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质量发展认为经济发展的关注点应由速度转向质量,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协调发展.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生态环境保护等三个方面构建河南省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河南省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明显的西北部高、东南部低的空间分异特征;空间集聚程度逐渐增大,两极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田泽  方琪  陈一飞 《水利经济》2023,(6):4-11+110
科学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可为有效提升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策略支持。基于2011—2020年长江、黄河和珠江三大流域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利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结合核密度估计、Tobit回归模型,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时序演变、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角度对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进行多层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0年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珠江流域最低,水资源利用效率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进出口需求等因素会对水资源利用效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高质量发展内涵和新发展理念,结合黄河流域各省份发展现状,从经济、社会和生态三方面分析黄河流域省份高质量发展能力时空演变。通过构建黄河流域省份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测度了2005、2010年,2015-2020年黄河流域9个省份高质量发展能力及时空演变特征。第一,从时间演进看,黄河流域省份高质量发展整体呈逐步上升趋势,但有小幅波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增长态势良好,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随时间变化呈先下降,然后快速增长,最后趋于稳定增长态势,生态高质量发展能力随时间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第二,从空间演变看,黄河流域9个省份高质量发展能力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各省份高质量发展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黄河流域省份高质量发展能力均值的局部空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对新疆2000-2013年及新疆各地州2000年、2005年、2010年及2013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进行了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各地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出现明显的高水平区域集聚和低水平区域集聚现象,并且低水平集聚区环绕在高水平集聚区周围。水平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昌吉州等天山北坡经济带、南疆的巴州及伊犁州直等,其次是博州、塔城,再者是阿勒泰、哈密、吐鲁番,而南疆四地州、牧区和高寒山区的县市农业现代化水平较落后。最后,针对新疆农业现代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构建包含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及30个省(市、自治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从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生产发展、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5个方面对全国省区的城乡一体化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省区差异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搭建包含26个具体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对2003~2012年全国及30个省市区城乡一体化进行测算评价,进一步采用统计描述分析方法对时空演变特征及省区差异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平由缓慢增长向快速发展转变,呈“东高、西低、中均衡”的经济地理布局,但区域差异正逐渐缩小并呈收敛趋势。全国及较大部分地区步入城乡一体化扩张阶段,北京、上海率先进入城乡一体化初步实现阶段,而贵州仍处于起步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依靠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一体化带动,城乡规划和生产发展一体化相对滞后。[结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生产发展、公共服务以及人民生活各方面均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通过加强城乡空间规划布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政策体系、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实现全国区域范围内的城乡一体化,进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万蕾  张兴奇  郭新亚 《水利经济》2023,(1):10-16+30+103
为评估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和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及两者间的内在关系,采用熵值法、面板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2000—2017年间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的面板Granger因果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长江流域上中下游3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关系中,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利用之间为双向因果关系,中游地区为经济社会发展到水资源利用的单向因果关系,下游地区为水资源利用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上游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利用具有更高的关联度;在短期关系中,仅下游地区存在经济社会发展到水资源利用的单向因果关系。基于二者之间存在不同的因果关系,各省市在制定经济发展规划时应因地制宜地制定水资源政策,以期实现经济社会与水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省区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构建包含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及30个省(市、自治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从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生产发展、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5个方面对全国省区的城乡一体化的时空演变特征与省区差异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搭建包含26个具体指标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方法,对2003~2012年全国及30个省市区城乡一体化进行测算评价,进一步采用统计描述分析方法对时空演变特征及省区差异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平由缓慢增长向快速发展转变,呈"东高、西低、中均衡"的经济地理布局,但区域差异正逐渐缩小并呈收敛趋势。全国及较大部分地区步入城乡一体化扩张阶段,北京、上海率先进入城乡一体化初步实现阶段,而贵州仍处于起步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依靠公共服务和人民生活一体化带动,城乡规划和生产发展一体化相对滞后。[结论]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生产发展、公共服务以及人民生活各方面均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通过加强城乡空间规划布局、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政策体系、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有利于实现全国区域范围内的城乡一体化,进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9.
山西省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维亮 《水利经济》2005,23(4):1-3,60
遵循可持续发展观点,从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禀赋现状特性入手,在论述区域发展的水资源保障作用的基础上,选取水资源量及其开发利用、区域发展和生态环境状态3个方面6类指标来分析和评价山西省地市级行政区划的水资源支撑能力,并对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能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出结论:同全国人均水资源量水平相比,山西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度为0.23,表明山西水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支撑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资源支撑能力,因此,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主线,对区域水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合理开发、优化配置,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保障山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太原、大同和运城市的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协调度名列全省最后3位,表明区域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在山西省是最低的,因而在这3个城市中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相对不足,水资源将直接影响到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含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3个层次共30个指标在内的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评价体系,并对30个省级行政区2003—2019年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结果表明:2003—2019年30个省级行政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整体呈上升趋势;长江经济带沿线省级行政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值提升显著,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京津冀地区水资源-能源-粮食安全值较低,主要是由于较高的生活水成本和生态水成本;宁夏、新疆两自治区的高农业化肥施用量和农作物受灾率导致后期安全指数波动明显;各省级行政区之间的能源安全指数差距和粮食安全指数差距较大,反映出目前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普遍存在资源生产能力和环境治理能力相脱节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理论内涵分析基础上,从“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两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07-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度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然后采用核密度估计、马尔科夫链分析、Moran’s I指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与分解等方法考察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稳定的逐年上升趋势,且2016年后逐渐加速上升,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量的扩张”,“质的提升”增长缓慢是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量的扩张”和“质的提升”自2016年以来表现出较强的协同性,2019年后进入“高速高质”发展阶段。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区域梯度效应和“高质量发展极”与“低质量发展陷阱”并存的集聚效应。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关联网络通达性,且存在多重叠加现象,但关联紧密程度有待提高。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地区内差异和超变密度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2.
<正>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农场建设成效的反映,黑龙江省繁荣种畜场结合《全垦区农牧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综合排序》中繁荣种畜场的排位,对2010年~2012年发展状况作简要分析,并就今后如何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出对策。一、繁荣种畜场十四大类指标与垦区基础指标分值对比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别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指标体系,采取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研究2006年和2016年汝阳县村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状况,并对二者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格局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济发展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从2006年的0.080上升到2016年的0.281,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明显提升;生态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变化不大,2006年与2016年均为0.300,表明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没有较大破坏;2006—2016年,汝阳县耦合度不断上升,而协调度、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了下降趋势,汝阳县北部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整体上比南部要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河南省18个城市碳排放量数据,借助ArcGIS技术对碳排放量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碳排放量的空间分布进行因子探测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碳排放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地区生产总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两个因子主要驱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常住人口数的解释力度最小;双因子交互作用对碳排放的影响均大于单因子的影响,其中第二产业比重与固定资产投资的交互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城镇化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用来表现河南省城镇化近10年状态,并通过驱动力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文章选取人均GDP、财政收入、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各市参加医疗保险人口、天然气用气人口、各市普通高中毕业生、废水排放量、生活垃圾处理量、固体废物处理量、道路清扫保洁面积等12个指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运用SPSS因子分析确定权重,测算2005~2015年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城镇化发展驱动力。[结果]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在时间维度上呈上升趋势,空间上表现为高城镇化水平集中在河南省西北部地区,有向东北部发展的趋势;低水平城镇化地区集中在河南省中南部地区且数量逐渐减少;中等水平的城镇化地区集中在河南省周边的地级市,数量逐渐增多,且有向高等城镇化水平发展的趋势;就驱动力影响力而言,市场机制高居第一,其次是政府作用、自身发展、外商投资。[结论]河南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显著,并受多种驱动力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单指标评价方法分析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实力,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并探讨其成因。研究发现:(1) 2000~2019年,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发展速度明显减缓,县域经济差异不断缩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上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不发达型县域在中心集聚;(2)县域经济发展差异以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北安市、绥棱县、庆安县、通河县、方正县、海林市、穆棱市、东宁县为轴线,并呈现出向轴线两侧递减的演化特征(位于边界的县域除外);(3)地理区位、发展战略、政策支持和交通条件是导致黑龙江省县域经济形成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刘子男 《山西农经》2024,(2):175-177+204
为促进山西省谷子产业发展,分析整理了2012—2021年山西省谷子生产相关数据,通过采用区位熵对山西省各地区谷子生产布局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量化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省的谷子播种面积与产量呈正相关的波动增长态势,种植面积波动较大;谷子产业空间聚集度较高,其中大同市、晋城市、吕梁市、忻州市和长治市谷子产业发展较为聚集,具有较好种植优势。同时,提出应优化谷子种植结构、提高谷子单产能力、创新农业科学技术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8.
西藏自治区生态效益评价对于西藏自治区生态系统以及生态补偿有重要意义。利用谢高地和Cost anza等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结合西藏自治区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更加契合西藏自治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表,定量分析了2009—2017年西藏自治区各生态系统以及各项生态服务的价值。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西藏自治区的生态服务价值约为61 736×108元/年;在各种类生态系统中,草地和森林对西藏自治区生态系统的总服务价值贡献最大;在各种生态性服务中,调节性服务所占的比重最大,其次是支持性服务,文化服务和资源供给性服务最小。  相似文献   

19.
以辽宁沿海城市2000~2016年相关指标的统计数据为数据源,运用综合指数法,依托数理统计和ArcGIS空间分析方法对辽宁沿海六市城市弹性进行时空分析,以期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6年沿海六市中丹东、营口、葫芦岛各项弹性指数大多都呈逐渐递增趋势,其余三市弹性指数多呈现下降趋势;(2)从空间分布看,大连市城市弹性指数等级相对较高,盘锦次之,营口、葫芦岛和锦州各项弹性指数等级表现出不均衡性,丹东各项城市弹性都属于较弱弹性等级;(3)总体来看,沿海六市的各项弹性指数都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