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春 《价值工程》2009,28(6):59-61
科技资源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它的核心资源是R&D资源。首先,从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财力资源两个方面,对安徽省与长三角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进行描述;然后,从安徽省与长三角R&D资源配置、R&D资源投入强度两方面进行对比,并指出安徽省科技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从而提出优化安徽省科技资源配置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国内领先地位,但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仍然不高,其中苏北、苏中、苏南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差距还很大,因此本文对江苏省科技投入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面向自主创新的江苏省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雷达图分析法,从创新经济基础、创新投入能力、创新环境水平、创新产出能力四个方面对长三角16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为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发展机制提供决策依据和定量基础。目前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和阻力主要有协同创新动力机制不健全、创新要素流动不畅和科技资源共享缺乏长效机制,因此,需要从基础架构、重点领域、关键载体、保障机制和对策措施等几个方面着手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推动形成优势互补格局等区域发展要求的提出,破除区域要素流动的制度壁垒成为新时期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区域要素流动是包含规模与方向两个维度的矢量模型,基于此,构建了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二维象限下的影响机制框架,根据行政区划的边界划分属性与资源配置属性,将制度距离分为边界制度距离与资源制度距离两种类型。进一步在边界效应模型的基础上对两种距离的区域空间效应进行了测度,以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首要制约因素分别为地理距离与制度距离;(2)都市圈边界作为一种非刚性的区域划分也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3)对于不同的要素类型而言,人流要素受到两种距离的阻碍作用更强,而资金流要素的流动都更为自由;(4)资源制度距离对资金流要素的影响大于对人流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当今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核心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而对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优化则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直接关系到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对企业来说,科技资源是极为有限的,使有限的科技资源投入使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中国超过8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集聚在数十个城市群中,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与制造业增长息息相关。本文测度了2000~2015年中国2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并通过三重分解进一步考察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如下:(1)2000~2015年中国22个城市群的一体化水平和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不同城市群之间分化较为严重,东部沿海城市群的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稳定上升,而西北边远地区的配置效率几乎没有增长。(2)城市群一体化有助于提升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稳健性检验以及使用方言距离和姓氏集中度作为工具变量的结果也支持此结论。(3)从空间分解来看,城市群一体化促进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的效果主要依赖于城市间配置效率的改进,是城市内配置效率的2.5倍;从要素分解来看,城市群一体化对资本配置效率改进的贡献大于劳动力配置效率改进;从结构分解来看,纠正不当配置在城市群一体化促进制造业要素配置效率提升过程中的作用更为突出。本研究有助于深刻把握中国城市群和制造业发展的关键矛盾,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和深挖制造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测度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群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其整体功能最终表现为"1+1>2"的系统效益,其中隐含着一个重要的区域发展命题:多区位资源配置的系统效益评价。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首次提出集合能效的创新概念,将中心地结构作为判据和数据包络分析作为模型构建分析框架,继而以长三角、京津冀与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实证案例,借助DEAP2.0软件,对6个年份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进行双维测度,研究发现:(1)珠三角城市群结构能效为(中高,中高)型、长三角城市群结构能效为(中,中高)型、京津冀城市群结构能效为(中低,低)型,三种类型反映出三大城市群在核心城市作用、外围城市群体发展态势及两者联动作用下所产生的综合效益的客观状态;(2)城市群发展规划,可根据特定阶段发展的外部环境与自身需求,通过调控核心城市、外围地域的资源配置模式与联系组织的多样性及创新来优化城市群整体效益;(3)城市群空间结构集合能效与整个区域的中心性效应具有密切关联:一是区域核心城市的空间位置与所产生的空间关联正效应;二是区域虚拟的群体重心的空间位置与其所反映的区域发展均衡格局。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部门对1996-1997年世界科技状况分析报告中投入与产出指标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系统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我国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中的VRS模型对1998-2009年我国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水平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除2000、2001和2002年的综合效率介于0.95-1.0之间外,其余年份的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综合效率都为1,这说明我国政府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一直都处于较高水平,但为了保持这种高配置效率水平,应当合理控制科技投入总量,继续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科技经费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9.
基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对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实证分析工业集聚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影响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环境效率具有一定的空间集聚性,但集聚模式具有差异;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工业集聚对城市群本地城市环境效率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不显著,京津冀城市群工业集聚对本地和周边城市环境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和环境规制等影响因素对城市群环境效率的作用机制和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建议以绿色创新为支撑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加强城市群工业集聚区域的环境规制和监管,发挥优势、补足短板,实现区域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10.
蒋应和 《价值工程》2012,31(22):12-14
本文采用DEA方法对2005-2010年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了测度和分析。研究表明:陕西省城市整体土地利用效率水平较高,但呈现波动下降趋势的时序特征;从区域上来看,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表现为陕北、陕南、关中依次降低的格局。总体看来,陕西省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既要关注资源的持续投入,更要调整要素投入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使土地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出现三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他们拥有各自的发展特点。按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长三角城市化水平要优于珠三角城市化水平,主要是因为长三角的人才资源、经济资源更加丰富,其发展速度要快于珠三角,本文主要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状况,并提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以后研究城市化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尝试构建一个城市群演化视角下特大城市产业优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即环境、效率与均衡三维协同的3E发展约束模型(3E模型),用以分析特大城市产业优化发展所需,同时兼顾考虑环境约束、效率约束及均衡约束。以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和成渝城市群的重庆3个特大城市为对象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一,当前我国特大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环境、效率和均衡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劳动效率和各产业的劳动效率等仍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业—居住均衡偏离较大,产业亟待优化推进;二,特大城市产业优化要协同考虑城市面临的环境约束、效率约束和均衡约束,推动水资源、能源等的消耗水平大、产业劳动效率低且职住均衡较难实现的产业退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形成特大城市产业发展的门槛约束;三,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应采取差别化的产业优化调整政策,分别采取一体化导向下实施产业功能提升策略、功能疏解导向下的区域协同策略和极化发展导向下的聚焦重点产业升级战略,推动不同阶段特大城市产业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的功能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的全球功能活跃于世界经济舞台。由此,长三角城市群地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功能:一是核心城市上海的高端国际化功能,二是长三角城市群地区的深度一体化功能,三是长三角城市群向长江下游延伸的空间拓展功能。三个功能的提升互为关联,开拓长三角城市群科学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内的科技创新主体和资源集中地,是区域科技创新的中心。基于DEA模型对我国9个国家中心城市2009—2019年的科技创新综合效率进行测算,利用Tobit模型对科技创新综合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国家中心城市在2009—2019年的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差异较大,部分城市未达到DEA相对有效。经济发展水平、政策支持程度、高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教育水平、人力资源水平等因素对科技创新综合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各个中心城市应通过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完善科技创新保护机制等途径,通过政府职能与角色的转变,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建立科技人才、科技信息的共享平台,加大基础性研究的支持力度等方法来提升城市科技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5.
工业用地与社会经济发展其他要素的配置结构直接影响其经济贡献效率,基于空间计量分析法研究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工业用地的经济贡献率,旨在探讨工业用地管理制度的改革路径和方向。研究表明:(1)工业用地的经济贡献率存在地区差异,工业用地的投入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对珠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具有负面效应;(2)工业用地的经济贡献率是工业用地生产关系与土地管理制度相互作用的关键,珠三角地区工业用地资源供给已过剩,目前科学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是促进该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要素。因此,需要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创新国土规划的协调机制。建议构建空间用途管制与协调制度、建设相应的信息联动与预警平台,这对于提升国土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国土资源空间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企业经济》2019,(11):135-141
全要素生产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索洛余值法,本研究核算了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008年到2017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及指数,比较分析了其差异特征,讨论了其经济发展质量。从比较结果看,三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质量整体优于京津冀地区。珠三角地区应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持续推进创新发展。长三角需要控制区域差异的扩大趋势,加快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较大的区域差异限制了北京对天津、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京津冀地区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推动天津和河北重点城市的经济转型,分别将其全要素生产率尽快提升至北京的80%左右和40%以上,使北京的优势资源可以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京津冀城市群整体的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标:测算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0~2010年的环境经济绩效。研究方法: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两个指标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均非常显著,规模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而纯效率变化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值。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群更倾向于“高投资率”模式,考虑环境因素后,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更趋于分化,非平衡性加深。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水平略高于珠三角城市群,表明其他因素的贡献抵消了长三角城市群技术效率水平落后的负效应。研究创新:同时运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和分析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经济绩效的区域差异。研究价值:传统经济绩效评价方式忽略了资源、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内生变量的刚性约束和时代对绿色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因而存在一定偏差。  相似文献   

18.
基于DEA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客观评价科技投入产出效率并寻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对策,已成为政府部门和产业界的焦点问题。基于评价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方法——DEA方法,构建科技资源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体系,从而对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总体情况、高技术产业情况和传统产业情况进行测度评价,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我国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总体变化趋势良好;调整各项科技资源投入的力度;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之间的关系;加强专利申请力度。  相似文献   

19.
选取2007-2008年中国铁路行业和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科研机构数据作为样本,运用DEA和Malmquist指数对铁路行业和国民经济主要行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铁路行业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并不高,说明政府的大量科技投入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原因是:铁路行业科技资源管理手段落后,科技资源分散,行业性科研机构的管理效率较低且对铁路行业科技进步的推动作用下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三大城市群金融集聚:空间网络及结构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集聚是推动城市群崛起的重要驱动力。本文基于因子分析和引力模型,研究了2007~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城市群的金融集聚及其空间网络。结果发现:从整体来看,三大城市群的金融集聚网络逐步从分割走向融合,且上海在整个金融网络中居于核心位置;从局部来看,城市群内部金融集聚网络的结构差异明显,京津冀表现为主次型单一结构,北京位于绝对核心;长三角为多中心均衡结构,且江苏的金融中心程度明显高于浙江;珠三角为穗深双核结构,深圳的上升趋势明显。据此,应基于城市群金融集聚网络的不同特征,差异化地整合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为区域一体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