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7 毫秒
1.
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全国登记的应用科技成果有3万项,其中各级政府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占近一半,这些成果大多是由科研机构和大学创造的。但据统计,在国家高新区9万种产品中,技术来自国内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比重仅占3%!显然,在大学、科研机构与高新区之间,尚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国外经验表明,合作开发,特别是中小企业参与合作开发是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我国技术市场合同中,虽然技术开发合同金额占40%,但技术开发合同金额中92%是委托开发,合作开发仅占8%!中小企业参与国家主要科技计划项目研发也很少。  相似文献   

2.
正技术转移和商业化过程始于知识产权保护,但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通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而不重视知识产权经营,其结果就是使知识产权保护成为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负担,这与西方大学和科研机构轻松完成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鲜明对照。究其原因,在于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将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转移和商业化割裂开了。如果技术转移和商业化不以知识产权经营为抓手,那么知识产权保护还将继续成为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负担。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技术贸易将会越来越普遍,到技术市场上寻找适合的技术供应者,较自我研制技术可能更经济、更高效。但在购买技术时,往往会有多种技术商品可供选择。因此,在生产经营和科技开发中,一旦产生对某种技术的需要并确定以贸易方式满足这种需求时,技术购买方将面临对若干技术商品进行综合评估、比较和择优问题,由于对技术商品的评估和选择直接影响技术购买方的成本效益,因此购买方迫切需要技术商品购买决策方法的指导。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过程,加强对该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技术转移也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由于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长期以来成为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障碍。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技术转移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提升创新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径,而高校是推动技术转移、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加快发展高校技术转移尤为重要。剑桥大学是世界级的研究型大学,其以独特的产学研模式,不断创造新产业,是欧洲高端要素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文章深入总结分析英国剑桥大学在技术转移方面的主要做法,并具体阐述对于江苏省技术转移的主要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技术转移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实现技术创新、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但与此同时,技术转移也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由于缺乏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长期以来成为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大障碍。如何充分发挥政府、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等各方面的作用,努力探索和完善国家技  相似文献   

7.
为了促进和规范科研机构与大学的技术转移活动,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政府都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设立了大量的政府计划或项目以支持科研机构与大学的技术转移活动。无论是法律法规的设立还是政府计划的设立,都极大程度上激发了科研机构与大学参与技术转移活动的热情,形成了促进技术转移工作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8.
论服务企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务企业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是一个讨论得比较少的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服务技术与一般硬技术在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方面的区别,以及软服务和硬服务在国际技术转移方式选择方面的区别;然后,以外国学者的实证研究为基础,讨论了对服务企业国际技术转移方式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因素,即企业规模和市场知识.  相似文献   

9.
唐亮 《中国高新区》2008,(11):83-85
中关村科技园区经过二十年发展,由当初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发展到如今一区多园的格局,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企业、大学、科研院所和技术中介组织等创新主体加快技术转移,在市场化进程中推进了技术产业化进程,有力支撑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技术转移作为中关村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成果产业化链条中占据突出位置,联结了技术、资本、产业和市场多方要素资源,促进技术在市场化过程中产生巨大经济效益,以中关村技术转移为案例来探索高新区的发展,对于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全球化的发展,国际技术有效转移能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本文介绍了国际技术转移模式的分类,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实施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业界对技术的重要性认知与获取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技术转让是获取技术的重要方式之一,对技术进行科学的评价是技术转让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探讨了不同技术生命周期阶段的技术转让评价问题,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然 《科技和产业》2022,22(9):87-91
以色列作为世界瞩目的创新创业圣地,拥有成熟高效的科研成果商业化体系,众多技术转移机构在其中扮演着连接学界和产业界的角色,其作用不容忽视。通过对比分析以色列依托大学、政府科研机构的技术转移机构,研究其在使命定位、主要业务、人才结构、科研人员激励、运营模式等方面的共性特征与经验做法。结合中国现阶段技术转移机构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与困境,给出以下启示与建议:加快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培养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增强技术转移机构市场化程度、更好发挥技术转移联盟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技术创新能力、创新资金和创新团队三方面,分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特征;阐述了高校技术转移面临的主要困境;提出了高校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有效技术转移的对策,即:必须完善技术转移的服务平台,构建协同创新及产业化联合体,创新技术转移新机制,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培养和输送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4.
董宝奇  贾扬帆 《科技和产业》2022,22(11):395-400
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技术预见已成为科技规划和政策制定的重要工具,技术预见的价值导向也逐渐转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导向。通过梳理技术预见的发展历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预见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等,发现技术预见活动要从经济社会发展愿景出发,结合国家重大战略导向,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来展开。  相似文献   

15.
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连接技术供给与需求的桥梁与纽带。通过分析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发展现状,对技术转移机构发展态势进行研判,找出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对接技术供需时存在的问题是整体规模有待提升、区域分布不均衡、服务能力有待提升。基于此,从完善成果转化对接机制、优化区域空间布局、优化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等方面提出提升浙江省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吴玮丽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155-158
"市场换技术"的可行性一直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文章从"市场换技术"的经济战略内容出发,分析了各方对于市场换技术的观点,认为技术和市场属于两种不同范畴的事物,不能够进行交换,得出"市场换技术"是一种悖论.然后,分析技术转移方进行技术转移的动机和中国在技术转移中存在的误区.对于如何通过技术转移获得技术进步,重要的一条途径就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学技术转移中心作为促进科研成果从大学向产业界转化的中介组织,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大学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在首先介绍了意大利技术转移活动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意大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对技术转移活动的重要作用,继而回顾了意大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发展历程,然后分析了意大利大学技术转移中心的成功关键因素。最后,提出了对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活动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黄斌 《科技和产业》2014,14(8):41-43
技术转移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江苏技术交易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技术转移有力推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高端资源在江苏的汇聚。本文介绍了江苏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特色做法,最后提出了关于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绍初 《科技和产业》2024,24(6):154-159
技术成果“转出去”是发挥创新驱动效能与缓解技术转移困境的重要举措。技术转移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对技术需求内在层次的有效把握和管理。基于分层次管理理论,从技术需求微观层次视角出发,构建以技术需求精细化分层体系为核心,以精准识别、分层靶向、精准反馈、为关键要点的技术转移分层靶向机制,以建立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为技术转移分层靶向机制重要举措。依托知识产权制度保护和大数据驱动的有效支撑,技术转移分层靶向机制能够有效地推动技术供需主体之间的精准对接,引导技术创新要素在不同层次上的组合和配置,从而更有效地实现技术成果的转移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使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分析2001-2012年间在我国内地发表的2 607篇期刊论文,以评估国内技术转移的研究趋势。研究发现,技术转移相关论文和期刊数增长明显,论文涉及学科主要是管理学和经济学,清华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北京是发文最多的地区,技术转移、跨国公司、技术创新是国内技术转移研究的焦点,国内外技术转移的研究焦点并不相同,高校、技术进步、科技成果转化是国内技术转移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