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度的不断加快,一种新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压力,其独特的特点为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助动力。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通过整合社会各类有效资源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与政府养老形成合力,但它的介入也存在着很大的改进完善空间。对非营利组织参与居家养老过程进行综合研究和探析,有助于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兴毅 《经济师》2022,(5):132-133+135
健康养老服务业是夕阳事业,更是朝阳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当前,全国各地康养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充分发挥山西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饮食文化厚重的地域优势,延伸养老服务业上下游产业链条,培植一批适合养老服务业发展的产业集群,助力山西省健康养老产业率先发展。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12)
文章在梳理日本多支柱的养老保障制度、完善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以及机构人性化的专业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探讨在养老服务中日本各级政府的责任,分析日本养老保障制度对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启示,以期对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是促进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我国的居家养老服务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在管理体制、财政分配、服务方式、法制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应当完善政府管理体系、扩展养老资金渠道、丰富养老服务方式、建立健全立法保障。  相似文献   

5.
管华盈 《江南论坛》2014,(10):49-50
正为了借鉴美国、加拿大养老服务业经验做法,更好地推动无锡市养老事业发展,根据市局安排,笔者参加了由江苏省对外友好协会组织的养老事业考察团,对美国、加拿大两国的养老服务业进行了考察。这次考察了两国的3个不同类型的养老服务机构和加中友协BC分会、中侨互助会等2个涉老服务社会团体,与美加的老年问题研究专家、养老机构管理人员、政府有关工作人员和老年人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  相似文献   

6.
解决好广大农民的养老问题,大力发展农村养老服务,有利于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本文分析了河北省农村养老服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弱化、农村养老机构供需失衡、养老机构社会资本参与严重短缺、养老服务水平低、养老服务资金和经费保障不足等诸多问题,提出要发展农村养老服务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养老服务事业、加强家庭养老服务功能、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资金投入、提高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10年来,云南省老龄事业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城镇养老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农村居家养老较好地发挥作用。不过,由于老龄化来势凶猛,人们对老龄化无论是在精神上,还是在物质上,都准备不足,老龄事业健康发展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所以,全社会应该携手同力,切实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各式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加强老龄工作;扩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培养大批养老服务专门人才,健全养老服务机构体系,增加医疗机构数量,合理布点;培育养老产业,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老龄事业,投资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机构和养老产业,真正建立完善、长效的全覆盖养老保障体系,确保老年人晚年幸福、健康、平安、长寿。  相似文献   

8.
赵辰泽 《经济师》2023,(12):13-14+17
从金融角度看,农村养老的关键在于农村金融生态状况和金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支持力度。农村振兴战略对农村养老金融的发展提出了内在要求。在农村地区,养老融资及其包容性发展存在瓶颈和困难。实现农村养老已成为农村振兴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这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持。文章提出要通过多种措施,进一步促进农村养老服务金融发展,全力支持农村养老事业。  相似文献   

9.
刘玲 《江南论坛》2014,(1):46-47
正无锡早于全国16年步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60周岁以上老人占户籍人口比例达22%。面对人口老龄化高速发展的严峻挑战,无锡以创制促超前谋划,以创新促转型升级,以创优促整体推进,着力打造呼应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要求、体现现代民政建设特色、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的养老服务"升级版",推动了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共同发展。一、无锡推动养老事业发展的创新实践1.机制创新,政策体系"谋篇布局"。在江苏省率先出台《无锡市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2009—2020  相似文献   

10.
郭永涛 《当代经济》2016,(28):90-92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转型,快速老龄化催生了新的养老模式,也显现出转型期农村传统养老的不足,在网络化条件下,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符合转型期农村养老的国情,按照法律法规切实推行网络化下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多元模式,可以展望在农村养老事业上的前景将会是一片光明.  相似文献   

11.
黄磊 《江南论坛》2023,(5):69-73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从“先发城市”无锡的现状看,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老龄化程度加深,总负担系数上升,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但是,无锡老龄工作体系和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养老服务质量仍需提升,养老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有待加强,人力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彰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抓好顶层设计,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推进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同时,在充分保障的前提下,鼓励低龄老年人继续“发光发热”。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面临老龄社会的严峻挑战,加强养老事业刻不容缓。由于计划生育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变迁以及人口流动的加快,传统家庭养老的作用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社区养老就成为必然选择。社区养老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这一养老形式集中了家庭养老与结构养老二者之利,是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对农村养老产业和养老模式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对大运河流域(河南段)乡村养老模式调研,针对养老现状分析互助养老的独特优势,研究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发展中的问题,为农村养老模式的深入开展提出完善建议,以期推动乡村养老事业的开展,从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项目投资大、运营成本高,整体发展存在很多问题.面对当前我国养老产业所存在的矛盾,以PPP模式推动养老产业发展,通过养老机构的发展与创新,可有效解决当前养老产业中面临的"资金、服务"两大难题,能够实现风险的分担和养老支持性政策的突破,保障社会投资者的基本收益水平,使之能够在我国养老事业上发挥最大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现行城市养老方式日益不能满足城市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老有所养”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河北省石家庄市、邯郸市城市居民的养老现状、养老观念、养老意愿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梳理城市居民养老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养老意愿诸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城市居民养老事业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农村人口流动日益频繁,传统孝文化受到严重冲击,延续几千年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被削弱,农村养老面临严峻挑战。本文结合分类施保的理念,构建了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框架,并对未来农村养老事业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一、农村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我国老龄事业改革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窗口期。研究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特别是以新潟县为代表,从政策实施的视角看老龄事业与养老产业在地方的协同发展,将为我国摸索建立相关制度,满足老年人需求,使养老服务消费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实现调结构、惠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养老服务业既是事业,也是产业.事业方面属于政府公共管理范畴,具有公益性、福利性;而产业方面则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具有盈利性、竞争性,因此是“准公共品”.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既要立足于老年人福利事业,又要将其视为民生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从养老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进一步重构政府、市场、社会、家庭和公民的养老服务发展与供给责任,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协同、家庭赡养、个人准备“五轮驱动”,务实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制度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而老龄化问题及养老服务的重点与难点在乡镇农村.乡镇敬老院是在农村保障“五保户”养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老年人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组织,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加快唐山社会养老机构建设已成当务之急。目前唐山市社会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需求,而产生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养老事业管理机制不到位以及政府对养老机构的投入不足。加快唐山市社会养老机构发展,一是对唐山市社会养老机构进行分类及收费厘定;二是有比例地建立多层次的养老机构;三是建立养老机构的评估及监督机制;四是对私人养老院予以优惠或提供资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