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公司治理是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机制。以"国美控制权之争"为典型案例,分别从"董事会中心主义"导致权力滥用、"委托-代理关系"引发逆向选择的道德风险、缺乏对利益相关者有效的激励与监督三个方面剖析了造成"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内部人控制问题的成因,进而提出通过对内理顺委托-代理关系、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对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公司外部治理的思路。国美电器控股权之争是中国公司治理的经典案例,对于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央巡视在政府经费治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基于空间面板模型,实证探索中央巡视对政府"三公经费"治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央巡视不仅对被巡视省份的"三公经费"治理效率有促进作用,其溢出效应也带动了地理位置相邻或经济水平相似省份的经费治理水平提升;第二,官员任期、年龄以及晋升渠道等个人特征对此促进作用存在调节效应。以上研究结论拓展了政府治理的相关研究,并为中央巡视的监督治理作用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企业跨国上市的动机除了财务和商业方面的利益外,最新研究表明公司治理动机的解释最具说服力.本文详细分析了"绑定"假说在理论上和实证上的应用,结论表明严格的监管和法律环境,以及企业不再掠夺小股东的承诺,有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价值,或者企业会在上市之前加强公司治理,显现"门槛效应",最后本文讨论了开展跨国上市研究对中国的实践意义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密切相关。上市公司严重的会计信息质量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严重缺陷。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是治理公司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趋势,对改制后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建设问题.从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第一,论述了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对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二,对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机制建设方面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第三,结合对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的理论认识,分析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对国企改革中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公司治理的边界,公司治理的内涵,公司治理与管理,公司治理的硬件与软件以及公司治理的展望五个方面思考了未来公司治理应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吉林 《全国商情》2009,(14):78-79,81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关系下,出现委托代理问题,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就必须解决委托、代理双方的矛盾冲突,建立一整套良性的监督与激励机制,从而导致了公司治理的产生.而会计监督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实现权力制衡的制度安排,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成效.本文在委托代理观下,分析了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的本质,公司治理与会计监督的内在关系,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司治理加强会计监督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全流通、多层次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面临着更加特殊、复杂、多样的公司治理风险。尤其中小板和创业板"大跃进"式发展使其隐藏着比主板市场更大的公司治理风险。目前是公司治理风险集中凸显的时期,治理问题复杂化、潜在风险显性化,对证券市场的安全构成了很大威胁和挑战。公司治理风险是法律体系不健全、投资者保护弱、监管薄弱、公司与市场缺陷的集中体现。公司治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治标不治本的做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公司治理风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含义、内容方面具体介绍了公司治理,分析了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的联系,并提出了公司选择治理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主旨是通过公司权力的有效制衡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运营,寻求企业利益的最佳平衡。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运作存在重大缺陷,导致诸如"内部人控制"等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如何准确定位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缺陷,寻求治理和完善的对策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拟对这一问题作一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公司的两权分离产生了公司治理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掀起的国际性的公司治理浪潮推动了公司治理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然而,国外学者的研究针对的是私有公司,国内学者的研究则往往拿中国的国有公司同发达国家的公司简单类比,忽略了对公有制、国有公司及公司治理的文化背景的特殊性等研究。为弥补这一缺陷,应当从已有的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出发,探索中国国有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并据此提出规范中国国有公司治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国有企业的研究多集中于激励约束机制、产权改革、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等方面,有关国有企业信息披露的讨论虽有所涉及,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文章对国内外关于国有企业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的重要性、现状及原因、国际经验比较、改进对策等方面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评论,认为:现有的研究成果尚未将公司治理和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与监管纳入到一个系统中进行研究,从而难以为提高国有企业信息的透明度,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直接、有效的引导,基于公司治理导向的视角研究非上市国有企业信息披露与监管制度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控制权性质、代理成本与公司治理机制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只是围绕着某一特定的治理机制进行的。鉴于公司治理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在功能上相互补充,因而这些研究总体尚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而且也很少涉及代理成本的直接计量问题。以经营费用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作为代理成本的直接计量近年来成为学者研究公司治理和代理问题的新动向。本文在少数现有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受到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的显著影响,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4.
转轨时期,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该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可以从不合作博弈向合作博弈的转化的观点入手。并为此给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公司治理的财务治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特殊、复杂的财务难题,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本文从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两者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了公司治理与财务治理的内在关系,探讨了完善公司财务治理的方法,从而强化财务治理,以促使上市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司治理与代理成本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公司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本文在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总资产周转率和管理费用率直接计量代理成本,并结合公司控制权性质和成长机会等因素,系统研究了董事会(含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管理层持股、大股东监控和债务融资(包括债务期限结构和债务来源)等治理机制的效率问题。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代理问题和治理机制的效率会因公司控制权的性质和成长机会的不同而存在很大差异,表现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或低成长机会公司的代理问题显得较突出。在公司治理机制效率方面,管理层持股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不具有治理效用,而独立董事在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未发挥出治理作用;大股东监控和短期债务融资在低成长机会的公司中具有明显的治理作用。研究还发现,债务期限结构(短期债务融资)的治理效用是显著的,而债务来源(银行借款)的治理作用则是弱化的或恶化的,其存在不仅未缓和公司代理问题,反而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代理冲突,从而为不同性质的债务融资安排的治理效率差异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7.
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一直是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西方国家的股权结构可分为盎格鲁撒克逊模式和莱茵模式,我国股权结构又不同于西方的两种模式,而以国有股集中为特征。这几种不同的股权结构在不同特征的经济环境下对公司治理机制和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塑会计诚信与国有企业退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会计面临着诚信危机的严峻挑战。会计诚信危机的根源在于国有企业委托人虚位,而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缺陷则成为这场危机爆发的诱因。国有企业退出有助于实现企业委托人实位化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有企业退出也是重塑会计诚信的一项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治理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框架,具体体现在治理中的政府干预、党组织的监督职能、传统文化对治理的深刻影响、独特的内部监督机制等方面。然而国有商业银行还存在国有股份“一股独大”、内部监督机制存在缺陷、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治理模式有待改进、缺乏法治环境和治理文化、外部治理环境与内部治理难以匹配等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改进有赖于逐步改革股权结构、完善内部监控制度、转变治理模式、发展外部市场要素、加强法治建设和培育治理文化等。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国有股“一股独大”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建立规范的治理机制,国有股需进行减持,但现有减持方案将国有股减持承接主体限定为非国有产权主体的理论依据是缺乏逻辑与实证基础的,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产权主体同样具备提高企业治理机制效率的能力,也即国有投资主体同样具备改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