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现有研究的缺陷和林农投资水平低的现实问题,构建"林权改革、地理特征-农户经济行为-林地投入"的理论分析结构,并以南方集体林区3省1248个农户样本为例,采用Double-Hurdle回归模型从微观层面检验林地产权、地理特征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全、稳定的林地产权能够促进农户对林地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优越的地理条件(灌溉、地形)能够促进农户对林地的资金与劳动力投入,不便利的交通条件抑制农户对林地的投入。因此,建议重视保障林业经营者林地权利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确权发证水平;加强集体林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林业市场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2012—2018年福建省农户营造林生产数据,实证检验了林地确权与农户营造林积极性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1)林地确权形成的分户经营显著促进了农户对林业生产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投入;(2)林地确权政策对不同禀赋农户营造林积极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于无长期外出务工人员和有流入林地的农户而言,林业资本和劳动力投入与其分户经营程度成正向关系。同样面对分户经营比例提升,林地平均经营期限大于30年的农户更愿意投入资本要素,而经营期限小于30年的农户在劳动力要素投入方面更积极。因此,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及其配套措施要在林地确权基础上,保证农户林地产权的完整性、可分性和交易性,维系林地产权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推动林业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基于福建省10个县(市)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分析林地产权安全对农户林地生产经营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产权安全性是影响农户林地生产经营投入的重要因素。产权安全性越高,农户对林地投入的水平越高。拥有林权证的农户在林地上会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和资本,但这种影响并不显著,而签订林地承包合同对农户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为此,应进一步强调明晰产权,稳定林地经营承包关系,修改相关法律,明确后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内涵及法律关系,充分了解农户对集体林产权的安全感知,有效地保护林农的合法权益,从而保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9个省份18个县、1200个农户为期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用双重差分模型,从农户造林意愿和行动视角,估计了新一轮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对农户林业长期投入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1)集体林地确权对农户造林意愿和面积有积极的影响;(2)确权仅对林地大规模经营的农户造林面积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小规模和中等规模农户的影响不显著;(3)将林地按照林种分类,确权政策显著促进农户种植速生丰产林的积极性,对一般用材林的影响则不显著;(4)从长期动态影响来看,确权对农户造林的影响是短暂的,效应不能持续。鉴于此,政府应该完善各项配套改革,鼓励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更多关注中小林地经营规模农户的政策需求,进一步引导农户经营经济和生态效益双赢的林种,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5.
产权安全感知对林地流转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福建省500户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IVProbit模型和IVTobit模型实证分析产权安全感知对林地是否流转和林地流转面积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权安全感知变量对农户林地转入可能性和林地转入面积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是否为村干部变量对林地是否转入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村到乡镇的距离变量对林地是否转入和林地转入面积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林地规范有序流转,应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地所有权,稳定农户的承包经营关系,强化农户林地流转合同意识,保护农户在林地流转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央财政林业补贴政策效益项目对四川省的监测数据,构建Probit模型,实证分析林地确权方式、农户补贴政策感知对林农山林经营积极性产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按股分山到户,按面积分山到户能显著促进林农山林经营的积极性;林农对林业补贴政策越了解、感知补贴政策越好,其山林经营的积极性会越高。不过,在按股分山到户的地区,如果林农对补贴政策感知较差,其会利用产权模糊的集体林地发展家庭林业经济,从而间接提高其山林经营的积极性。因此,为促进林农山林经营的积极性,需采取全面推行按面积分山到户,加大林业补贴力度,强化林业补贴政策宣传,拓宽林农增收渠道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Heckman两阶段估计法,从稳定性、交易权、抵押权三个方面分析了产权完整程度对林业生产投入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对林权改革的绩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林权制度改革提高了农户对林地产权稳定的预期,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可持续的方式经营林地。现阶段,认为有林地抵押权农户的生产行为并未显著异于其他农户。然而,赋予农户林地抵押权则会促使他们增加在林地上的投入。通过分析表明,林权制度改革在促进林业生产力解放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只有与各项配套改革同时全面开展,及时为农户加快林业生产和经营提供有力的政策扶持、科技服务、信息咨询、法律保障、产品流通和投融资等社会化服务,才能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成功和改革成果的巩固,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8.
利用江西省遂川县和丰城市的农户调研数据,本文运用Double hurdle模型检验新一轮林改后林地产权完整性与安全性对林地投资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农户对林地产权完整性和安全性的感知是影响农户林地投资的重要因素,农户在预期未来更不可能被征收或调整的地块上投入资本的可能性更大,在预期将来不可能被调整的地块上投入劳动力的可能性和水平更高;农户感知完整的林地使用权能够促进农户投入资本与劳动力,但是完整的林地流转权会降低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可能性和投入水平。本文建议减少林地调整和不必要的林地征收,减少村集体对农户林地合法使用权的限制,同时保障明晰和稳定林地产权政策的执行效果,关注农户微观主体对产权的主观认知。  相似文献   

9.
林业管护是提高集体林生产力和蓄积量的关键。本文利用南方集体林区浙江、江西两省766份农户调研数据,分别运用负二项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产权安全对农户林业管护次数、管护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事实产权安全对农户林业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的激励作用并不明显,而感知产权安全则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交互作用分析发现,事实产权安全程度的提高明显强化了感知产权安全对农户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的正向激励,且与没有林权证和部分林地有林权证的农户相比,对于所有林地都有林权证的农户,其较高的感知产权安全会显著提高林业管护次数和管护强度。因此,为调动林区农户林业管护积极性,应继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完善确权颁证工作,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关注农户产权安全主观评价,着力提高林地产权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以产权安全理论为指导,探究农地确权及相应的政策执行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的影响效应,以期提高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绩效。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问卷调研法和Logit模型。研究结果: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实施后农户新证书持有状态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无显著影响;确权实施或执行过程中是否公示、确权满意度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有显著影响;农户对相关农地产权政策的认知对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具有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建议在农地治理中加强农地确权颁证的规范管理,扩大政策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农地政策认知水平,进而提升农户的农地产权安全感知,达到激励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的政策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基于福建省10县实地调查数据,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研究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下,确权发证对于农户林业投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有证的林地占比对于农户林业投入有正向影响,且平均意义上来说,有林权证的林地面积的占农户林地面积的比重每增加1%,农户亩均投入增加1.51元,得出如果全面落实农户林地的林权证,农户投入将增加近一半的结论,提出了要落实林权到户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基于非农就业调节效应,本文构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非农就业—营林投入"理论分析框架,并根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9个省(区)1497户林农的固定样本连续监测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揭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不同类型农户林地投入行为的差异性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总体上提高了农户对林地的劳动投入积极性,但对资本投入的增加并不显著。这种效应对不同程度非农就业的农户具有差异性。对于纯农户,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林地的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显著增加,表现出产权激励效应;对于非农户,由于退出效应的作用,改革导致了非农户的资本投入显著下降了约36%;对于I兼农户,其劳动投入的减少和资本投入的增加反映出林权改革的要素替代效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农户营林积极性提高的制度环境,但并非充分条件;非农就业的调节效应会导致产权的正向激励机制受限。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农户营林投入结构呈现基本稳定态势,这与Hayami-Ruttan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的预期不符。文章从林种结构的调节效应视角出发,构建“劳动力成本-营林投入结构-林种结构”理论分析框架,基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展研究中心9个省(自治区)固定样本农户监测数据,运用Mundlak相关随机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成本对农户营林投入结构的影响以及林种结构的调节效应,以期明晰营林投入结构基本稳定的经济机理及形成机制,为促进营林投入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决策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劳动力成本上升会诱导农户营林投入资本对劳动的替代,但该效应的实现会受到种植结构调整的抵减。受经济属性和技术属性双重差异的影响,农户倾向于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经济林,从而增加劳动力需求,削弱劳动力成本上升对要素替代的诱致效应。在加入林种结构的内生性以及林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2)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通过赋权强能,进一步强化了林种结构的调节效应,使农户营林投入结构呈现稳定态势,而较高的要素市场化发育程度会弱化林种结构的调节效应,进而有助于促进林业投入结构的资本深化。文章提出促进营林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辽宁省8个县305个农户的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建立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产权制度安排对农户造林投入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林地产权的不同安排会影响农户造林投入.同时,农户非农就业比例、经营土地面积、是否接受过林业社会化服务和年龄都影响农户参与造林活动,而木材价格、非农就业比例和是否自有资金也会影响农户造林投入.文章认为,政府应保持林地政策稳定连续并在林权流转和林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加以改进,从而激励农户造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潜在变量的路径分析技术,研究集体林改背景下农户林业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新一轮集体林改成效显著,林地资源不仅对农户有直接的收入效应,而且通过影响农户的林业经营投入行为影响农户林业收入;但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还处于投入阶段,当前林业生产还不能得到预期合理的回报,且收益率相对不高,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户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挤出效应,林业生产经营投入动力不足。针对问题提出应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升林业经营发展水平、加大对林业生产经营的资金支持、提高林业生产整体效益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利用江苏省18县地块层面2期调查数据,分析承包地确权政策从预期实施到落地完成各阶段对农户土地投资的影响差异,检验地权稳定性对土地投资的重要性并评估政策效果。研究方法:多期DID模型和Probit模型。研究结果:(1)确权政策对承包地投资的影响存在阶段性差异,在确权预期和启动阶段表现出抑制作用,在确权落地阶段则表现出促进农户对经营的自家承包地进行投资的作用,但不会促进对转入的他人承包地的投资。(2)从地权稳定性角度来看,抑制效应源于确权推广过程中土地调整或权属界定争议引致的地权不稳定,激励效应则源于确权落地后承包权稳定性的提高。(3)如果不控制确权预期和启动起到的作用,采用通常方法进行估计会高估确权落地的投资激励效应。研究结论:保持承包地地权稳定对促进农户对经营的自家承包地的投资具有重要意义。从激励投资角度来看,在二轮承包地即将到期之际各地应抓紧研究“再延30年”的具体方案并提前公布,稳定农民的产权预期。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四川省宜宾市336户农户的调研数据,在总结林改后农户林地资金投入现状的基础上,运用 Tobit模型对其投入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户资金投入水平偏低、农户投资水 平差异化大、农户资金来源单一,资金困难制约了林业经营的扩大再生产;农户家庭现金收入、非农产业 比例、林地面积、林地块数、上年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否与企业签订收购合同以及政府的支持等 因素对农户林地资金投入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农户林业收入、加大对营林专业户的 支持力度、扶持林业企业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浙江、江西两省农户调研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了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可得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商品林经营农户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可得性普遍较低;在不同商品林经营类型农户中,各项林业社会化服务的可得性均受到是否是合作社社员、是否有林业补贴、林地规模、林地管护次数和林区道路质量的显著正向影响;而经营经济林为主和经营用材林为主的农户还受到非农收入占比、林地到家距离和村庄到加工厂的距离的显著负向影响;此外户主文化程度、是否是党员、家庭社会关系对农户接受林业社会化服务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为调动集体林区农户营林积极性,应继续完善林权改革配套服务措施,提高服务可得性和实用性,并有效发挥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加强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建立和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9.
耕地是粮食生产之根基,研究治理耕地撂荒问题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文章使用2021年全国16省506个样本微观调查数据,分别运用Logit、Tobit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农地产权稳定性与耕地撂荒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并进一步研究其内在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产权稳定性能显著正向影响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确权时间越长的地区农户撂荒的可能性越大。(2)机制检验表明非农就业是农地产权稳定影响农户耕地撂荒的重要途径,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即农地产权稳定性还能通过农户非农就业间接促进农户耕地撂荒行为的发生。(3)异质性分析表明,农户家庭中有老年人时,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其耕地撂荒的影响更小,能有效缓解农户耕地撂荒行为。对此,要宣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农户土地制度认知;整合细碎土地促进土地流转;完善农村机耕道等基础设施,方便老年人耕种等,以抑制农户耕地撂荒行为。  相似文献   

20.
学界关于农地确权是否促进农地流转尚未达成统一共识。本文构建农地确权、农地依赖影响农地转出行为的理论框架,采用Probit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政策效应,以及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影响中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农户对土地的禀赋效应并非完全存在,农地依赖呈现分化特征;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具有促进效应;农地依赖在农地确权与农地转出行为的关系中起负向调节效应,农地依赖会抑制农地确权对农地转出行为的促进效应。未来中国应加快运用和拓展农地确权成果,推动农地流转和保障农地产权;依据农户的农地依赖程度,因户制宜、分类治理;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培育农地流转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