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天峻县草地资源经济性能和生态特点,认为其草地经济发展应以草地畜牧业为基础,积极开展草原旅游、建设野生动物园、开发冬虫夏草、红景天等高级滋补品和中药材等,发展特色产业,营造业一为主多业并进的产业格局;因地制宜,建立草地利用科学化,草地经营多元化,资源开发高效化的草地资源经营管理机制,规范农牧业经济发展秩序,提升草地资源经营水平,实现草地经济跨越式发展。完善草地生态系统组织机制,加强草地资源保护,积极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建设草地生态友好环境;以草地科技作支撑,高起点,立体化,建立和完善草地经济发展体系,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草地增效,牧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牧区。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0—1993年辽宁草地生产建设实际情况,本文通过对辽宁草地生产的划区分析和建设项目分析,提出了不同产草区草地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和草地建设的重点项目,并通过讨论的形式,提出了利用市场机制来激发辽宁草业自身滚动式发展的观点。 一、辽宁草地资源利用现状 辽宁省人多地少,按土地资源生产潜力及其人口承载力计算,属于超载地区。据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省人均占有粮食仅可维持在400公斤左右。但辽宁草地资源丰富,全省天然草地面积为5083.3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23.3%,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4858.9万亩,可利用草地中的牧业专用面积可达3296.4万亩。所以合理开发、建设和利用草地资源,提高草地生产力,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是实现本纪末全省畜牧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础保证。辽宁草地资源的利用种类可归纳如下五大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如果采用草业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基本模式,科学利用中国丰富的草地资源,开发知识密集型草产业,将推动大农业的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之良策  相似文献   

4.
草地资源是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而形成的生物资源。包括天然草地、半人工草和人工草地。它属于第一性生产,是发展畜牧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因此,如何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草地资源,不断提高草地生产能力,对实现现代化畜牧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草地资源是具有生命的生物资源,具有以下特性: 1.草地资源的有限性。任何生物资源在一定时空条件下,只能维持一定的生物量。草地  相似文献   

5.
<正>为加快治理沙化退化草地步伐,"十一五"期间,我省围绕治理草原生态环境和开发饲草料资源两大任务,坚持把飞播种草作为治理沙化退化草原、发展草地畜牧业重要手段,先后调用各类牧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具有草甸类、草丛类、灌丛类、灌木林类、疏林类、林间类和农林隙闲地类等多种类型的草地,草地面积大,分布广泛。草地植物种类繁多,牧草生产力较高。目前湖南草地资源利用程度不高,以载畜量计利用率仅为67%,草食畜牧业生产水平低,经济效益不理想。因此,根据不同草地资源类型的自然特点和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技术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草地资源开发政策,采取适当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将大力推进湖南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将对湖南农村经济的调整和改善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外交部、国家环保局《关于出席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情况及有关部门对策的报告》,其内容之一就是要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如开征资源利用补偿费、环境税等,把自然资源和环境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定不同行业污染排放的时限标准,逐步提高排污收费标准等等;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又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同时,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政策和多年来对生态建设、资源建设的财力物力支持,都说明了实行草地资源会计核算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草地资源会计核算的必要性(一)草地资源会计核算与…  相似文献   

8.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土地较少,而随着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耕地减少的趋势不可避免。在此形势下如何解决我国日益增多人口的吃饭问题,作者提出改变建立在耕地基础上的传统农业,综合开发我国丰富的草地资源,建立现代化大农业的战略思想.并针对当前对开发草地资源从认识到政策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开发草地资源以缓解对耕地需求的具体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草地产权、生产方式与资源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草地资源退化已严重地影响了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也危及了国家的生态安全。而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是导致草地退化的直接原因,其根源在于草地产权的“公共性”。因此,草地资源保护必须从明晰草地使用权出发,通过建立禁牧、轮牧等制度,推行定居圈养和发展畜牧业产业化等经营方式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草地资源补偿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地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目前我国草地资源退化比较严重,重点区退化率高达30%以上。造成草地资源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对草地资源如何进行科学管理是我国资源工作者首要解决的问题,尤其对草地资源补偿费的理论实践应用是我国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都将面临的问题。草地资源补偿费可分为生态建设补偿费和破坏补偿费两大类。为了提高草地资源补偿费的实践操作性,提出了草地资源补偿费的征收和管理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1.
12.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梯度理论被引入我国总体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中,梯度推移理论的认为:无论是在世界范围,还是在一国范围内,经济技术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客观上已形成一种经济技术梯度。有梯度就有空间推移,有条件的高梯度地区,首先引进掌握先进技术,然后逐步依次向处于二级梯度、三级梯度的地区推移,最后,就可以逐步缩小地区问的差距,实现经济分布的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13.
14.
15.
现代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的质量。我国西部地区受各种因素制约 ,人力资源十分有限 ,直接影响了西部地区的经济进步。因此 ,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就成为西部人力资源开发 ,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和关键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进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  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增长之间矛盾的日益突出,变得愈益紧迫,愈为世人关注。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世界观察》1994发表了题为《谁来养活中国》文章,认为从长期看,中国进口粮食的需求将远远超过粮食出口国的生产能力。2030年,当中国达到人口峰值16亿时,由于工业化进程加快引起环境恶化造成的耕地和淡水资源的严重短缺,中国粮食产量将下降到2-63亿吨。如果届时人均消费粮食300公斤,有2-61亿吨的缺口;人均消费350公斤…  相似文献   

17.
Amartya Sen's capability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considers individual agency as central in promoting human well-being.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capability approach would need to include more explicitly collective and historical dimensions in order to offer better insight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The paper begins by briefly discussing Amartya Sen's conception of development as freedom and the role it grants to individual agency. It then proposes a hermeneutical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This approach emphasizes that actions are to be interpreted in order to uncover the meaning for which they have been carried out. It suggests that a methodology for such interpretation can be found in a dialectic process between the socio-historical reality and the way individuals appropriate that reality. The Costa Rican case study illustrates that it is the outcome of that dialectic which sets the background against which people exercise their individual agency,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this leads to the promotion of human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8.
19.
西部大开发与重庆市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基本战略及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并联系重庆市实际情况,分析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工程”,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0.
保护发展观与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自然保护区的多种功能产生了多种价值。各利益群体的不同价值取向是形成自然保护区不同的保护发展观的根源。因此 ,我们必须因势利导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从而树立正确的保护发展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