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品牌的层级划分可以分为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很容易达到,只要有足够的媒体传播或是制造一些营销事件,就可以达到家喻户晓。但是消费者知道了产品品牌不等于就消费该产品,因此单纯拥有知名度不一定能为公司创造正面的品牌积累,销售的品牌也不一定能进入优秀品牌的行列。  相似文献   

2.
<正>对品牌的层级划分可以分为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很容易达到,只要有足够的媒体传播或是制造一些营销事件,就可以达到家喻户晓。但是消费者知道了产品品牌不等于就消费该产品,因此单纯拥有知名度不一定能为公司创造正面的品牌积累,销售的品牌也不一定能  相似文献   

3.
借势经营     
借势营销具体表现为,通过媒体争夺消费者眼球、借助信誉高的主体来引导市场消费。通过顺势、造势、借势等方式,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李萍 《现代企业》2003,(7):46-47
跨国公司对华的大规模投资始于2 0世纪 90年代初期 ,而品牌营销策略则是跨国公司打开和立足中国市场的制胜法宝。所谓品牌营销就是以品牌作为制定营销策略的依据 ,通过品牌效应来占领市场 ,掠夺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 ,甚至消灭竞争对手的品牌的一种营销策略。跨国公司实施分牌营销策略的目的 ,是要有效扩大其公司品牌及产品品牌在中国的影响 ,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扩展市场占有率 ,削弱或消灭竞争对手的品牌 ,培养并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并刻意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 ,致力于中国的长远发展。为此 ,跨国公司在中国采取以下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5.
肖明超 《数据》2012,(8):16-17
越来越多的营销人员需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产品和服务日益同质化,信息和媒体的传播不断碎片化,消费者开始对营销信息产生视觉疲劳,也变得思维迟钝. 在这样一个信息高速传播的互联网时代,一个品牌到底使用什么样的营销手段才能够让自己永葆青春?在社交媒体不断发展的今天,当草根消费者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发表评论,甚至采取娱乐化的手段传播品牌信息的时候,品牌又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6.
刘接忠 《价值工程》2009,28(8):129-132
产品伤害危机处理,是现代企业必须正视的课题。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型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谓是危机四伏,必须采取有利的预防措施与消除策略。企业采取的伤害危机处理方式在于能否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对于企业危机处理信任与否,会影响到企业产品品牌资产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营销过程中,来源国(地区)效应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在验证品牌来源国(地区)效应的基础上,特别探索产品属性与品牌来源国(地区)形象对品牌态度及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品牌来源国(地区)形象与产品属性对消费者品牌态度及购买意愿有积极影响,且产品属性能调节品牌来源国(地区)形象对消费者品牌态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推进了品牌来源国(地区)效应的研究,同时具有重要的营销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邹晓铭  李萍 《企业天地》2002,(10):43-44
跨国公司对华的大规模投资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而品牌营销策略则是跨国公司打开和立足中国市场的制胜法宝。跨国公司实施品牌营销策略的目的,是要有效扩大其公司品牌及产品品牌在中国的影响,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扩展市场占有率,削弱或消灭竞争对手的品牌,培养并提高中国消费者的认同感和忠诚度,并刻意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跨国公司在中国采取以下品牌营销策略:以品牌进行市场细分和产品定位通过市场细分来争取更多的客户,是跨国公司通常采用的策略。在通信行业,将品牌进行分化,用目标品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摩托罗拉…  相似文献   

9.
基于信任恢复的品牌危机处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危机的实质是信任危机,而不是产品本身的危机。因此,品牌危机处理的本质就是品牌信任的重新恢复,它的基本行动准则就是真诚和快捷,而对于危机的妥善处理还会使企业借势重新打造品牌形象,赢得公众更深的信任。  相似文献   

10.
有很多企业说,互联网让今天的品牌变得越采越难以掌控,的确,互联网让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有的企业说,不用社交媒体无法感知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脉搏,但是用了社交媒体,最后发现信息嘈杂,负面不断,难以适从,事实上,我说互联网在瓦解品牌固有的思维和模式。你需要革新思想才能迎头赶上。以下是我对于互联网营销变革的总结,总结为4S,欢迎大家参与互动。  相似文献   

11.
有很多企业说,互联网让今天的品牌变得越来越难以掌控,的确,互联网让信息变得越来越透明,企业与消费者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有的企业说,不用社交媒体无法感知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的脉搏,但是用了社交媒体,最后发现信息嘈杂,负面不断,难以适从,事实上,我说互联网在瓦解品牌固有的思维和模式.你需要革新思想才能迎头赶上.以下是我对于互联网营销变革的总结,总结为4S,欢迎大家参与互动.  相似文献   

12.
营销并不是向客户兜售产品或服务,而是一门为客户创造真正价值的艺术。有形产品往往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而根植于消费者心中的情感、态度、信念等无形资产却难以被模仿。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家》2008,(1):110-110
①中国品牌必须重视在零售渠道树立品牌知名度,销售他们的产品。在接受我们调查的国外消费者中,只有少数了解中国品牌。很多了解并计划购买中国品牌的消费者事实上无法从网上或商店里买到中国品牌的产品。这是所有中国的营销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品牌在一个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意味产品质量水平,代表着企业形象,能给企业带来附加值同时也是消费者对公司和产品的期望的总结.本文以品牌营销为切入点,分析天翼3G市场竞争态势,品牌定位和市场需求,阐述“天翼”品牌营销策略,并对天翼品牌营销过程中的策略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图案,或者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消费者或某群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品牌延伸是"把一个现有的品牌名称使用到一个新类别的产品上".企业可以凭借原有品牌在竞争中获得的优势,将其品牌个性、属性、价值等延伸到新的领域,以期充分利用主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及消费者忠诚度取得产品推广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7,(5):20-26
本文基于乳制品行业的危机事件,深入探讨了多品牌伤害危机中特有的"替罪羊"效应对行业信任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在多品牌危机背景下,消费者对于该行业内品牌的信任水平在有"替罪羊"品牌的情况下高于无"替罪羊"品牌的情况;行业中出现的"替罪羊"品牌转移了消费者的愤怒情绪,从而提高了消费者的行业信任水平;消费者卷入度和品牌来源国在多品牌危机发生后"替罪羊"效应对行业信任的影响中存在调节作用。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协助政府或行业管理者找寻涉事"替罪羊"品牌、快速启动品牌危机管理预案、重视行业交流、保持诚信以及合力改善行业信任水平,是应对多品牌危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产品伤害危机爆发后,消费者有着怎样的心理变化,存在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对危机品牌的态度?论文基于“刺激—加工—响应”(S-O-R)理论,以风险感知为自变量,以消费者宽恕为中介变量,以品牌熟悉度为调节变量,以产品伤害危机爆发前后消费者购买意愿变化为因变量建立了研究模型,然后通过问卷调研和Bootstrap等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风险感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消费者宽恕中介了风险感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品牌熟悉度在风险感知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到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院关于品牌态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国内外学者从某一个具体的产品或产品类别出发,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然而在不同产品类别中,品牌态度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对不同类别产品品牌的关注点的差异,通过消费者态度最终影响到其对该产品的购买意愿.因此,从不同类别产品入手,比较分析每一个细分类别产品的品牌态度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差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激烈的市场竞争,教会了企业家对品牌重要性的认知。品牌不仅是一个符号,品牌还代表着商品的质量和承诺,能起到开辟市场、维护和提高商品竞争力的作用。因此,品牌作为开展营销活动的手段,已成为企业争夺和占领市场的重要工具。然而,由于在品牌管理中的操作失误,致使品牌空心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品牌空心化的症状品牌空心化的主要表现是,品牌单纯的符号化,有广泛的知名度却没有个性化的内涵;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忠诚度严重脱节;品牌与产品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不能把品牌对消费者的利益承诺通过具体的产品实现,品牌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相似文献   

20.
过去关于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危机产品拥有者的研究,然而品牌延伸的广泛应用使得危机产品非拥有者也有可能是其延伸品牌的使用者,因此研究产品伤害危机对非拥有者的影响也很重要。文章发现,产品伤害危机对延伸品牌的负面溢出效应对拥有者影响更大,而对非拥有者影响较小,但是当公司的响应策略越偏向积极承担责任时,非拥有者比拥有者更容易受到感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影响,对危机产品的延伸品牌表现出更好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