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5G、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技术及信息化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已经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代,这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挑战,尤其是农产品营销行业,由于其传统营销理念与营销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导致部分农产品虽然质量较为优异,但在市场价格方面却不尽如人意。所以,亟需在"互联网+"背景下进一步探寻全新的农产品营销方式,逐步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对"互联网+"基本概念加以明确,然后对"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营销的机遇与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土特产品牌带来新的营销机遇。土特产品牌从最初的街头叫卖等传统的销售方式发展到今天微信、抖音、淘宝等各种电商销售,营销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阐述珠三角土特产品牌营销现状,总结了当前土特产品牌营销存在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策略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对珠三角地区土特产品牌营销起一定促进作用,达到振兴珠江三角洲经济腾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是提高行政办事效能,优化政务公开环境的重要方法。黑龙江省江川农场积极打造"丰韵江川"微信平台、社区521微服务平台、江川农场医院医患沟通微信群三大网络政务服务平台,开创了"互联网+"与政务服务工作相结合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正深刻影响着经济社会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山区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是否通畅关系到农产品价值的实现,关系到农民脱贫致富,对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中国柿子之乡富平柿子传统营销渠道切入,分析传统营销渠道模式与存在问题,提出"互联网+"背景下的柿子营销渠道创新,并就传统与"互联网+"背景下的营销渠道进行对比,提出面向互联网的农产品营销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互联网+"模式广泛运用是土特产营销领域的重大变革,其推动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与完善,为当今土特产营销发展提供了动力,并且让土特产销售有了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此,以"互联网+"为背景,阐述了"互联网+"的概念和内涵,根据"互联网+"背景下土特产的网络营销现状,分析了土特产网络营销与"互联网+"的联系,并且对土特产的网络销售进行了深入探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已步入"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领域。本文以房地产营销为研究对象,论述"互联网+"背景下其营销模式变革的必要性,并运用SWOT分析法探讨"互联网+"背景下房地产营销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网络营销、品牌营销、文化营销、服务营销为一体的房地产营销新理念,以求为未来房地产营销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各领域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也必将催生出新的经济形态和发展模式。"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如何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发展农产品网络营销是当前农产品营销渠道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互联网+"已经不再陌生,相关的研究众多,但并非所有人对"互联网+"的认识都是正确的,我们所研究的"互联网+"并不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而是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进行融合的内容包括文化以及管理,同时,还包括具体融合的方式方法、融合工具,还有实现融合路径。笔者立足自己的工作实践,对"互联网+"下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9.
明确农产品营销的开放式、多元化、创新化的定位发展,充分契合"互联网+"消费需求进行同步改革,是推动新时期农业产业化提档升级的可行途径。而营销理念过于滞后、经营和管理机制相对单一以及配套服务不完善等问题的存在,则妨碍了农产品营销与"互联网+"消费需求的深度对接。因此,应全面把握当前"互联网+"消费需求的核心诉求,调整和革新现有的农产品营销运营模式,从而有力助推农业产业化的协调、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字农业是新时代农业与信息化、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体现,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指出要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深度融合,这也将是"十四五"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从全局观的视角,对"互联网+农业"的思想与营销发展进行深度探索,如何应对未来数字化农业市场的营销竞争,需要企业对市场环境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适合市场发展的战略营销。本文以我国数字农服为研究对象,通过战略营销研究的方法,使用POST、SWOT工具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数字农服战略营销思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线上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模式逐渐在我国各个行业得到了大力普及和广泛应用。在此背景下,农村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方式也趋于多元化。本文根据调查研究,对"互联网+"下农村民俗旅游产品开发及营销创新展开具体分析,对于推动我国民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业是我国最基础的支柱型产业,农业经济发展不断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围绕"互联网+"时代的农产品营销与农业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促进农产品营销和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随着Web2.0时代到来",互联网+"商业形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微信作为典型的移动终端应用,具有广泛的受众和强大的功能,成为企业品牌构建和传播的新阵地。研究微信口碑传播的机制及模式,探讨京东品牌微信传播的成功案例,为企业利用微信实现品牌构建和有效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背景下休闲农业的营销方式面临着转型升级,找出消费者对休闲农业营销的接受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以帮助休闲农业景点吸引更多消费者,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文献梳理,整合UTAUT模型和4I理论,以及在江苏省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构建出适合"互联网+"背景下的休闲农业营销接受意愿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趣味性、个性化等新增影响因素,为休闲农业营销的转型升级提供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背景下实现了乡村产业融合,有力地变革着农村经济发展业态,促进"三农"、"三业"持续发展,形成了"互联网+"多种产业经济形态的高速发展格局。本文从"互联网+"与大力振兴乡村经济的内涵出发,明确加快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大力振兴乡村经济新路径的可行性;从影响经济发展因素层面,客观地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振兴乡村经济的影响因素,明确当前"互联网+"与乡村经济发展融合现状;从产业深度融合、生产力互通互融和营销路径全网融合三个层面探索了大力振兴乡村经济的新路径,进一步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助力乡村经济振兴。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传统营销模式已经落后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绿色消费兴起,农产品的绿色营销也快速发展。同时,伴随着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绿色营销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返乡大学生实施"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绿色营销,一方面关系到返乡大学生自我发展,另一方面还将关系到农产品转型升级、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数据大爆炸的时代,"新媒体+"则是"互联网+"的重要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影响着旅游消费者的体验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在新媒体视角下信阳市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首先对新媒体和乡村旅游的"新"的一个界定,分析乡村旅游借助新媒体的营销优势,针对当前乡村旅游存在的产品同质化、信息化投入不足、人...  相似文献   

18.
研究阐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农产品精准营销的内涵及其实施意义;深入剖析农产品精准营销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农产品目标市场精准定位问题,农产品营销渠道精细化建设问题及农产品营销增值服务能力提升问题;给出精准定位农产品目标市场,打造个性化农产品营销渠道,开发农产品精准营销新工具及完善农产品精准营销的增值服务体系等若干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农产品精准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对农业产业升级促进作用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通过互联网技术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合理调整并最终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变革的重要议题。文章通过分析发达国家"互联网+"对农业产业升级的应用经验,并对我国"互联网+"在农业产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互联网+"是新型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及高效农业结构的重要成分,提出其存在互联网普及程度低、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不完善、专业人才缺乏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互联网+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地区网络服务水平、构建与完善信息整合系统、创新农业产业营销模式、健全电商融资平台等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领域,特别是"互联网+"、"互联网+农业"、大数据运用和云计算的出现,这些新鲜事物正在冲击着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信息化网络的出现改变了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为农业从业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交易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农产品营销模式,拓宽了农产品营销渠道。"互联网+"时代农业电子商务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惑,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物流体系建设以及完善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