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中国36家上市银行2009~2022年的季度面板数据,利用DCC-SVR-GARCH-CoVaR模型测算系统性风险溢出率,实证分析ESG评级对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提高能够显著削弱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且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主要由公司治理(G维度)驱动;地方性银行的ESG评级提高对系统性风险水平的削弱作用更强;ESG评级提高会通过降低银行违约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小银行与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两种渠道削弱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提升会强化ESG评级提高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充分完善ESG评级体系,将ESG评级纳入商业银行业务战略、内部治理与风险管理体系中,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使用16家上市银行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动态面板模型检验银行如何对货币政策立场的转变做出反馈并调整其承担风险的程度。研究表明,基于我国银行体系银行风险主动化和个体风险系统化的发展趋势,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我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6年1~12月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分析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对系统性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经济正常时期和上行时期,随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会显著降低;在经济下行时期,随着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的增加,银行业系统性风险会显著增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来自于风险传染和融资流动性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基于将所有金融科技活动全面纳入金融监管中来的思路,以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为切入点,分析了“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的监管框架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内在机理,为“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商业银行金融科技中的有效性提供经验证据。研究表明:宏观审慎政策能够有效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而更具统一性和标准性的微观审慎监管则在盈利端发挥更强的促进作用,但其中杠杆率存在门槛效应;“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提高盈利方面的作用,与降低风险方面的作用相比相形见绌。因此,我国应进一步深化“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在金融科技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认知,稳步实现将金融科技活动纳入监管、有效统筹好“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助力商业银行金融科技的职能,充分发挥两者的互补性,并在金融监管与金融科技创新博弈过程中,及时准确地根据商业银行创新行为适时灵活调整杠杆率,充分发挥杠杆监管的作用,为监管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5.
表外业务的发展对商业银行来说犹如双刃剑,一方面.它固然扩大了银行的业务规模,提高了银行的盈利:另一方面,过多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的存在。也给银行经营带来了较大的风险。增加业务透明度和加强信息披露.是对银行表外业务进行审慎监管的前提和关键。透明度可以激励银行改善其风险管理系统,便于市场参与者更好的相互评估.避免和减少误导决策的财务信息风险,从而提高金融市场的分配效率。因此,建立和强化表外业务的报告制度已逐渐成为国际间的共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阐述了关于银行同业业务和流动性风险的相关概念,然后梳理了银行同业业务的发展动因、现状,以及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成因、管理等相关文献,最后总结了关于同业业务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影响的相关文献,发现我国同业业务发展存在较多问题,并且对于不同类型银行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关键在于宏观货币政策与微观银行体系。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基于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以及17家银行的非平衡动态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在岸离岸人民币利率联动在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机制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利率联动在宽松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中发挥了完全中介效应,但在期限、渠道与微观特质三维度上呈现显著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全面考察货币政策通过利率联动效应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核心逻辑、实时监测预警利率联动冲击下的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妥善解决“大而不能倒”风险等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对于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具有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自有资金、成本低、收益高以及风险小的特点。从近些年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间业务占商业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全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最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黄洁 《企业导报》2010,(8):140-140
对于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具有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自有资金、成本低、收益高以及风险小的特点。从近些年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中间业务占商业银行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全力发展中间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最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商业银行创新发展趋势,但其对银行风险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从理论机制上阐述数字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理,并采用2011-2019年中国79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整体而言,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第二,从影响机制来看,数字金融通过抬高管理成本进而加剧风险承担,而业务多元化中介效应并不显著;第三,关于影响异质性,数字金融对东部地区与大中型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更为显著。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数字金融发展契机,运用新兴技术提升风控水平,警惕数字化经营引起的内在风险和其投入成本过高带来的低效益风险。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1999年~2012年宏观月度数据,实证研究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的顺周期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商业银行杠杆率具有顺周期性,商业银行根据宏观经济环境和自身发展战略主动调整杠杆率,以实现一定风险水平下的利益最大化。在经济上行周期,决定杠杆率的主要因素是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等宏观因素;在经济下行周期,我国商业银行通过调整流动比率来降低杠杆率,达到监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存款保险制度对于防范金融体系的风险有很重要的意义。公平的存款保险费率由银行的初始账面资产负债水平和银行资产的风险水平所决定。只有金融体系中所有的商业银行都按照法定的存款保险费率为其吸收的存款缴纳存款保险金,存款保险制度才能有效地化解银行体系的负债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3.
中国2011年开始引入杠杆率监管指标来监管银行的行为,杠杆率指标不考虑资产的风险权重,有效地控制了资产从风险水平较低向高风险转变时所引起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工具的失效。本文使用2007—2016年中国96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研究杠杆率监管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分析其引入之后能否缓释与弱化银行风险承担的问题。研究发现,随着杠杆率监管的引入,银行增大了对自有资本的持有比例,降低了银行风险承担程度,提高了银行的稳定性。并且杠杆率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缓释效应存在异质性。银行资产质量越差时,引入杠杆率监管对银行产生的风险缓释效果越明显。同时,也会给资产质量较好但杠杆率指标不达标的银行带来监管方面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使用勒纳指数衡量银行竞争程度,基于56家商业银行2010—2019年的动态面板数据,实证分析银行竞争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这种影响是否因银行类别和竞争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将样本分别按照银行类型和竞争程度高低分组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宽松的货币政策激励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银行的竞争程度越高,资产规模越小,流动性水平和资本充足率越低,货币政策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越强;竞争加剧对这种影响的强化作用,主要体现在股份制银行和城农商行中;对于竞争程度较高的银行而言,流动性水平和资产充足率越高,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反应越审慎。  相似文献   

15.
在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跨市交易中,股指期货的杠杆效应、价格发现功能以及股指期货与股票现货两市的联动关系等因素加剧了风险的传导,极易形成跨市系统性风险,传统的分市监管模式面临着严峻挑战。为应对跨市系统性风险,美国、欧盟等国纷纷引入宏观审慎监管理念,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机制。我国在跨市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的法律构建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宏观审慎监管机构的缺失、跨市监管法律体系不完善、跨市监管协作协议效力不强、国际协调法律机制不健全等方面。要防范跨市系统性风险,我国应当明确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完善跨市监管法律体系,强化跨市监管协作协议的效力,健全国际协调法律机制,以此推动我国跨市宏观审慎监管机制的法律构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越来越大,非利息业务发展是否会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基于2012—2018年98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选用Z值作为衡量银行风险的指标,研究非利息业务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利息业务发展可以有效降低银行风险。为促进银行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非利息业务收入,同时要做好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7.
熊雅婧 《财会通讯》2021,(4):151-154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流业务之一,关系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水平.文章采用HP滤波方法确定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权重,并对影响流动性风险的因素进行计量分析,运用我国94家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进行面板平滑转换模型估计,得到了同业资产通过同业拆借率、广义货币增长率和资本充足率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的估计结果,最后针对估计结果提出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商业银行发生的案件多次与负债业务操作环节失控有关。笔者试图通过讨论造成银行负债业务风险的内部、外部原因,分析银行制度、计算机系统、管理控制等关键控制环节审计要点,研究银行审计方法,提出风险防范措施,促进有效控制银行负债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7,(3):124-129
企业社会责任(CSR)是指企业在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承担对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企业社会责任和风险承担的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中国商业银行2009-2014年间企业社会责任与风险承担的关联性,并基于政府监管的视角提出建议。本文研究银行CSR行为的多样性和银行CSR的表现水平对银行总风险与破产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银行CSR行为的多样性与银行总风险呈显著负相关,与银行破产风险呈显著负相关;银行CSR的表现水平与银行总风险呈显著正相关。研究结论说明:商业银行承担更多种社会责任行为,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但在短期内会因为增加企业社会责任支出而暂时提高银行面临的风险。据此,本研究建议:政府监管机构应鼓励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注重对各个利益相关主体责任的承担,并要求商业银行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商业银行在承担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时,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正面作用体现,所以商业银行在承担社会责任时,也要考虑自身的财务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银行业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应从建立严密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贯彻银行会计制度的谨慎原则;完善金融会计核算体系;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管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从而有效化解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