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我国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珠三角地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近年来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国际贸易不稳定、产品出口受限等问题的影响,过去依靠中低端制造业推动出口的发展模式难以维持,亟须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以珠三角产业升级为研究对象,提出“双循环”背景下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路径优化选择,为珠三角地区打破低端锁定的不利局面,推动区域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居民消费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层次、消费形态、消费品质、消费行为和消费方式等方面均呈现出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当前,消费升级加快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还较突出,加上近期疫情和抗疫措施的影响,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消费率偏低。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应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疏解难点堵点痛点,以消费需求为导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鼓励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为消费增加新动力;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地区),吸引境外消费回流;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不断改善消费环境;控房价控房租,保持居住支出占比在合理区间。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上海作为已经初步具备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基础的重要经济体,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应借力构建国际贸易中心与旅游城市建设的机遇,不断丰富完善各种消费品与服务供给,有效降低消费成本,推进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本文结合上海已有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基础,切实分析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吸纳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努力提升消费总量、不断提升消费品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结构等上海构建国际消费城市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双循环”背景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旅游产业地位逐步提升,旅游产业已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旅游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由此,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旅游产业复苏成为当下旅游产业发展最重要的现实需求。面对新的发展环境,我国旅游产业在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动力、发展机制等方面存在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国内旅游消费需求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逐渐凸显。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旅游供给、促进文旅融合、现代科技赋能、深入开发入境旅游市场以及扩大开放等路径,加快培育完整的旅游内需体系,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民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经济规模已经居于世界前列,为保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国家适时提出通过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中央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经济发展格局.在这一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消费金融在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从2010年开始,监管部门就开始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工作,到现在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居民消费.但消费金融公司在我国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消费金融公司的优势及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期望对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起到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6.
7.
在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战略链接和关键发展支点。通过系统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流通体系与双循环新格局构建的演进关系,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作用机制,即内循环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外循环从借助国际市场、深化国际产业分工合作、整合外部资源等方面分别助力构建双循环新格局。依据现代流通体系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筑牢流通发展基础;加强流通体系上游建设,稳固双循环经济生产基础;激发流通体系下游潜力,注重需求端供给改革;强化流通新技术赋能,打造国际流通品牌;加强流通体系制度建设,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深化对外开放,整合外部优势资源等推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是中国特色旅游概念。中国作为首屈一指的旅游大国,拥有全球最大旅游市场,具有双循环联动发展的重要优势,但是当前我国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仍较为滞后,迫切需要明确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模式与路径。本文立足现有研究基础,明确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概念内涵与基本特征,并依据地理位置、旅游核心吸引力、旅游业态以及旅游市场等评价标准划分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不同类型,以此为基础归纳了大陆型、离岛型、都市型和专项型四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发展模式。最后,总结出提需求、扩供给、优服务和强管理等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2019年10月15日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宁波市建设国际消费城市实施方案》,2021年6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宁波市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实施方案》。本文分析了宁波消费中心城市实证特征,客观梳理了宁波消费中心城市存在问题,从五个维度提出了双循环新格局下加快推进宁波构建消费中心城市的对策建议,为消费潜力“松绑”,为经济循环“加油”。 相似文献
10.
11.
《企业活力》2022,(1)
提振消费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基于ArcGIS10.2软件平台,以两年为一个跨度,对2010—2019年内陆地区12个省(区、市)消费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直观地呈现四个时间截面上内陆地区消费的空间差异和变化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内陆地区居民消费水平逐年上升,但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处于较高消费等级的地区呈现出从中部向东南部集聚趋势;内陆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加,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居民食品和衣着消费下降明显,医疗、文教娱乐、交通通信等服务型消费稳中略增;消费环境逐年改善,但整体上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交通运输建设呈现东快西慢、南高北低特征。基于此,应采取有力措施,缩小内陆地区经济差距,提升居民购买力,优化居民消费结构,培育消费环境等,以提振内陆地区消费。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对世界格局变幻的洞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时代把握,党中央提出了要加快形成和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写入“十四五”规划当中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经济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法治保障,对于构建和实现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而言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经济法在经济运行当中的治理优势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实特点,经济法可以从国家调节、宏观调控、市场规制三个路径促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与落实。 相似文献
14.
将消费金融研究范畴界定为保险、消费信贷、储蓄、投资四个方面,认为消费金融通过配置效应、融通效应、财富效应、流动效应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变与消费质量的提升,在消费结构与质量的多重响应中居民消费得以升级。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选取2000—2014年境内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消费金融促进城镇居民消费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消费结构看,消费金融较为明显地促进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由低级的食品、衣着向高级的交通通信等发展;从消费升级率看,对消费升级贡献由大到小依次是投资、保险、储蓄、消费信贷,但消费信贷的统计结果不显著;分区域的实证结果显示,保险和投资对东部发达地区的居民消费贡献最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居民贡献最小,呈现东中西的“阶梯式差异”,欠发达地区消费升级较发达地区更依赖于传统的储蓄这一金融活动。 相似文献
15.
16.
17.
作为现代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夜间经济通过提升消费品质、丰富消费选择、推动夜间产业转型升级及加强城市品牌建设等方面促进消费升级。但夜间经济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仍面临着消费者需求不确定、产业配套不完善、经济利益分配不均及市场监管不到位等因素的制约。基于此,应提振消费者需求、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有效发挥产业链效应、完善产业配套设施建设,促进夜间经济市场发展、优化经济利益的分配机制,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执法能力,以充分发挥夜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企业活力》2021,(1)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全球治理矛盾突出。面对全球化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结构逐渐从外贸和投资主导转向内需和消费主导,现代化产业体系自主可控的迫切性进一步加强。2020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时首次指出,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8月24日,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但新格局并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准确理解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本刊就上述问题,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展开讨论,以期对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双循环”视域下外贸转向高质量发展具有必然性,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链条存在的问题是重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提出“顺应大势”抓住政策机遇、“拓外转内”优化外贸结构、“聚焦重点”力抓科技赋能等促进重庆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国家审计作为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安排,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受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短缺的形势下,国家审计应当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通过强化政策跟踪落实审计、推进绩效审计、深化金融审计工作、加大资源环境审计力度、加强审计结果应用以及优化审计技术及人才这六个方面的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