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今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是一项惠及近九亿农民的最大民心工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难题在于:如何确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参考国外学者测算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通过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探寻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测算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方法,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了二十年。本文利用35个城市2010年的横截面数据对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行实证研究,以检验各种经济因素在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影响后,人均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和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没有影响。各地应该建立基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职工平均工资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使城市贫困者共享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带来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起建凌  李永前  金璟 《经济师》2014,(3):82-83,92
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众多测定方法中,恩格尔系数测定方法饱受争议。由于农村食品绝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测定中,如何科学制定恩格尔系数,从而计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讨论了两种恩格尔系数的测定方法,第一种常规的恩格尔系数测定方法,收集数据简单,但其测定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且不具有地区针时性。第二种方法,数据收集相对复杂,但更具有地区代表性,且能反映家庭规模带来的消费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4.
对黑龙江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黑龙江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的实施,全省低保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农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逐年增加,低保标准也逐年提高。比较而言,黑龙江省目前的低保标准依然偏低。伴随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需求内涵日趋丰富,农村低保标准也应随之变动,需要适当地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5.
李昌龙  罗红  周焱 《技术经济》2007,26(8):92-99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政府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贫困人口进行救助的一种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本文以安徽省部分贫困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情况调研资料为基础,对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作深层次剖析。并针对在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困难,明确各级政府在这项工作中的责任。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6,(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制定作为低保政策的核心内容,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当前我国各地区对于低保线的测算方法和调整机制仍未形成统一的标准,导致了地区间低保制度运行效率的差异以及政策保障效力同最低生活需求的不对等。文章基于社会人群个体对最低生活福利效用的主观评价,按照主观贫困线(SPL)的研究思路,对当期潞城市城市低保家庭进行调差统计,并使用交叉法测算出可以作为浮动上限的低保标准。研究结果显示,SPL方法确定的低保标准略高于真实水平,而相比其他方法能够更全面的涵盖贫困人群个体的福利效用评价。这就为地方政府制定一条更加贴近困难群众的生活福利水平的最低生活保障线提供了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我国各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断提升.本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5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建议: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施行分层梯度式"低保"标准以及建立互动支持系统,促进"低保"受益者就业.  相似文献   

8.
我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一方面保障了公民的基本生活;另一方面也缓解了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危机,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然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在基层的实际运作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制约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本文就盈江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作一些粗浅的分析,提出加强城乡居民低保工作的思路,以供探讨.  相似文献   

9.
赵宁  陈湘军 《经济论坛》2013,(11):23-25
近年来,河北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发展完善,保障能力和保障水平都得到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综合保障程度偏低、保障差异较大、资金保障能力不强和相关保障体制滞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在保障程度上,适度扩大覆盖范围,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在保障公平上,缩小城乡保障差距,协调区域保障水平;在保障能力上,优化财政投入机制,扩充保障资金渠道;在保障制度上,健全低保管理流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相似文献   

10.
11.
王国奇 《经济前沿》2007,(11):15-18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作为一项最基本的社会收入再分配制度,对于防止贫富悬殊,满足贫困人口的生存需要,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值得庆幸的是2007年7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迈开了构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一步。笔者认为:正确界定低保对象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前提;科学确定低保标准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基础;合理筹集低保资金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关键;加强低保资金的运作与管理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手段;保证按时足额发放低保金是建立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法律制度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2.
1993年我国建立了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经过发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的人群不断增加,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低保制度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但是,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制度依赖、低保对象隐性收入难以核定、保障水平低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采取就业救助政策,健全动态监管系统,同时提高保障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单靠低保制度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贫困问题作用有限;现行制度提供单一的收入维持,不能有效解决低保群体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方面的需求;救助额偏低及没有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妇女等的特殊需求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城市低保制度作用效果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急剧转型过程中,城市贫困问题凸显。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特点及其致贫原因,比较了实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前后对于城市贫困人口的救助状况,论述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取得的成效,揭示了该制度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所占比重较大,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通过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的分析,探讨差异化视角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998-2009年我国36个城市“低保”标准变化及保障力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我国36个城市1998-200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影响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及其影响效应,结果显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低生活保障而非基本生活保障;"低保"标准并未有效地缩小贫富差距;"低保"标准对贫困者就业意愿具有较弱的负效应。文中提出应采取以下措施完善"低保制度":对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动态提高标准;以收支衡量贫困,保障标准全面化;设置量化指标,评估过程客观化;考虑家庭情况,"低保"标准梯度化;设置不同救助,救助方式套餐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郑州市低收入居民生活状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我们到有关部门收集资料,走访了郑州市中原区、金水区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市区,到办事处、社区和居民住户家庭实地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中原区是郑州市的主要工业区,这里集中了包括原国棉几大厂在内的国有大中型企业71家,集体、乡镇企业5000余家,下岗职工比较集中,是郑州市生活困难居民比较多的一个区;金水区是郑州市的行政区,不仅集中了众多的省直机关,还集中了众多的高校和医疗卫生等机构,下岗职工相对较少,是郑州市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一个区,但也分布着一些生活困难居民。调查后我们发现,这些年来,国家通过建立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服务中心并对进中心职工按规定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失业养老保险社会统筹机制、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构筑起三道相互衔接、严密有效的防线,使城市困难居民的合法权益和基本生活得到了维护和保障,其中,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叉发挥了安全网的“兜底”作用,我们对此作了重点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社会救济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应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李唤儿 《经济师》2014,(1):185-187
山西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自1997年建立以来,经过了初步建立、稳定推进、法制化建设三个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不断提高低保标准、扩大低保保障人数、加大政府转移支付和中央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的特点。但是,与全国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发展水平相比较,山西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着保障标准低、经费不足与筹资机制的平均主义、确定对象程序的不规范、少数低保家庭的政策依赖等问题,提出从拓宽资金来源、合理确定低保范围、标准和加强政府监督,程序规范化、积极促进再就业等方面完善山西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财政的视角分析近些年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状况以及其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结合财政体制的改革逐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且通过财政制度的安排尽可能地建立一个较为合理的稳定的资金供给机制,不仅保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全面建立,而且在以后的年度里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接.最终实现最低生活保障的城乡统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