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国学派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流派。从方法论和本体论的角度进行观察可以看到,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一种不同于美国主流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它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视野,为我们理解国际关系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分析框架。英国学派的多元主义不仅为综合各种不同的国际关系理论观点提供了一个框架,而且为它们之间的对话架设了一个理想的平台。不过,英国学派的多元主义理论也造成了一些无法克服的矛盾和紧张。  相似文献   

2.
由于学科特点使然 ,国际关系理论长期以来有意无意地被视为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 ,而作为近代国际关系理论发源地的欧洲则往往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然而事实上 ,欧洲大陆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有自己的理论传统和发展轨迹 ,其文化背景、主流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学科的成长都与美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不尽相同 ,尤其是它从社会学角度对国际关系的研究 ,为“9·11”事件后的国际关系理论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和范式。而欧洲大陆国际关系理论教学与研究的缺陷以及语言方面的障碍 ,则要求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去关注这一学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者集中探讨了巴瑞·布赞关于国际关系理论的第一部重要著作———《人民、国家与恐惧》,这是布赞国际关系理论方面的核心著作。布赞运用层次分析和领域分析的方法,提出了“地区复合安全”的概念。除了安全研究外,该书还勾勒出了布赞的整体研究的框架———地区复合安全理论、世界历史中的国际体系理论以及对英国学派的研究。作者认为,布赞在概念和方法论上采取的多元主义指明了国际关系领域发展的方向,为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展迅速,可以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对国际关系新理论的介绍、评价以及同期跟进等方面,还表现在他们有了建立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自觉与初步尝试。本刊编辑部尝试对2005年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及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进行述评。理论研究部分仅仅采撷了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女性主义三个流派。这些述评旨在补充同类研究只是针对2005年6月以前发表成果不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进展迅速,可以说进入了空前繁荣的阶段。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学者对国际关系新理论的介绍、评价以及同期跟进等方面,还表现在他们有了建立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的自觉与初步尝试。本刊编辑部尝试对2005年以来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以及国际热点问题研究进行述评。理论研究部分仅仅采撷了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女性主义三个流派。这些述评旨在补充同类研究只是针对2005年6月以前发表成果不足。  相似文献   

6.
向英国学派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经济与政治》今年第 3期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 :分析与思考”为题邀集 6位学者集中讨论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是非常好的。组织学术讨论 ,引导学术研究 ,正是人们所寄望于学术刊物的。读了之后 ,感到有话要说 ,于是也加入这个笔谈 ,算是凑一个热闹。在发表于 2 0 0 0年的一篇文章 ① 中 ,我曾经提到应以建设“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为我们的鹄的 ,后来听到一些朋友提出不同看法 ,主要是认为这太遥远。我的想法是 ,总要有一个努力的方向 ,把“中国学派”作为目标来提总是可以的吧。其实 ,当时我脑子里的“参照系”是英国学派 ,因此之故…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包括自由主义、激进主义、后现代主义等主要流派,各个派别都关注妇女生活,强调“社会性别”分析的重要意义。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向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发起挑战,有助于人们完整地理解国际关系。作者将介绍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主要流派、核心概念,梳理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与其他国际关系学派的关系,探讨女性主义国际关系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一种主体性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 ,不少中国学者陆续反思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及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学科意义上、学科间意义上以及空间政治意义上审视 (中国 )国际关系理论的主体性问题 ,并重点考察了理论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漂移 ,从而试图为我们透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建设及其发展提供一种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除了关注与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和“非主流”学派之外,同时也重点关注了现实中的国际热点问题。本刊编辑部在2006年第11期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女性主义三个流派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本期文章则选取了2005年学界关注的联合国改革研究、“二战遗产”研究、中国能源安全研究这三个热点问题,尝试对其进行简要述评,旨在能起到管中窥豹、反映学界的研究动向之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者详细阐述了英国著名国际关系理论家马丁·怀特提出的国际关系理论三大思想传统的精神风貌、哲理内涵及其对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启示。怀特界定的思想传统本质上是一种"分析传统"而不是"历史传统",这不仅体现在怀特构建其三大传统的根本目的上,而且体现在怀特对"传统"本身的理解上。怀特用以划分其三大传统的首要标准是国际政治的"国内类比",而怀特构建的理想主义思想传统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根本上否定了"国内类比"的适用性。怀特构建的三大传统不仅对国际关系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也集中体现了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之经典方法的重要特征,这些特征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怀特构建的三大传统的价值不仅在于为"英国学派"国际社会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在于其理论及方法论取向对构建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而这点正是我们研究怀特思想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界除了关注与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主流”和“非主流”学派之外,同时也重点关注了现实中的国际热点问题。本刊编辑部在2006年第11期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建构主义、英国学派和女性主义三个流派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本期文章则选取了2005年学界关注的联合国改革研究、“二战遗产”研究、中国能源安全研究这三个热点问题,尝试对其进行简要述评,旨在能起到管中窥豹、反映学界的研究动向之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作为“一门美国社会科学”的国际关系理论中的“知识”与“权力”二者的联系进行解构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英国学派和“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也参与到了“民族化”国际理论的行列之中。本文采用一种谱系学的方法来描述在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下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学派的浮现及其逻辑 ,并且分析该理论对古代“大同”伦理观念的诉求。这种理论建构将与英国学派有关“国际社会”讨论的浮现及其逻辑联系起来。“国际社会”和“大同”都使用“文明标准”作为区分国际关系主体与客体的界限。文章结论认为 ,这两种国际关系理论取得一致的诸多方法之一 ,即是用文明和帝国的相同逻辑来排斥美国国际关系理论 :为了重申中国和英国理论上的“我族 (self)”而建构一个美国理论上的“他族 (other)”。因此这些理论并非其倡导者所认为的那么彻底 ,它们将理论探讨局限于三个民族国家而成为世界政治中其他“国家中心主义”方法的保守联盟者。  相似文献   

13.
国际政治中的英国学派(English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是颇具特色的西方国际政治理论流派,冷战结束后英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学派被认为发源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的学术群体,是有着相同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的学术群体。英国学派的理论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集中于国际社会研究,坚持理性主义传统,走“中间道路”的理论倾向。本文通过对非主流理论和观点了解,皆在增强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关系思想发展史上,"英国学派"和"英格兰学派"这两个名称都曾在不同时期被不同学者提出和使用过,并经历了从分立到合一的转变。1980年,赫德利·布尔首先提出"英国学派",其具体所指为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国际关系研究的经典路径;1981年,罗伊·琼斯提出"英格兰学派",并将其与"英国学派"名称明确区分开来,而与伦敦经济学院联系起来;1987年,克里斯托弗·希尔再提"英国学派",用以指称英国学者对国际关系研究的重要贡献;1998年,蒂姆·邓恩重新界定"英格兰学派",将其与"英国学派"名称等同起来,并与英国国际政治理论委员会联系起来;2010年,菅波英美提出"新英格兰学派",完全淡化了地域色彩,从而完成了两个名称从分立到合一的转变。由此可见,将"EnglishSchool"译为"英国学派",不仅置"BritishSchool"于无法翻译的境地,而且掩盖了国际关系思想发展过程中一段不应被忽视的争鸣史,因而是不可取的,应当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5.
本体论是我们对研究对象的根本性假定。西方研究国际关系理论的学者一般视本体论为国际关系研究对象在根本上究竟是何种存在而进行探讨。根据社会学家关于社会事实互动性的定义,国际关系事实可归类为社会事实,而社会事实的根本特性是主体间性,所以国际关系事实可视为在根本上是一种主体间事实。作者由此得出结论认为,国际关系本体论是一种主体间本体论。国际关系主体间本体论的提出有助于建构更加清楚的国际关系理论,并为国际关系诸概念的统一分析创造了条件,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需要汲取国际关系思想的营养。反观中国的国际政治理论,本土思想与自主理论创新之间脱节较重。目前,中国学界的现状是偏重于介绍和梳理西方理论,而较少自主创新,这固然与中国国际政治学科建设时间较短有关,但也与我们对本土国际关系思想资源的认知匮乏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将于2005年4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国际关系理论非主流学派研讨会”。会议内容包括四个专题:英国学派、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会议已邀请有关专家撰写论文与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8.
对于国际关系历史和现实的发展,人们努力从理论上加以描述、评价和分析,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等主流国际关系理论都表现出了各自的优势,与此同时也显露出各自的缺陷,并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了很多的探讨和争论。这是一种自然的现象。然而国际关系理论毕竟要发展,也迫切需要发展。不同学派之间本不应有天然的鸿沟,对于国际政治的重大发展,谁都难以视而不见,绕过去或简单的否定并不能解决问题。梁启超先生曾将学术研究的发展演进分为四个时期,一是启蒙期,二是全盛期,三是蜕分期,四是衰落期。①以此衡量当前西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和《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将于2005年4月中旬在北京召开“国际关系理论非主流学派研讨会”。会议内容包括四个专题:英国学派、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会议已邀请有关专家撰写论文与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20.
首先谈一下国际关系各大理论流派之间的关系。国际关系的每个理论都为研究国际问题提供观察、理解和解释的视角和方法。从横向上看,世界纷繁复杂,世界体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是“合力”的结果,我们对国际关系的研究可以把对世界体系中的行为体产生作用的每种因素都罗列出来,但这只能使我们对国际关系有一个“全面”而“肤浅”的认识。为了深刻认识国际关系,我们需要从体系层次上找出对行为体起到最大影响和作用的动力,对其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这种“片面”而“深刻”的研究就是科学研究。国际关系理论中三大主流理论的差别在于它们对国际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