对于实现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兴毅 《经济师》2022,(7):119-121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关系改革发展稳定,更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山西省沿黄19县作为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的薄弱地区,要补齐发展短板,必须以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扶贫等领域为切入点,对沿线各县社会事业及民生领域现状、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各县民生领域建设的障碍和短板,提出以共享发展为导向的社会事业创新和民生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6.
魏蔚  贾亚男 《经济论坛》2014,(7):123-126
财政支出手段是政府发挥调节收入再分配职能的重要手段,民生支出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公共财政的本质体现,因此研究民生支出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价值。本文以归纳调节收入分配的基础理论为前提,分析民生支出中教育、社会保障支出和医疗卫生支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7.
一国财政支出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表明了该国政府正在履行的重点职能以及变化趋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财政支出结构随之发生变化,经济建设支出占比不断下降,行政管理费支出膨胀,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有所增长但整体水平仍偏低。本文在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变化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经济体制转轨、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滞后、财政分权以及我国发展不平衡是形成该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为改善民生、促进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应如何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  相似文献   

8.
农村既是农民群众生活的聚居地,也是发展生产的集散地.全面推进新农村规划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可以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将带来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社会事业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健 《技术经济》2012,31(4):98-103
利用2003—2010年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科技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和环境保护支出五类非经济性公共物品支出需求函数进行了估计,实证检验了与公共支出需求相关的因素。结果显示:非经济性公共物品需求与人均收入、人口规模和城市化率正相关;在温饱问题解决后,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即使居民的税收负担有所上升,居民对教育、医疗和科技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失业率的上升会减少居民对教育、科技和医疗的需求,但会增加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环境保护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可能有助于缓解环境保护支出与需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陈星 《经济纵横》2012,(9):35-37
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有不同的方式,对国民经济发展也有不同的作用。政府投资带动民间投资的方式包括政府以权益投资形式带动民间投资、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带动民间投资、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为民间投资服务的融资体系以及政府投资建设中小企业投资信息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1.
甘肃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在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上应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文物保护及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加大向国家争取优惠政策和建设资金的力度,不断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二是在高校增设相关专业,建立协同创新战略联盟,培育多学科优秀科研团队、建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三是打造文化盛宴,全面启动实施“历史再现”工程,推动重大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做好丝绸之路申遗工作。  相似文献   

12.
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民生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这“四位一体”放置在同一地位,使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十七届三中全会也着重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等基层问题。可见党能够正视并更加重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针对教育、就业、分配、医疗、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管理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旨在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民生财政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财政支出的不合理导致了很多问题,这也成为我国推行民生财政主要原因之一。民生问题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因此,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执行民生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升民生支出比重;逐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覆盖和大致均等化。  相似文献   

14.
信息播报     
《经济改革》2011,(4):71-71
信息播报榆林将投入82亿民生资金榆林市沿黄土石山区移民搬迁前期工作不久将启动,该市将投资22.1亿元搬迁白于山区8773户40067人。今年,榆林市将把80%的新增财力和资源税用于民生,计划投资82亿元用于沿黄公路、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移民搬迁等民生大事。针对南部山区发展滞后的现状,该市将推进振兴南部"35186"工程,发挥扶持资金引领作用,带动社会投资快速增长,对南部县在资源配置、项目布局方面予以倾斜扶持,支持其加快产业园区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另外,该市还将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将新建廉租房3900套,新增租金补贴2000户,新建  相似文献   

15.
我国财政支出的不合理导致了很多问题,这也成为我国推行民生财政主要原因之一.民生问题体现在各个方面,如,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因此,我们应该从如下方面执行民生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逐步提升民生支出比重;逐步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全覆盖和大致均等化.  相似文献   

16.
基础设施建设是持续发展之本。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领域对加快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经济发展,解决民间资本出路,减少由于资本投资不当带来负面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金三林 《广东经济》2009,(12):31-35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政府在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支出的增加,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近年来我国政府对教育、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支出有较快增长,但其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没有明显变化,并且显著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这导致居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影响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并降低居民消费倾向。因此,今后应进一步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扩内需、调结构方面的中长期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不断加大社会性公共服务、民生领域的资金投入,政府提供民生服务的减贫效应如何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命题.本研究基于公共支出的视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生服务供给情况进行考察,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民生服务的减贫效应.研究发现:中国民生服务支出规模的增加并没有带来预期的中国贫困程度的降低;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政策的减贫效应没有显现;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增长对中国减贫事业有较显著的促进作用;社会保障支出的增长的同时,贫困人口在减少,但社会保障支出的减贫作用尚无法做出肯定判断.在此基础上分析并给出了增强民生服务减贫效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共财政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如何恰当地把握民生内涵,分析民生现状,把握解决民生的重点领域,从财政上找准支持民生的政策策略,是我国公共财政建设十分重要的一个议题。考虑到我国具体国情和民生缺失的领域及其重要程度,我们拟选择就业、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国民健康和社会保障以及住房保障作为财政支持民生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20.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要优先促进充分就业,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扎实完善社会保障,努力搞好医疗服务,全力推进医疗保障,合理调整收入分配,着力健全公共文化,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