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已有的文献资料和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发布的森林碳汇CCER项目数据,分析了影响会计计量的森林碳汇资产的特殊性;同时,结合现行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与碳排放权会计规范,从会计计量对象、计量属性和计量程序以及相应实务应用等方面,对森林碳汇资产的计量模式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森林碳汇资源生产在幼林郁闭前后具有“两阶段”特征,因此森林碳汇资产的会计计量对象必须相应地“二分”为森林碳汇能力资产和森林碳汇产品;森林碳汇能力资产的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森林碳汇产品则适合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相结合的双重计量属性;森林碳汇能力资产应分别在幼林郁闭前和郁闭后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森林碳汇产品则应区分碳减排信用额度签发前和签发后分别进行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即在自愿减排碳信用额度签发前的初始计量采取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后续计量采取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自愿减排碳信用额度签发后的初始计量及后续计量均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我国2016年9月发布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本文对碳排放权初始确认的现有观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结合企业会计准则和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认为应将自用类碳排放权归属于无形资产,将交易类碳排放权归属于金融资产,根据持有目的分别确认为"碳排放权—自用","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科目和"碳排放权—生物资产"会计科目,并对其进行碳审查,为规范我国碳排放权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全球日渐严峻的气候变化问题,加速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建设,就当前执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讨论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体制中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暴露出的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未进行资产确认、碳排放权计量方法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碳排放负债会计处理规定的缺失等问题。同时,结合国内外不同机构、学者对碳排放权会计处理的研究,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提出确认无偿分配的碳排放权为企业资产、采用多种计量属性结合对碳排放权进行计量、确认超额碳排放为企业负债等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如今碳会计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而碳排放权会计是碳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本文之前已探讨过碳排放权的确认问题,并认为就我国现今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完善程度而言,碳排放权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更合适,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碳排放权的计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阐述森林进入碳排放权市场的背景,指出并分析森林进行碳排放权交易必须要以4个环节的假设为前提,这4个假设分别是:气候变暖的负效应大于正效应、CO2增加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碳捕捉技术的变化具有连续性和森林是可以经营的碳汇。  相似文献   

6.
冯亮明  刘伟平 《林业经济》2012,(7):41-44,48
提出"以增加碳汇能力为目标的森林经营行为应该得到相应碳排放权"的观点;林产工业森林碳排放权生产机制包括一致行动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两方面的内容,一致行动可以促使林产工业成为重要的森林经营主体,同时降低森林碳排放权的生产和交易成本;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机制是通过"碳排放权"账户的设置,反映企业森林经营管理过程中碳排放权的增减,并与工业生产过程的碳排放量进行核算,两者结合起来共同实现林产工业减碳的目标。指出森林碳排放权生产机制还有利于林产工业的融资以及改善企业形象、平稳原材料价格、优化税负结构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前,绝大多数森林资产研究方面的文献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林地资产、林木资产、森林景观资产、整体森林资源资产上,而森林无形资产的研究几乎还是盲点,并且学者大多是从宏观层面统计核算角度进行研究,从微观层面会计核算角度特别是有关确认、计量、定价等问题的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基于此,对碳汇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产品定价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和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前,绝大多数森林资产研究方面的文献都将注意力集中在林地资产、林木资产、森林景观资产、整体森林资源资产上,而森林无形资产的研究几乎还是盲点,并且学者大多是从宏观层面统计核算角度进行研究,从微观层面会计核算角度特别是有关确认、计量、定价等问题的研究就更是凤毛麟角了。基于此,对碳汇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产品定价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相关职能部门、企业和其他研究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钱燕  陆萍 《中国林业经济》2020,(3):121-123,127
对企业碳排放权会计处理进行研究,采用案例分析法,理论研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发现会计的确认、计量、记录和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以Y公司为案例,提出了分别确认交易性碳排放权和自用性碳排放权,免费配额确认为政府补助,实际排放时即确认负债,出售配额所得计入营业外收入,完善信息披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森林碳汇作为森林生态资产价值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其宏观层面的价值计量是当前我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固碳减排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基于此,本文以浙江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采用森林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碳税法,对其森林碳汇实物量及价值量进行计量评价。结果表明:森林碳汇资产实物量和价值量呈持续稳定增长趋势,森林碳汇能力明显提高;森林碳汇资产情况因不同时期的森林类型、不同龄级及森林起源而不同;相对于人工林而言,天然林一直是森林碳汇的主力军。这表明森林固碳减排工作因不同森林特征而异,不仅要重视人工林的碳汇能力发挥,同时还要重视天然林的保护及其核算。此外,森林碳汇资产价值经济学计量必须与微观层面会计计量进行衔接,有利于推动森林碳汇资产宏观价值核算。  相似文献   

11.
随着碳交易在我国渐行渐近,为实现气候变化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建立完善我国碳交易机制,构建我国碳会计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碳排放权交易业务实质,应将其单独确认为一项流动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并在财务报告中单独列示相关的"碳排放权"、"碳交易损益"等项目。  相似文献   

12.
从碳排放交易所涉及重点排放企业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我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借鉴相关的研究与规范,就碳排放配额的会计确认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处理问题、企业碳排放相关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碳排放交易的会计处理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现已步入全新阶段。本文在阐述碳排放权及碳排放权会计概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现阶段国际上关于碳排放权会计确认的三种主要观点,结合我国实际讨论了我国碳排放权会计计量的通行做法和发展趋势,最后对我国碳排放权会计确认与计量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通过分析,《暂行规定》未对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资产进行初始确认,且限定碳排放权只用于履行减排义务。提出了应对无偿取得的碳排放权进行初始确认,按照投资和履行减排义务两种用途细分碳排放权的类别并采取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并在信息披露中增加年度数据比较,同时碳排放权交易的相关信息需要请第三方出具鉴证报告,在企业年报中予以披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总量控制及交易机制模式下对企业免费获取的排放配额进行会计确认,然后在公允价值模式下对三种碳排放权会计确认计量模式进行比较,进而在履行义务模式下分析碳配额的初始及后续会计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响应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逐渐进入正轨。而随着碳排放权交易额的不断攀升以及碳排放权流动性的持续增加,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在执行的《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也显现出诸多不足。其中,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核算问题尤为明显。结合碳交易市场现状及现行准则,对会计核算处理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外对环保关注的增加,碳排放权会计已成为当前社会重要关注点。本文首先介绍自《暂行规定》实行以来碳排放权交易情况,对我国碳排放权确认计量、信息披露及会计处理进行阐述,然后通过介绍华菱钢铁的碳排放权处理现状,探讨当前我国碳排放权会计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资产证券化复杂的会计处理问题当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会计确认问题——终止确认,即判断整个证券化交易中当资产转让出去时是作为出售还是作为融资来进行会计处理。本文就此展开探讨,进行比较,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森林资源培育企业的角度,对其拥有的森林碳汇资产进行会计计量。分析研究森林碳汇实物量的计量方法,参照CAS39号会计准则,对森林碳汇进行公允价值计量。通过森林碳汇的确认和计量,最终能使森林碳汇进入森林生态服务市场,实现其应有的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明确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会计计量属性的主要类型及其在消耗性林木资产会计计量中的应用与影响;阐述了消耗性林木资产的特点及其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论证了消耗性林木资产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思路,即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计量属性,在当前过渡阶段应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但将来应逐步过渡到公允价值计量;最后提出了在消耗性林木资产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